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芷渊:4个港人1个穷,香港能否也走向“无穷之路”?
最后更新: 2022-01-17 08:11:2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黄芷渊】
沿着香港深水埗福荣街和元州街一带走,地铺食店密密麻麻,不少都是新开张的快餐外卖店,专卖“净餸饭”或“两餸饭”(即每个盒饭,可选一或两款餸菜)。不同时段设有不同收费,指定时段十港元就可买到两盒“净餸饭”,未许就被卖光。
服务于这一带的社工告诉笔者,疫情下,这类专卖店越开越多,原因是基层市民收入不稳,净餸饭、两餸饭价钱实惠,又能最快填饱肚子,于是这些外卖店就应运而生。
食店地铺旁,常看到一些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推着手推车,弯着腰在垃圾桶边把捡来的纸皮一叠一叠整理好放上手推车,再送到纸皮回收店。一公斤的废纸可以换来五毛到一元港元,不少人为了提升回收价,会用水浸湿纸皮,增加其重量。香港没有稳定的退休金保障,老人在酒楼送点心、开小巴、开的士、捡纸皮铝罐或在街上扫垃圾等,几乎随处可见。
一个从回收站回来的老人,在唐楼边点数着这天赚到的钱,小心翼翼放进口袋,然后转身走进了唐楼,消失在昏暗的走道里。
这一带有很多这样的唐楼,部分已有数十年历史。唐楼的大门狭窄,部分铁闸没有上锁。梯道灯光暗淡,梯边堆满了各种杂物垃圾,日久失修令墙身严重破损。走上唐楼,电线凌乱交杂,平均每户单位外都有四五个门铃。里面住着的是“㓥房”户……
“㓥房”存安全隐忧,如定时炸弹
“㓥房”是香港不适切住屋的一种。“㓥”是粤语方言,意思是宰杀,引申为分割的意思。业主会将一个普通的住宅单位,分隔成多个独立单位出租,平均每个房间不到一百呎,也就是不足九平方米的空间。
深水埗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更是“㓥房”的重灾区。社工说,区内近九成唐楼的楼龄都在三十年或以上,其中三分之二都没有法团。由于长期无人管理,业主纷纷将单位分割出租,少的分割三到五间房,多的甚至有超过十间房。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20年至2021年初,“㓥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委托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楼龄达15年或以上的楼宇中,有29897个屋宇单位被用作“㓥房”,共提供超过10万间“㓥房”,估计有约22.6万人居于其中。除了旧区旧楼有“㓥房”,工业大厦、天台屋、后巷、隧道、寮屋等,都存在“㓥房”问题。
笔者曾到访一间危楼“㓥房”单位,墙身已几乎裂开,甚至从屋内可以看到日光从裂缝中透进。单位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她紧张地提醒笔者,千万不要走近那栋墙,深怕墙壁会随时塌下。
除了建筑残旧及居住环境狭小恶劣,“㓥房”住户面对的处境,还包括电力及消防安全、卫生问题等等。由于大部分“㓥房”改装工程未受当局监管,供电系统等安全问题更犹如定时炸弹。
笔者拍摄的一处“㓥房”
贵、小、劣,“上楼”遥遥无期
“㓥房”单位贵、小、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老婆婆隔壁的“㓥房”单位,住着新移民到港的一家三口。不到一百呎的房间,大约只有八平方米,基本上只够容纳一张床。那张“床”,既是他们睡觉的地方,又是儿子做功课的“书桌”,同时还是母亲缝衣服的“工作台”。
四户人家共用一间洗手间和厨房。算上水费、电费,月租要5000港元,平均呎租与半山及九龙的豪华住宅相约。讽刺的是,付着豪宅的呎租,住户所处的,却是拥挤得如巴掌大的狭小空间。
冬冷夏热,社区组织协会去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七成受访“㓥房”单位的室内温度都高于室外,当中天台屋及笼屋的最高室内温度,更高达37、38摄氏度,比室外气温高出5、6度。
“豪宅租金”还买不来安心。违章加建的“㓥房”,存在楼宇结构安全隐患。由于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很多住户会直接在自己的“㓥房”房间内煮食,空气流通问题存疑,万一失火更难逃生。在很多唐楼,原本用作逃生通道的后楼梯,都被纳入“㓥房”单位中;一旦发生火灾,其他“㓥房”户就无处可逃,过去就曾因为这样而发生不少悲剧。
香港还存在一种“棺材房”,这是一种大小只够躺卧在里面的居所,无法站立,人睡在里面,就像躺在棺材里。这些“棺材房”,居住空间只有大约十五平方呎,不足2平方米,高度更不到三呎(约0.9米)。长期卷缩,令部分长者住户身体出现劳损,头也慢慢抬不起来。
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的数据,截至去年9月底,符合资格而获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9年,而且还需符合一系列相关条件。因此,就算“㓥房”或“棺材房”居住环境恶劣,但其住户要符合资格入住公屋,还要轮候很长一段时间。还有调查显示,不少“㓥房”户及“棺材房”住户每月需用超过一半收入支付租金,部分长者在轮候公屋期间过世,还有近七成五“㓥房”儿童生活在贫穷线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68例,其中安阳60例
2022-01-17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打听工资被开除,媒体:“密薪制”不应成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工具
2022-01-17 07:20 -
2022年春运今日开启,预计将发送旅客11.8亿人次
2022-01-17 06:56 春运来了 -
深圳新增1例奥密克戎:为新的独立疫情
2022-01-16 21: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新办17日将举行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2-01-16 21:10 -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帮扶干部骗走结对贫困户四万三救命钱
2022-01-16 21:06 -
贪了4.5亿的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
2022-01-16 20:49 廉政风暴 -
西安积极推动社区有序解封
2022-01-16 18: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22日起至3月底,进返京人员抵京后72小时内需进行核酸检测
2022-01-16 17: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津第三次全员检测共检出59例阳性
2022-01-16 17: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加大反垄断等领域司法力度
2022-01-16 15:45 -
中国沿海海域16日凌晨监测到海啸波
2022-01-16 14:31 -
昨日新增本土确诊65例,涉5省市
2022-01-16 09: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胡怀邦落马内幕:王三运当掮客,违规给“华信系”48亿美元贷款
2022-01-16 08:38 廉政风暴 -
张文宏:仍然相信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
2022-01-16 08: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3例
2022-01-16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16省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山东4年下降过半
2022-01-15 21:01 -
细节曝光!王立科送给孙力军的“小海鲜”合计9000万元
2022-01-15 20:56 廉政风暴 -
北京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阳性
2022-01-15 20: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海淀区发现一例核酸检测复核阳性
2022-01-15 17: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