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家通过古人基因组数据探寻中国文明源流
最后更新: 2020-06-03 07:38:37中新网长春6月2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距今7500年至1700年的55个中国北方古代人全基因组数据,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找到了基因方面的重要证据。
该成果由吉林大学崔银秋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辽宁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漯河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博物馆、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研究人员正在对古代样本进行取样。崔银秋摄
本月1日,该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中国北方古代人基因组分析显示生业与迁徙的联系)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发表。2日,崔银秋首次向中新网披露相关细节。
据介绍,中国北方古代人群全基因组数据来自黄河流域(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辽河流域(包括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及黑龙江流域的19个考古遗址,样本年代距今7500年至1700年。
中国北方古代人群遗传结构分析。 宁超 摄
不同区域存在持续基因混合和替换
研究发现,至少从距今7500以来,中原地区人群在整体的遗传结构上保持连续性,最晚自仰韶时期(距今约7000-5500年)开始,受到中国南方人群的持续性遗传贡献,最终形成现在的汉族人群。
“可以说,中原地区人群的主体遗传结构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奠定,这为中国文明探源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信息。”崔银秋说。
研究表明,自红山文化时期(距今约6500-5000年)开始,受到向北扩散的仰韶文化人群的遗传贡献,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200年)的二道井子人群与前者在遗传结构上已经没有显著差别。
崔银秋介绍,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到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约3200-2600年),人群生业模式由农业转向农业与畜牧业并存。学界通常认为,全新世晚期气候恶化造成夏家店上层人群生业模式的多样性。
不过,崔银秋研究发现,夏家店上层人群不是单纯地接受了游牧的生业模式,其形成还包括欧亚草原以及黑龙江流域北方游牧人群向西辽河流域的迁徙。
“从遗传的角度,北方游牧人群并没有简单地替换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农业人群,而是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土著人群混合,形成了夏家店上层文化人群特有的遗传结构。”崔银秋说。
为汉藏语系起源找到基因证据
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黄河流域人群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遗传结构,以中原腹地为中心,至仰韶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的人群基因已经传播到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向北到达西辽河流域,向西扩散到黄河上游地区。
“中原龙山时期、现代汉族人、现代藏族人都保留着大部分仰韶时期人群的基因成分,这一发现为探讨华夏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遗传学依据。”崔银秋说。
崔银秋介绍,近年来,学界有人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且极有可能起源于仰韶文化早期,“此次研究在遗传的角度上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断”。
古DNA研究为考古学打开新窗口
近年来,吉林大学崔银秋团队致力于将古DNA与考古学、语言学的交叉性研究,以及古病原菌与人类的共生机制、传播以及与人群迁徙模式的比较,希望通过持续性的研究,更加全面地揭示史前人群的历史动态。
“古DNA研究本身并不能回答人群迁徙的动因,其最大价值也必须依靠与考古学以及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才能充分实现。”崔银秋说。
吉林大学崔银秋团队成员、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宁超告诉记者,古代样本材料十分珍贵,获取难度很大,加之其长期暴露导致DNA分子降解和损伤严重,让这项研究工作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宁超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古DNA样本,他通过微创钻孔技术在样本上直径2-3毫米范围内进行取样,做到对古代样本最低程度的损耗。
记者获悉,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吉林大学以及国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2019年,吉林大学又为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极大地提升了全基因组分析的速度。
-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通过古人基因组数据探寻中国文明源流
- 责任编辑: 奕含 
-
浙大:关键基因表达可使大豆单株产量提高10%
2020-06-02 08:43 聚焦三农 -
SpaceX载人龙飞船顺利对接国际空间站
2020-06-01 06:24 航空航天 -
美国“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
2020-05-31 07:08 航空航天 -
丁仲礼不再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2020-05-30 20:27 -
一箭双星!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发射成功
2020-05-30 07:56 航空航天 -
国际“人造太阳”开启核心安装工作,中企牵头完成黄金节点
2020-05-29 09:20 核电 -
因天气原因,美国猎鹰9号和载人龙飞船发射任务推迟
2020-05-28 07:21 航空航天 -
我国碳基半导体制备材料取得关键性突破
2020-05-27 08:38 科技前沿 -
中科院研发的抗体能高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
2020-05-26 21: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船舶集团发布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
2020-05-26 17:26 -
华龙一号首堆年底投产,中国核电潜“龙”腾空
2020-05-26 10:24 核电 -
载人航天总设计师:中国人探索太空不会局限于地球轨道
2020-05-26 06:25 航空航天 -
《自然》刊发中美人造眼技术突破,分辨率有望高于人眼
2020-05-25 19:30 科技前沿 -
海底1万米! 中国载人深潜将赴科研无人区
2020-05-25 09:13 -
“鲲龙”AG600下半年将在青岛进行海上首飞
2020-05-23 15:47 中国大飞机 -
中国团队设计新冠疫苗新平台,发布mRNA首个动物实验数据
2020-05-21 07: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远望6号再赴太平洋 将执行火星探测等任务
2020-05-20 13:43 航空航天 -
特朗普假引论文攻击世卫,《柳叶刀》主编亲自驳斥
2020-05-19 23: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华为5G手机在华市场份额居首,达55.4%
2020-05-19 10:17 手机 -
三星新款手机“量子加密”?完全是商业炒作
2020-05-19 08:03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0“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30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4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