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肯锡前资深合伙人:发展中国家亟需气候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
戴佳源“实习中”
最后更新: 2024-06-19 16:34:17【文/观察者网 陶立烽】
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业界对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更为关注。日前,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碳博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博览会上,业界人士围绕城市空间规划、能源高效利用到循环再生等多个领域,对新方案、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期间,观察者网与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荣休)、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原联席院长罗拉·沃索(Lola Woetzel)进行了对话。
在对话中,沃索谈及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中国双碳目标的前景,以及今年11月份将在阿塞拜疆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
沃索指出,可再生能源的一大挑战在于存储。当前,我们主要依赖化石能源领域进行能源存储。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增多,若干年后其产量将远超化石能源,届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增加能源存储设施,储能电池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因此,也许在10年或20年后,电网成本、电力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成本将开始上升,这将是氢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同时,对于气候国际合作,沃索在对话中多次提到,亟待建立气候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这能推动私营部门的气候投资。
观察者网: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沃索:在可再生技术领域,目前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具体来说,大约10%的技术,如光伏,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应用。另有40%的技术,如电动汽车电池,正在逐步落地,但仍需进一步努力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大约40%的技术,包括碳捕获和中小型核反应堆(SMR),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需要在更大规模的应用中验证其效果。最后一小部分则仍在开发中,比如核聚变或锂空气电池。
所以在一系列技术中,只有一小部分已经商业化了,但90%还没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经济体,中国不仅保持着其领先地位,而且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部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将难以为继。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
2024年2月6日,全球首个开工建造的陆上商用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外穹顶在进行吊装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观察者网:一些国家指责中国在汽车和光伏等产业存在产能过剩,您怎么看待?
沃索:在我看来,中国的工业利用率通常在75%到80%区间。鉴于这一水平,产能过剩现象确实存在,因为总产能往往超出实际使用需求。
因此,我不认为现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产能水平有什么特别的异常,与其他行业相比,新能源行业的产能水平大体相当。而且中国新能源行业极具竞争力,一直在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
因此,你可能会发现,尽管市场在不断增长,但你的利润却没有同步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努力争夺市场份额和拓展新客户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另外我想说,如果我们坚信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或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实际上需要更多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所以这意味着新能源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个行业的前行之路还很长。
观察者网:您认为该如何激发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兴趣?有哪些激励措施和商业模式?
沃索:我想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最重要的是碳价格。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建立起多个碳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仍然有限。如果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碳价格,大多数公司都是无利可图的,所以想要推动降碳技术发展,得让那些有能力降碳的企业盈利,那么交易价格需要达到100美元/吨。
市场的竞争机制将促使这些技术不断进步,变得更加高效和具有成本效益。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而在现行的碳价格下依然保持盈利。
此外,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电池、生物科技还是农业等领域,还有很多通过碳交易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因此,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碳交易市场,对于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观察者网: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有哪些阻碍?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克服?
沃索: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考量环境、经济、社会等多重现实因素。它们面临资源有限、就业压力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多重挑战。
为了帮助这些国家能够利用环保技术,首先,前提是确保经济的稳健运行。环保技术即便不能盈利,也需保证其可持续性。同时,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应当优先考虑本地人员的就业,将其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确保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促进资产健康持续发展。当然,最大的资产是我们人类自身。
另外,我们关注气候问题,并非仅着眼于当前,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如果你关心孩子们未来30年、40年、50年后的生活环境,那么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洪水等,便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投资理由。
这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担忧,更是一场关乎集体命运的讨论。因此,联合国作为国际合作的平台,是推进这一对话的理想场所。
多边开发银行,如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他们愿意代表全球利益,承担风险进行投资。这就是我所说的保险单。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建气候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气候MIGA),为那些在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的人提供必要的保障。
气候投资同样充满不确定性,但最大的在于不采取行动,觉得未来不会发生风险。然而,我们深知30年后我们都还会在地球上,那是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气候挑战。因此,我愿意冒这个险的,我会给你提供一份保险单,上面写着:“我相信这样做会有所不同”。我相信,这份保险单终将带来回报,因为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将会比现在更加健康与美好。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气候融资模式。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画面公布!中国海警首次对菲运补船只进行登临检查
2024-06-19 16:10 南海局势 -
美高官将要求日、荷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施加新限制,外交部回应
2024-06-19 16:05 -
韩方请求中方不要强制遣返“脱北者”,外交部回应
2024-06-19 16:03 三八线之南 -
菲军方称中国海警登上菲船只并收缴枪支,外交部回应
2024-06-19 16:03 南海局势 -
乌克兰为“续命”想变卖国企,“民众担心滋生腐败”
2024-06-19 16:00 乌克兰之殇 -
英国制裁5家中企,我商务部敦促
2024-06-19 15:29 -
李强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会谈
2024-06-19 14:53 -
因为这个,纽约人可能不能在地铁上戴口罩了
2024-06-19 14:33 -
为研究飞船故障原因,波音“星际客机”返回时间再次推迟
2024-06-19 14:15 航空航天 -
他急得“狂吐象牙”:若不监视中国各行各业,会任由称王称霸
2024-06-19 13:37 中美关系 -
学界关注:中国这份“历史性成果”,用英文还是中文?
2024-06-19 13:18 航空航天 -
波音CEO承认公司报复“吹哨人”
2024-06-19 11:35 波音危机 -
美方承认:瑞士和会不是正式谈判,结束冲突需要俄乌双方参与
2024-06-19 10:45 乌克兰之殇 -
美军花2.3亿美元建的浮动码头或提前拆除,只用了10天
2024-06-19 10:17 巴以恩仇录 -
“这是加入金砖的必备条件、关键标准”
2024-06-19 10:11 金砖国家 -
中国4月增持美债33亿美元,日本、英国减持
2024-06-19 09:19 中美关系 -
北约刚威胁完中国,美国竟暗示“进一步措施”
2024-06-19 09:16 中美关系 -
“太依赖中国关键矿产”,美国又搞小动作
2024-06-19 08:45 中美关系 -
丁薛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
2024-06-19 08:29 -
新任北约秘书长,定了?
2024-06-19 08:17
相关推荐 -
-
“美国救援人员刚到缅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评论 49受不了特朗普,美财长打算“跳船”了? 评论 82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445“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199“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32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