-
李小丢:陈冠希在纪录片里一直笑,我却觉得他在哭
关键字: 陈冠希陈冠希纪录片vicevice陈冠希陈冠希纪录片vice优酷陈冠希纪录片触手可及陈冠希纪录片第一季陈冠希赵本山多年前陈冠希被唱片公司雪藏三年,之后自己任制作人推出的第一支单曲,就叫《还记得我吗》。对于瞬息万变的娱乐圈来说,三年的时光着实太长,忘掉一个出道不久靠颜值吃饭的男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会有这样的疑问和试探,然而讽刺的是,经过了2008年的艳照门,就算这么多年来陈冠希没有作品、没有曝光,人们也不会再忘记他了。应该说,人们看到他的名字就自然会和艳照门挂钩,仿佛那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那个事件的每一个当事人都有了新的生活,而看客们还活在08年。这是Vice为陈冠希拍摄的三集纪录片《触手可及》播出,我观察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言论之后最大的感受。《触手可及》着力展现的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陈冠希,一个几乎被灾难性的丑闻毁掉了整个人生的年轻人的困惑、无奈和坚持。甚至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部关于陈冠希这个身份特殊的叛逆青年的纪录片,也是千千万万不知名的,却有着同样困惑的青年的共同体验。然而人们讨论的还是艳照门是对是错,陈冠希该不该负责,Vice拍纪录片是不是要为他洗白为他复出铺路……
陈冠希在片中说的一番话颇有深意:“我不在乎你喜欢我还是讨厌我,因为说到底,你都会变成消费者,我的消费者。”喜欢他的人会消费他的潮牌、他的音乐、他夜店表演的入场券,讨厌他的人也会消费他的话题,爱她恨他的人都不会轻易忘记他。而他们的种种表现都在逼迫陈冠希成为现在的自己,他多次在片中说想要做自己,但是如今的这个“自己”却也并非他本心所愿。就像他虽然大部分时候在对着镜头笑,我却觉得他一直在哭,“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陈冠希的人生,是一直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人生,他想证明是他对,对方错了,所以他过得一直非常拧巴。年少的时候是要向父亲证明,艳照门之后是要向那些讨厌他和看他好戏的人证明。
△相信不少人会被这句话打动,可惜他恰恰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对喜欢你的人无需证明,而对讨厌你的人,无论你做什么,都是错。这在如今越发明显,看看科比退役的新闻里被顶的最高的还是那些骂他的言论就知道了。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陈冠希为什么会喜欢街头文化和hiphop这种被视为平民文化的东西?这和他的父亲大有关系。物质生活越丰裕,越对比出亲情的匮乏,父亲给的爱有限,偶尔的关注都是在否定他,说他就应该接受公司的包装做个少女杀手可以赚好多钱,说他要搞潮牌完全就是在亏钱。而hiphop这种鼓励个人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努力做自己的音乐内核给了他反抗的力量,hiphop简直就是他的信仰,在他年少浑浑噩噩瞎混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在如今他不能拍电影不能上台的时候,他至少还可以通过认真做音乐,去记录自己每一步的成长和得失,尽管没什么人认真去听。
他父亲的建议未必都是错的,但他总是反着干,一是想要向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二来也是一种吸引父亲关注的方式。他是矛盾的,既想践踏父权的尊严,又想得到父爱,这是他人生的鲜明写照,他既表现得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极容易被别人的态度所伤害。
△他的人生中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所以非常想抓住一些什么
日本文化学者多田道太郎曾把年轻人这种叛逆的举动比作小孩子的撒娇。他说,年轻人喜欢街头文化那种稀奇古怪的打扮就好像小孩在哭一样,都是在试图引起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关注,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和种种主张。仔细看陈冠希的潮牌生意,T恤和鞋子上印着艺术家们表达自己主张的涂鸦或是更直接的文字,这些服饰就是穿着者的第二层皮肤,让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呐喊浮现在表面。
△《触手可及》的第一集《嘻哈生意》中陈冠希的潮牌店在美国开业,赶来助阵的年轻人大多是国内去的小留学生,刚刚成年,他们之所以关注陈冠希,不是因为艳照门,而是觉得他很酷,能懂得他们这代年轻人的想法
今年三十五岁的陈冠希在片中调侃了网友说他颜值下降越来越像赵本山的评论,他说:“拜托,那时候我才19岁,当然年轻了!”尽管颜值下降,但是陈冠希的心态依然和19岁的他差不多,还是小动作不断的多动症儿童,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所以他可以把潮牌生意做的风生水起,除了天赋,更重要的是他和年轻人还保持在同一频率——同样的愤怒和不服输。
△在陈冠希最新拍摄的MV里,穿着学生制服的女生就像是带着面具做人,完全抹杀了个性,这也是年轻人醉心于街头文化的原因,因为街头文化是在为他们发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