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兆佳:香港对国家的价值,中央看得很明白
最后更新: 2021-03-31 07:51:00导读3月30日,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获得全票通过,“爱国者治港”得到进一步落地。有了这层政治保障,香港也将尽快走上发展正轨。
其实推动香港与内地融合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是实施过程中遭遇诸多阻挠;如今,香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生态脆弱,转型升级问题近乎燃眉之急。如何祛除香港经济中的沉疴痼疾,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观察者网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
·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应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
观察者网:很多人在思考香港政治问题的解决办法,确实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发展香港的经济,用经济受益助推政治认同。记得您也提议过搞科技创新、推动香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但为什么香港转型这么难?
刘兆佳:形势逼人,为势所逼,不能继续因循守旧。
其实香港需要产业转型已经说了几十年了。回归前就有人提出,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逐步变成夕阳工业,不能再这么持续下去,一定要推动新产业的出现。后来内地改革开放,珠三角突然间成为承接香港夕阳工业的重镇,那些本来要淘汰的厂子在珠三角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不仅仍可以保留劳动密集、低技术含量的特征,还可以做大做强,一个原本只有少数人的厂可以发展出几百、几千人的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造就了香港服务业、金融业和地产业的发展。
某种意义上,内地的改革开放也让香港的产业转型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内地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遇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有相当大的好处,从商人的角度来看,继续做地产、搞金融,风险小、回报多且回报快,他们不需要再作出很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利,那为什么还要做那些比较困难和自己也不太擅长的事情呢?
虽然长期依靠房地产和金融业也不是办法,但转到别的行业,是不是能得到更高的利润,特别是短期利润?而从事其他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可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连融资都成问题,香港也未必有足够的人才配套,且去做的时候市场又在哪里?这些都不清楚。再者,香港政府对此既无远见,也不扶持。因此,产业调整,也要看有没合适的条件去做。
为势所逼的意思,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不容易,但我们也已逐渐看到目前这情况若再继续下去,香港不仅产业转型不了,连经济发展速度也不会快,更麻烦的是年轻人得不到发展机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贫穷问题愈益严峻、民愤民怨不断升温。
所以,我们要推动产业转型,特别是注重科技创新、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随着欧美市场的萎缩和西方国家对外的打压,我们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和亚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思考香港长远的出路问题,说服众多个体主动自觉作出调整,这点并不容易,所以现在只能依靠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努力。也就是,开拓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涉及到的人才供应、市场开拓、资金融通、政策优待等支持,既要来自特区政府,也要来自中央、内地。
政府如果不出手,人才、资金只会维持着旧有的产业结构,直到房地产和金融不再能提供机会——这时候再转型已太迟了;只有中央、特区政府从长远的角度、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去想问题、联合出手,尽可能地利用内地所提供的市场、人才、资金、政策让一些新产业杀出“血路”,让港人对新产业逐渐生出关心和动力,才可能让香港的产业结构走向多元化。
可以参考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早就知道经济发展不能只靠几个行业,需要有不同的产业来维持经济增长、满足新加坡人的工作需求,所以新加坡一早就自己投资及引入外资开拓新的行业,譬如发展电子通讯科技、生物科技,甚至是炼油业,同时尽量保留一些原来的制造业。
图自新加坡政府官网介绍
新加坡是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进行长远思考,而香港基本是靠市场推动,因此产业难以转型。推进香港产业多元化,以政策甚至资金扶持,利用国家发展,特别是大湾区所提供的腹地和市场,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临界值(critical mass),达到一个足够的分量让它可以自己通过市场动力持续发展,这就是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工作了。
观察者网:其实这些想法,香港之前也多次尝试过,比如建设所谓的数码港,如今国内芯片产业龙头中芯国际在最初选址建厂时也一度考虑过香港。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想法落实到最后,碰上房地产,就很难继续推进了。似乎一跟房地产挂钩,一扯到高房价、高房租,解决问题的难度系数就直线上升。
就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您有什么解决建议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时也说了,“解决香港住房问题难度很大,但总要有开始的时候。”
刘兆佳:要将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当成特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还需用有力有效的办法去处理,特别是要从顶层设计着手。顶层设计不是粘粘贴贴、修修补补,而是拿出整套方案,在行政、立法、政治上定得清楚明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土地房屋问题在香港真的是“老大难”问题,因为推动土地房屋政策触及多方既得利益,面临不同原因的反对声音。房地产商等团体阻碍政府增加土地供应,是基于经济利益;环保、保育团体阻碍,是因为所谓的道德立场;而反对派阻碍,是出于政治原因。
如果政府解决了土地房屋问题,反对派在政治上的生存空间就会萎缩;土地房屋问题解决不了,香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就会更加不满,反对派更能借机削弱政府管治威信、打击政府管治能力,继而质疑、挑战香港的政治制度,认为现有政治制度非改革不可,要走向民主化。
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意志,也就是中央、特区政府和立法会要联手推动改革,才有成功的希望。香港政府需要强而有力,需要有魄力、有远见、有胆识,再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才可以克服利益既得者的阻挠、各种各样的反对声音,再或是来自法律、政治上的挑战。
具体来讲,香港政府可以大力用好现行的法律,赋予政府权力去收地及兴建新市镇,容许将部分郊野公园的土地用来兴建房屋及促进新产业发展。政府也应加快一些法规程序的执行进度,尤其是涉及城市规划、更改土地用途(如改变工厂大厦用途)或收回土地的程序。这些改善可能需要通过修改法律,甚至是重新立法。
当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后,新的选举委员会既可以负责选出行政长官,也可以选出部分立法会议员,而委员会里不少人应也是支持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的。这样一来,行政、立法也可以通过前所未有的合作去推动艰难的社会、经济、民生改革,包括土地房屋改革。
为什么讨论有没决心和毅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时,中央的角色也很重要呢?因为如果中央摆明改革的决心,认为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是解决香港其他深层次社会、经济、民生问题的抓手,并真的拿出决心和勇气来支持特区政府大刀阔斧地改革,再加上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的支持,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甚至包括贫富悬殊问题和年轻人“上楼”问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2卫星
2021-03-31 07:17 航空航天 -
黑白通吃、敢让政府买单的涉黑家族覆灭,背后关系网曝光
2021-03-31 07:13 扫黑除恶 -
国防部:日方应停止一切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的挑衅行为
2021-03-31 06:36 钓鱼岛持久战 -
世卫溯源报告发布,外交部回应
2021-03-31 06: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一阵两品三味,青浦探索红色资源利用新路径
2021-03-30 22:53 -
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揭晓,上海综合排名第一
2021-03-30 22:52 -
华安基金:与张某某终止劳动关系
2021-03-30 22:49 两岸关系 -
文旅部点名B站、斗鱼
2021-03-30 21:54 -
行刑前画面首次曝光,孙小果哭了
2021-03-30 21:51 扫黑除恶 -
“铿锵奋进的脚步 续写春天的故事”网络主题宣传今启动
2021-03-30 21:0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1-03-30 21:00 -
转折点!区议会退出香港政治舞台
2021-03-30 20:59 香港 -
-
“争取9月选委会选举,12月立法会及明年3月特首选举”
2021-03-30 19:03 香港 -
亮剑扫黑除恶 习近平为平安中国建设夯石筑基
2021-03-30 19:03 扫黑除恶 -
新闻调查:这支“红”粉笔的故事,贯穿了18年!
2021-03-30 18:58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1-03-30 18:57 -
#一座城市的咖啡魔力#
2021-03-30 18:53 -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1-03-30 18:51
相关推荐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75“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95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1“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3“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9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