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志凯:辩论结束后,那位津巴布韦学生主动来和我交流
最后更新: 2024-12-30 09:37:25观察者网:您在现场回应时提到,“非洲不应该被任何国家垄断,非洲属于非洲人民”、“不要被其他国家教导非洲国家应该有什么价值观”。在长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虽然非洲地区从政治上打破了殖民体系,但是在经济和文化层面并没有实现“去殖民化”。
例如非洲萨赫勒地区长期作为法国经济文化圈而存在,甚至部分非洲国家在法国抛弃法郎后依旧还在使用诸如“西非法郎”等货币,并向西方提交铸币税。文化层面,非洲法语区、英语区之间区隔依旧明显,当地部族精英依旧以留学前宗主国,甚至长期定居前宗主国而非建设祖国为荣。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包括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国正在或者已经对西方后殖民时代的“新殖民主义”进行了反击。在经历了西方殖民者长期的涂抹之后,非洲该如何消除“殖民主义流毒”,找回那个“失去的非洲本体”?
高志凯:今天的非洲依然承受着殖民时代遗留的深刻影响。比如在现代交通体系中,许多前英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地或其他国家殖民地的国家,仍然显示出对前宗主国的过度依赖。例如,从一个非洲国家飞往另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需要先经由前宗主国的首都转机,即使两个国家毗邻,也难以直接通航。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殖民宗主国在规划交通体系时,仅关注如何巩固自身对殖民地的控制,而忽视了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需求。结果导致非洲在交通方面成为全球最为分散的大陆,没有贯穿南北或东西的交通干道,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十分薄弱。
这种格局显然是殖民历史的遗毒。殖民宗主国当年只顾自身利益,通过掠夺资源和剥削劳力攫取财富,却对非洲人民的福祉漠不关心。反观今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为了打通非洲东西南北的交通脉络,建设覆盖公路、铁路、航空的泛非洲综合运输网络。
实现非洲内部的互联互通,不仅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基石,也为非洲未来的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同时具备雄心壮志、资金实力与人力资源,愿意为非洲国家和人民做实事。放眼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或者愿意像中国这样,为非洲的发展提供如此全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和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在自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落后。无论是能源安全还是互联互通,它们都存在诸多问题。即使是一些技术和经济强国,要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超越中国,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中国的对非援助始终坚持不附带先决条件,相比之下,西方的援助往往附带诸多苛刻条件,甚至干涉受援国的内政,完全违背了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原则,但这一原则却成为西方攻击的焦点。
面对外部的挑衅和质疑,中国人应当充满自信,与对方展开理性、坦诚的对话。我们不应被挑衅激怒,而要以冷静的态度,用智慧和知识化解误解,展现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非洲人民看到中国的真诚与担当,进一步巩固中非友谊,为全球发展合作树立典范。
观察者网:从全球产业链来看,非洲依旧处于原材料供应端,很显然,从这位同学的提问来看,似乎也并不满足于非洲处于这样的产业链位置。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是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打好基础,还是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方面,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高志凯:非洲要实现发展,首要任务是建立全大陆的互联互通体系。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各国间的合作,分阶段实施,统筹规划,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物流和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是非洲经济腾飞的基石,也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前提。
其次,非洲在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短板。如何在中非合作以及非洲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是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才则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加强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非洲才能建立自己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为未来的各项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三,当前全球都在谈论人工智能,但非洲在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目前还没有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普遍都缺乏资金、技术、软硬件设施和专业人员。非洲需要在这一“人工智能大革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中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提出了“人工智能鸿沟”(AI Divide)的概念,这一鸿沟在非洲尤为突出。整个非洲大陆都是这一鸿沟的受害者,亟需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此外,中国有句老话:“无工不富。”这句话强调了工业和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工业化,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非洲来说,工业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非洲在工业化方面存在显著短板,这需要建立人才库、发展产业园区,并利用非洲的独特优势——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每个国家都有其自然禀赋,非洲各国可以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
这种发展模式绝不是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而是通过切实行动帮助非洲国家发掘自身优势,摆脱贫困,并融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与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中。只有这样,非洲才能避免进一步被世界边缘化,缩小与其他大洲的差距,实现包容性发展。
观察者网:您在现场回应中反复提到中国的成功理念,用我们最通俗的话概括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包括您刚才说的“无工不富”,中国确实是这么走过来的。但今天外界似乎更容易看到中国的成功,往往会忽略我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那段历史,将中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对等起来。在这种认知下,我们该如何对外界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理念?
高志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力度和范围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根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按照名义GDP和汇率计算,也仅次于美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到今天拥有全球最齐全工业体系的经济体,中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深思。
总结经验,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各地坚持“无工不富”的理念,大力发展制造业,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工业体系。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放弃制造业,转而押注金融业,导致产业空心化,如今脱离欧盟后,金融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削弱;美国则以企业利润为导向,将高成本、高污染的生产转移至海外,借机推动全球化,而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抓住了历史机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敞开国门,欢迎来自全球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举全国之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正是40年多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才实现了今天这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那些放弃制造业的欧洲国家,包括日本和美国,如今正面临“坐吃山空”的困境。根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已经超过排名其后的9个国家之和;在发电量方面,中国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工业基础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我在投资银行工作时,曾经估算过一个日本等于四个中国,一个美国等于八个中国。然而,如今的中国经济规模已达到三个日本,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体量已超过美国125%以上。这些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制造业现代化,同时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软硬件领域稳步前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自身,也在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动力。我最近七十多天走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亲眼见证了中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机场,迎接我的车辆是中国电动车,周围比亚迪和红旗轿车随处可见。这一刻,我感受到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中亚和西亚国家的标杆,代表着中国技术与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我也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在非洲,包括津巴布韦,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那位向我提出尖锐问题的津巴布韦学生,我相信,当他未来回到津巴布韦并进入中国企业工作时,他会对中国的贡献和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可能会反思自己在多哈论坛上,以及在美国学习期间所接受的信息是否准确。他也许会学会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并真正理解“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也是中非合作互信加深的缩影。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特朗普提出这两个提议,俄方当然不满意”
2024-12-30 08:41 俄罗斯之声 -
韩国济州航空又一架波音737发生起落架故障
2024-12-30 07:59 -
内塔尼亚胡完成前列腺手术
2024-12-30 06:46 巴以恩仇录 -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
2024-12-30 06:36 美国政治 -
“企图用改装音箱暗杀俄军高官”,一俄公民被捕
2024-12-29 22:45 俄罗斯之声 -
“俄方有意掩盖,要求其认错、严惩、赔偿”
2024-12-29 22:37 观察者头条 -
韩国失事客机黑匣子部分受损 将影响调查进度
2024-12-29 21:36 航空安全 -
最终确认179人遇难 韩国失事客机仅2人获救
2024-12-29 20:17 航空安全 -
韩国宣布:国家哀悼7日
2024-12-29 19:42 三八线之南 -
阿塞拜疆总统首次明说:空难原因是客机遭到“地面攻击”
2024-12-29 19:35 航空安全 -
谭德塞:差点被以军炸死,“死里逃生”
2024-12-29 18:52 也门局势 -
习近平就韩国客机失事向韩国代总统崔相穆致慰问电
2024-12-29 18:40 中国外交 -
拉夫罗夫:叙利亚没有要求修改俄驻叙军事基地协议
2024-12-29 17:32 俄罗斯与世界 -
2个黑匣子已找到,已致177人死亡
2024-12-29 15:32 三八线之南 -
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2024-12-29 14:54 南海局势 -
泽连斯基怒了:这是在帮俄罗斯开辟“第二战线”
2024-12-29 14:53 -
-
两名获救者均为机上乘务员
2024-12-29 13:47 三八线之南 -
特朗普紧盯格陵兰和巴拿马,“意在对抗中俄”
2024-12-29 13:3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被批“干涉德国内政”后,马斯克硬刚
2024-12-29 13:24 德意志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