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城易脆:备受争议的“偷票房”是如何被操作的?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53:53观察者网:今年也有很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己去看电影发现了许多怪事,比如说,买好了一部电影的票,结果影院反映系统坏了,没法买,或者被告知必须看另外一部;又比如说,在买票软件上发现了很多时间在早晨或者午夜的场次排了某部影片,软件上显示满座现场一看却空空如也甚至根本没有这一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连城易脆:首先在初三的时候由于春节档的火爆,确实导致了购票系统的崩溃,直接使得全国有几千家影院在此期间无法售票。此时依然存在观众的购票需求,影院可能就会采取手写票或者其他形式。像这种情况,所有的电影都会被影响到。这部分票房能否被正常计入,取决于系统恢复后影院是否将崩溃期间的票房收入正常上报录入。
另外部分场次被影院退票更换为其他场次,这一般也是个别影院的操作,他们基于上座率考虑或者包场等情况,临时把某部电影的场次调整为另外一部电影,这很少会跟片方有什么关系,当然在业内一般不提倡这么做。
此外我想重点介绍所谓的早晨、午夜场次的满座现象。
有观众反映在购票时发现自己被退票,以及出现午夜满座的“幽灵场”(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购票App上的满座截图和偷票房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大概率只是影院为了“凑排片”。
什么叫“凑排片”?例如,Y影院答应电影A排30%的排片,且签署了协议,Y影院正常排片以后发现还差了几场才能满足这个30%的比例,排不进去了,怎么办?就在大清早和大半夜排,但是这些场次显然属于无效场次,无法正常放映,为了避免观众购票,就故意设置为锁座。在平台上就显示为满座。
这个但凡有过电影节抢票经历的都很清楚,在开票前,每场都是显示满座,不代表售罄,只代表锁座,当然也不会计入票房。既然不会计入票房既不存在注水,也不存在偷票房。
而且这种情况受伤害的还是电影本身,因为片方真金白银付了钱购买影院的排片,但是影院兑现的却是一些无效排片,这显然不是片方愿意看到的。只是由于影院实在太多,很多时候片方在这方面很难很快监察到,且基于合作关系,也很难撕破脸去要求影院赔偿——毕竟在春节档这样的热门档期内,影院才是强势方。
观察者网:有观众反映自己买了A电影的票,但是手机和影院系统里都显示是B电影,电影院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靠终端的操作把观众贡献给A的票房在系统里算到B的数据里?很多观众质疑这里存在B电影和电影院勾结把A的票房偷来给了B。
连城易脆: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这种概率非常小。
回顾我刚才讲的内容你会发现,偷票房的主体大多数是一些不太规范的影院,很少是片方。因为从偷票房的种种操作可以看出,获益的是电影院,通过偷票房的方式回避了票款中需要缴税和分成的部分,而受害方往往是影片本身。
而片方如果要进行偷票房,其操作难度和风险会几何级数增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所以首先在逻辑上比较难成立。
从技术层面,如果要把电影A的票房在系统里算给B,那进行操作的人需要在很多层面进行造假,否则很容易被人发现,造假难度比较高。例如电影B产生了票房,必须要对应的排片数据,但是实际该排片是电影A,那么就需要对排片数据进行造假,同时还需要对下隐瞒观众,对上隐瞒平台,要真正瞒天过海,操作起来绝非易事。
图片来源:ICphoto
而且同时作为头部电影,倘若出现彼此之间偷票房的情况,大家都作为业内资深人士,也很难不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基本上就彻底告别电影行业了,处罚力度会极高。
此外春节档的电影大多数背后都有中影股份的身影,所以如果要彼此偷票房,就显得很诡异。
个人认为这次“偷票房”话题的意外火爆,更多还是行业外的人群基于比较感性的认知做出的一种揣测,所谓的证据在大多数层面更多证明的是部分不规范的影院存在问题,很难说明片方有什么问题。当然,这次全民级别的讨论也成了一次非常好的行业科普的机会。
希望在未来的春节档以及其他大档期中,大家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
观察者网:针对种种电影放映中的不规范现象,目前有关部门是如何监管和处罚的?普通观众如何有效投诉?
连城易脆:对于偷票房,当下的监管实际上非常的严格。
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中国的电影市场网络化、数字化的水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打开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可以查到它们根据大数据估算的各种电影市场数据。准确的票房数据可以通过电影局专资办的“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https://www.zgdypw.cn/)查看(需要账号),他们也有个“中国电影票房”APP可以查询。
而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会通过猫眼、淘票票这2个平台结合一些影管的App或者小程序进行购票,尤其是商业大片更是如此。因此这些平台都会抓取到影院具体的排片和销售数据,如果影院实际录入票房的数据与平台数据不符,就会遭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电影发行侧的追问。
另外像春节档这样的热门档期,除了国家层面的监管机构外,每一部电影的发行方和委托的第三方监察机构都会对影院,尤其是偏远的、单体的、有过前科的影院进行重点督查,想要进行大规模偷票房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0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101“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86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50“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想得挺美!特朗普威胁他国别买中国货
-
河北衡水中学再换校长,3年前启动“破内卷”改革
-
全球最大矿企:全球经济得靠中国
-
“美国把枪顶着各国脑门,谁还愿意跟它坐一条船?”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
怕谈崩了,欧盟准备“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国又要领先了”
-
靠中国,加拿大发上“美国财”
-
美股再跌,特朗普: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
农文旅项目投资1700万后被告知是禁养区?南京浦口通报
-
“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迟疑,英国成了热门地”
-
为获提拔,他送给中管干部张福生25万
-
7天内连发3起事故,主力机队飞行训练暂停?台军方回应
-
广西吃了自然保护地划得过多的亏?自治区党委书记要求廓清模糊认识
-
“美国GDP的水分在不断增加,他们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