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红兵:从跟跑到领跑,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如何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导读】 中国的许多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但往往没有相称的行业话语权,只能在别人划定的标准框架内“跳舞”。中国企业有了先进的技术,如何才能获得相应的行业地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但迄今为止,在生物医药领域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近日,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ASTM(美国试验材料协会国际组织,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F3515-21标准指南:猪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医学和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应用的起始材料的特性和测试》,这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首次成功主导制定ASTM国际标准。
以猪源纤维蛋白原为关键原料的制成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植入物,能够诱导机体各种软组织原位再生,能修复过去无法复原的软组织损伤,有极为广阔和重要的应用前景。
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松力生物的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董事长何红兵教授。
观察者网:何教授,您好!祝贺上海松力成为首家主导制定ASTM国际标准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一流企业做标准”的提法流传了很多年,大家都知道标准很重要,但有的时候认识可能依然流于表面。具体到生物材料这个行业,您能否谈谈制定标准具体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为行业的进步带来什么好处?
何红兵:我们有幸参与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和上海市科委等牵头组织的若干生物医药政策的课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国目前在“跟跑”的管理体制下有关标准的概念,与发达国家在“领跑”管理体系下的标准概念有很大的差异:60%-92%的专业受访人认为,我国目前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参照、采纳和增补相关的国际标准来制定的,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审批为主。
这就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引领性产品出现的时候,我们去哪里找相应的国际产品或标准来参照、采纳和增补?政府又依据什么标准来审批这些产品?因此,随着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如何建立一整套“领跑”条件下的标准机制迫在眉睫。
全球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标准是创新产品的五个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共识,目的是为了积极推动真正意义上的推广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大众的福利。对于医药健康产品,这就更显得重要。
五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权威监管机构、权威的检测机构、相关的权威学术机构、作为最终使用者的医生和病人、产品的生产企业,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同行(竞争对手)。我们要形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称之为标准。
国际标准有助于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操作和维护;提高产品的安全、健康、质量;提高公众利益、产品确定性和信息可用性;还可以通过标准、手册、培训向全球市场转移技术;当然也是通向全球市场的“护照”。
有了公认的国际标准,全球成千上万的个人、公司、机构都可以在一致性、合规性的框架下运作,从而能够有效推动创新产品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
观察者网:那么ASTM国际标准在行业内具有怎样的地位?
何红兵:ASTM是全球公认的标准制定机构,超过12000多个ASTM国际标准在全球15个领域包括航天、钢铁、医疗健康等使用。这些标准是由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3万多名全球顶尖的技术和商业专家所推动的,为全球70多个国家在上述领域的诸多行业提供了标准支持。
上海参事室和科委的调查同时也发现,大部分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ASTM国际标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巨大。
ASTM国际标准是创新产品的利益相关者本着保护使用者福利的前提下形成的共识,由相关主体自愿开发和使用,特别是其具有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从而被全球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机构所采用。
在我们现有“跟跑”管理体系下,标准更多地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而ASTM国际标准的主要属性是在有效保护大众使用者福利的条件下的商业属性,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属性。
再生医学最为战略新兴产业,是当今世界非常热门的领域,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自2000年开始,ASTM国际从众多天然高分子材料中遴选了四个材料(海藻酸钠,胶原蛋白(I型),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在短短的20年就形成了年产值千亿元的产业。但这四个标准都是西方专家主导制定的。
由我们国家主导制定的猪源纤维蛋白原ASTM国际标准是第五个标准。它最大的特征是单独或者与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复合,可以有效地诱导软组织原位再生,因而其潜在的商业价值更是十分巨大。
观察者网:这样广泛使用、价值巨大的体系,应该有一套非常严苛的审核机制吧。
何红兵:ASTM国际标准要经过相关专家的三次投票通过后,才能获批。第一次是立项,第二次是分技术委员会投票,第三次是主技术委员会投票。
这些参与投票的专家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专业人士和商业人员,根据所在领域的不同,分别代表五种利益相关者。
在医疗健康F04分技术委员会单为标准立项就需要获得30个以上的专家一致同意。
无论是分技术委员会还是主技术委员会投票,按照相应的规则,必须有60%以上的法定投票者参与,还要求赞成票必须大于90%以上,而且不能有“有说服力”的反对票存在,这样才能通过。
因此一项成功获得立项的草案通常还需要三到五年的反复讨论和修改才能够通过。立项十年还没有通过的草案也不少见。
观察者网:可以具体说说什么是“有说服力”的反对票吗?
何红兵:任何技术委员会中的成员提出的反对意见,只要符合委员会的反对票要求,且有相关证据,都可以认为是“有说服力”的反对票。
观察者网:要主导制定标准,竞争肯定也非常激烈……
何红兵:是很激烈。而且,分技术委员会里就有我们的两个国际同行,其实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第一个是2012年奥巴马政府首次推出的ARMI,股东是美国国防部,美国陆军,微软等,哈佛、梅奥等学术机构组成其强大的顾问团。
第二个是ARMI旗下的于2016年成立的一家专业的机构,BioFabUSA,直接翻译就是“美国生物制造”,听着很牛气的名字。它致力于与我公司相类似的技术研究,将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商业化,主要由美国国防部投资。我们获悉他们经过数年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水平,我们告知ASTM F04分技术委员会,BioFabUSA所碰到的问题,是我们10年前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成功经验,所以提出了该标准的立项申请并获得同意,立项号为ASTM WK 73220。
在分技术委员会投票的时候,BioFabUSA组织了36人的团队,对我们的草案提出了10条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我们的技术团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沟通,终于达成了共识,以91.8%的赞成率顺利通过了分技术委员会的投票。
当进入到主技术委员会投票时,我们又收到ARMI一位资深人士的反对票,被我们以该反对票无说服力为由劝退了该反对人,最终以100%的赞成票通过了主技术委员会的投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红档”房企业绩承压,富力再度上演股债双杀?
2021-09-03 20:56 中国房市 -
阿里国际站张阔:国家政策红利下,数字化外贸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2021-09-03 16:48 大公司 -
资本风口之下,金茂物业欲靠多元业态“闯关”港交所
2021-09-03 16:13 中国房市 -
OPPO、vivo入场,手机厂商造芯刚需差异化
2021-09-03 15:40 大公司 -
徐雷:京东技术投入、薪酬福利、纳税额远超自身利润
2021-09-03 14:31 大公司 -
名创优品上线女性生理卫生公益项目,呼吁关注月经困境
2021-09-03 12:18 大公司 -
大公司早报|字节教育核心高管变动 京东上线二手交易App
2021-09-03 09:01 大公司 -
阿里妈妈发布三大新计划,提出“经营力”方法论
2021-09-02 22:03 商业 -
被质疑狂揽9亿加盟费却将风险转嫁加盟商,钱大妈能走多远?
2021-09-02 21:47 商业 -
规模重回前十,稳健派金地集团走上“冲锋路”
2021-09-02 20:57 中国房市 -
房东直售=去中介化?专家:只是多了一种选择
2021-09-02 17:55 中国房市 -
阿里巴巴将投入1000亿助力共同富裕
2021-09-02 17:40 大公司 -
今年天猫双11节奏公布:不熬夜,10月20日启动预售
2021-09-02 16:39 大公司 -
大公司早报|字节跳动出售证券业务 小鹏汽车取消大小周
2021-09-02 08:55 大公司 -
腾讯音乐丢了独家版权,但网易云音乐仍难笑傲江湖
2021-09-02 00:48 大公司 -
提前布局科技领域,新湖中宝上半年扣非净利大涨62%
2021-09-01 20:45 中国房市 -
因个别客户信贷质素恶化,易居上半年计提大额坏帐导致亏损
2021-09-01 19:10 中国房市 -
恒大集团:誓以最大决心保质保量完成楼盘交付
2021-09-01 16:33 中国房市 -
融创中国多维度推动管理升级
2021-09-01 11:41 中国房市 -
腾讯推全新未成年人保护计划,提供百间教室和百间运动场
2021-09-01 11:13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