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云:去一带一路国家投资? 秘密在这里
关键字: 一带一路海尔日本东芝三洋复星吉利沃尔沃中国化工海外投资当年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向对方承诺,“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两者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同时还明确,巩固与加强沃尔沃在欧美传统市场地位,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迅速实现沃尔沃放虎归山。”
吉利并购沃尔沃两年之后,沃尔沃就扭亏为盈,而且刚刚投放市场的沃尔沃全新开发的互联网汽车XC90,是沃尔沃88年以来最为豪华的车型,是沃尔沃基于110亿美元技改项目投入开发的第一项新车。XC90目前已成功在欧洲及美国上市,不久将在中国上市,目前已收到来自全球30000多份订单。
“一带一路”投资仍处初级阶段
海尔、沃尔沃的例子,对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计划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不过,不得不承认,海尔所在的行业家电行业,已经是中国非常成熟的行业,而且海尔本身也已经是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再者,海尔的成功,是在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
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国情复杂,行业领域多样,市场也不成熟。
据商务部刚刚公布的数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非常快,达到22.2%,上半年金额为70.5亿美元。但整体上来看,对外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仍然占主流。
比如:今年1-5月,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2439.5亿美元;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401个,新签合同额375.5亿美元。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具体行业情况又如何呢?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研究员王永中的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能源占绝对主导地位,金属矿石居次席,不动产、交通分列第三、第四位,农业、高科技和化学等行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另外从对外投资的微观企业类型来看,中央级国有企业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的主力军先头部队。
可以看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存在巨大空白,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很大的投资机遇。
央企探路
因为央企是投资主力,所以与海尔、吉利等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从项目伊始就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政治风险、意识形态壁垒等等问题。这些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搁浅的项目很多就是如此。中铁建竞标墨西哥高铁项目、中远在希腊的港口项目、斯里兰卡叫停科伦坡港城建设项目等等。
历经十多年摸爬滚打,中国央企的海外投资交了不少学费,成功的案例开始显山露水。前不久由悉尼大学研究人员撰写发布的“澳中2014贸易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化工集团在澳洲的投资案例,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博导谭浩眼里,就是一次1+1大于2的收购。
中国化工集团在2005年收购的澳洲Qenos公司,这是一家在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SHE),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危险物管理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技术和经验的聚乙烯生产商。
“通过对Qenos公司的收购和运营,中化集团得以学习这些经验。通过对管理系统的移植和人员的互通,中化实现了将Qenos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集团内部中国其他工厂的扩散和转移。这样的海外投资,起到了1+1大于2的作用。 ”
而吸引笔者注意的是,中国化工集团对外投资的主体结构。2007年9月,中国化工集团与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达成协议,美国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出资6亿美元,持有中国化工重要的子企业——蓝星公司20%的股份。一直以来,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是跨国公司的惯例,而蓝星公司以20%股份引入黑石公司6亿美金则创下了国有企业不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的先例。
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的国际环境下,央企走出去,要避免投资国的政治壁垒,与欧美国家的投资基金绑定,“曲线救国”达成并购目的,不失为一个良策。6月初,前西门子中国高管,长期关注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投资的孟凡辰,在接受笔者的访问中也重点强调了这一手段。
中国化工集团的任建新,有中国行业“并购王”之称,至今,中国化工集团在海外已经拥有6家企业。
2006、2007两年间,中国化工就完成了法国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100%股权等4笔海外收购。
2011年,中国化工又完成了两笔重大海外收购,一是全资收购了在硅材料、铸造品、碳素、太阳能级多晶硅等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在世界各地申请了 3299项专利的挪威埃肯公司;二是控股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商且有着 66年历史的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
2012年《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针对中国化工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曾经评价说,“中国化工的海外并购是成功的,它不仅体现在收购过程本身,还体现在收购后海外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比如,安迪苏公司收购以来,销售收入增长了3倍,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了10倍,利润总额稳居集团首位,回良玉同志在欧洲访问时专程到工厂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要急于表露野心
除了全额并购,今年3月份,中国化工就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公司,收购全球第5大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公司的26.2%股权。
在管理专家们看来,与100%股权的收购相比,参股交易的对抗性较低,相对容易操作。对于陌生行业或者首次出击的直接投资项目而言,是一个积累经验和锻炼队伍的机会。
比如,万向集团在海外投资中正是采用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战略。万向美国公司负责人倪频在一次媒体的访问中回忆万向在美国的艰难创业:“为了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我们想方设法,用股权换市场,用设备换市场,甚至让利换市场。”
1999年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QA1公司的200万美元的股份; 2001年8月28日,又再次收购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拥有21%的股份。2003年,万向“以股权换市场”,收购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轴承生产企业GBC公司,获得其完整的市场网络;又以“市场换市场”,收购了洛克福特公司(Rorkford)33.5%的股权。
在多年的积累后,万向的海外收购在近两年开始发力。2013年初,万向在几经波折后以2.6亿美元收购了破产的美国电动车电池公司A123 Systems的主要资产;2014年,万向更是在激烈的竞标中力压对手,斥资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著名的电动车厂商Fisker Automotive,为在电动车领域实现鲁冠球多年的汽车梦打造基础。
谈到控股还是参股策略,梁信军总结复星的经验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要急于表露野心。
“我们对参不参股一点不介意,一定要让前股东有一个熟悉、接受你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控股50%,人家百年公司一下子来一中国人非要控股就很紧张。比如我们这次投的是第三大股东,人家允许复星今年年底并列第二大股东,明年可能就会让我们成为第一大股东,所以不要急于表露你的心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些年来大幅增长,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但这个数字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想去甚远。仅相当于美国的10%、日本的一半和德国的三分之一。
今年,借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极有可能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成为真正的对外投资的净输出国,从而宣告对外直接投资元年的到来。在此重要始点,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如何走得顺利,走得稳,这是一场硬仗。海尔,吉利、复星、万向,以及央企中国化工等先锋企业的国际化探索,或许能成为重要的参考战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16伤 评论 59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36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2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95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