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链计划,“前科”累累
-
赵挪亚没有感情的写稿机器
最后更新: 2021-12-29 15:29:07【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12月27日,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避碰“星链”卫星(Starlink)的新闻,引起网络和科学界热议。两次事件中星链卫星的轨道机动,对中国空间站和上面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搜集数据后发现,两次近距离接触中,星链一次没有调整过轨道,另一次则进行了“微小的躲避”。
回顾往昔,马斯克及其企业虽然在太空探索领域有诸多创新和突破,但星链计划广受非议。这并非星链首次威胁到其他国家或机构的太空任务。早在2019年,星链卫星就差点撞上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马斯克引以为傲的自动避碰技术当时似乎也没起作用。如今,星链卫星已涉及大约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占到所有航天器事件的一半。
随着人类活动向太空扩展,近地空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根据权威机构的估算,现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已近4000颗,碎片则超3万枚。类似于星链这样卫星群的数量和密度,不仅极大影响到天文观测,还大大增加了卫星之间碰撞的概率,进而引发“凯斯勒综合征”,阻碍人类的正常太空探索。
更令外界担忧的是,星链正通过庞大的卫星群,主导近地轨道的“规则”。欧空局局长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本月初警告称,马斯克一人就拥有全球近一半的活跃卫星,他正在“制定规则”,而世界其他地区要尽快反应过来。
军事方面的专家则认为,星链在军事上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与美国军方配合,监测其他国家的高超音速武器。而星链母公司宇宙探索(SpaceX)与美国军方之间的关系,也再次为人提起。
星链卫星 SpaceX图
科学家:其中一次近距离接触,星链没有调整轨道
本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本月3日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普通照会,美国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今年曾两度接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第一次紧急避碰发生在7月1日。文件称,美国星链-1095卫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
麦克道威尔搜集的资料显示,7月1日的近距离接触,红色为中国空间站,蓝色为星链卫星
第二次紧急避碰发生在10月21日,美国星链-2305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中国空间站碰撞风险。
10月21日的近距离接触
两次事件中,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为确保中国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两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两目标碰撞的风险。
事件发生在近地轨道之上,这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高度一般在200至1200公里。
27日,这份照会经过报道后,引起国内外的热议。包括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福布斯在内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用了“相关投诉未获得独立认证”的表述。
但已有科学家在推特上表示,此事属实。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麦克道威尔27日在推特上表示,根据数据,他已经确认了星链和中国空间站在7月1日和10月21日的两次近距离接触,并讲述了更多细节。
麦克道威尔称,在7月1日的近距离接触中,星链-1095卫星可能也进行了一次“微小的避碰”,但看起来中方“并不知道或不信任星链卫星要避碰”。
随后10月21日的近距离接触中,星链-2305卫星2个小时内,从370多公里的高度,一直攀升至超过390公里的高度,看起来没有任何的调整。而中国空间站的轨道变化更为明显。
西方媒体则更为关心中国网民的反应。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微博用户27日发表了批评马斯克和星链的言论。其中一人说,星链“只是一堆太空垃圾”,另一人则说星链是“美国的太空站武器”。
还有评论指出:“星链正在暴露风险,全人类都将为他们的商业活动付出代价。”
- 责任编辑: 赵挪亚 
-
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硅光芯片将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2021-12-28 14:17 科技前沿 -
重型火箭正在研制,可将150吨重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
2021-12-27 16:16 航空航天 -
中国空间站今年两次紧急避碰,躲避美国星链卫星
2021-12-27 16:03 航空航天 -
嫦娥八号将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1-12-27 13:23 航空航天 -
曙光席位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2021-12-26 21:36 航空航天 -
“好好的华为设备被拆换……”
2021-12-26 13:29 华为 -
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顺利发射入轨
2021-12-26 07:59 航空航天 -
月壤正式安家湖南韶山
2021-12-25 10:21 航空航天 -
现役最高火箭长七A出征!
2021-12-23 19:05 航空安全 -
我国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核心技术取得全面突破
2021-12-23 15:48 航空航天 -
中国发现迄今科学记录最完整恐龙胚胎化石
2021-12-22 09:07 考古 -
我国科学家查明“德尔塔”传播力强原因
2021-12-21 19: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学者在宇宙起源和非线性原初引力波取得突破
2021-12-20 18:53 科技前沿 -
-
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2021-12-17 15:00 航空航天 -
GeeSAT双星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失利:火箭飞行异常
2021-12-15 15:13 航空航天 -
93万℃!它代表人类第一次“触摸”到了太阳
2021-12-15 13:54 -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2星
2021-12-14 07:18 航空航天 -
太空课堂如何备课?调卫星、调姿态、调时延
2021-12-11 16:05 航空航天 -
长征火箭第400次飞行!
2021-12-10 08:50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