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胜:挖一挖1万亿美债背后的深层逻辑
最后更新: 2020-08-25 08:10:12编者按:
近段时期来,在中美紧张局势持续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国持有的1万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应当如何处理,始终是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此话题,资深金融工作者、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副行长高德胜赐稿大橘财经,就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行探讨。
在与大橘财经的交流中,作者特别提到,今天的中国人民,尤其需要牢记一位伟人穿透历史的铿锵预言。
作者也希望藉此文,与广大读者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交流。
文章约7800字,阅读时间约26分钟。
正文如下:
法国经济学家雅克·胡耶夫(Jacques Rueff)曾经讲过一个裁缝与顾客的故事:裁缝为顾客做衣服,卖给顾客后,再把顾客所付的钱借给这个顾客。然后顾客再用这笔钱来向裁缝买新衣服,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胡耶夫说,如果我是那位顾客,这样的好事我为什么不干呢?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一度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01
1万亿美债是怎么来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以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开展一般商品贸易、加工贸易、三来一补等,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启了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美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使两国经贸合作迅速扩大和发展,中美两国形成了以经贸为纽带的共生关系。美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物美价廉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制造撑起了美国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
这个故事的另一面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是中国以低工资、低环境成本为代价,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消费品与各类资源,同时保证了美国长期的低物价、低通胀,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费者剩余。同时,过去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购买国,中国积累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又回流到美国,从而弥补了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通过“美元--商品--国债--美元”的循环,中国的实际财富持续流向美国。换句话说,美国是可以“躺着”挣钱的,中美经贸交往一定程度上带有一种剥削或合法掠夺的性质。由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长期居高不下,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可以长期占有中国实际财富,形成了富人向穷人长期借债的模式,最终逐渐成为了中国持有的1万多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局面。
中国贸易盈余积累的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持续保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最高时达到2.44万亿美元。从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间,中国平均持有1.8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2019年,10年期美债平均收益率为2.14%,较2018年平均值低77个基点,较2014至2018年平均值低了21个基点。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短期美债收益率更低至0甚至负值,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低至0.35%。从收益角度考虑,这样巨量的资金投资于美债,在经济性上是不划算的。
同时,我国还不得不承担美元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元贬值的风险。随着美国开启天量无上限印钞模式,长期看,美元贬值几乎是必然的。例如最近,美元指数相较3月已下降10个百分点,而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琦预测,在未来2到3年美元指数将下跌35%。
中美之间的故事,是美国以政治、军事、科技霸权为依托,以经济和金融手段,在全世界剪羊毛和对发展中国家巧取豪夺的系列故事之一。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把中国锁定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重复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让中国长期做美国人的裁缝和长工,美国尽享他们主导的全球化下固有国际分工的红利。至于欠下的债务,在美国人的算计中,恐怕从来就没有担心过要还的。他们最常规的操作,是发新债置换旧债,或仅仅偿付利息;他们还可以通过发钞,直接稀释或对冲掉债务。
02
中国发展偏离了他们设定的轨道
然而,算盘不总是一个人打的,在几代中国人挥洒的血汗中,事情渐渐偏离了美国预想的发展轨道。
中国经济伴随全球化过程快速崛起。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从1995年的2%上升到2019年的16%,中国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经济总量,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多年以来占世界经济增长的30%以上,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
如果是单纯“量”上的追赶,还不至于引起美国太大的惊慌,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展示出“质”的提升。
通过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实现了比较彻底的工业化,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发展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我国能够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国家的物质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还培养和锻造了规模庞大和素质优良的人才资本,享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红利,拥有9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
科技与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科技水平正在由跟跑到并跑,并开始向领跑迈进。2019年中国创新能力居全球第14位,中国在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今年首次超过美国,一批跨国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特别是在通讯及互联网应用方面,中国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华为5G技术实现了世界领先,“这是中国百年来首次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项领先,在西方技术城墙撕开了一个巨大缺口。”阿里巴巴、腾讯等在数字经济领域笑傲江湖,TikTok在短短四年内全球用户量就超过了10亿。中国企业在5G、互联网、AI等高科技领域的群体性崛起,挑动了美国最敏感的神经。
关于美国对中国科技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忧虑,《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论述提供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注解。“在过去40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是深度产品,软件、电脑、芯片;而中国卖给美国的是浅度产品,服装、玩具、农产品。现在,情况要反过来了,他们想卖给我们深度产品了。”华为代表的是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硬实力,而TikTok作为一种社交软件,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能力。当美国发现,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面同时发力,美国人再也无法淡定了。
写到这里,笔者感慨,对于长期以来崇拜西方、对美国抱有神话般迷思的不少国人来说,如果不是美国举政府之力、不惜代价地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封杀,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惊人进步可能根本无感。
- 原标题:挖一挖1万亿美债背后的深层逻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王毅:匈牙利外长率先访华,具有标志性意义
2020-08-25 07:40 中国外交 -
50天内7名中国公民先后在南非遇害,我使馆强烈谴责
2020-08-25 07:35 非洲之窗 -
美国新增40196例,累计确诊573.4万例
2020-08-25 06: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外交官段洁龙当选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2020-08-25 06:49 中国外交 -
TikTok就美国政府相关行政令正式提起诉讼
2020-08-25 06:46 产业万象 -
王毅:强行“脱钩”如 “飞去来器”,最终伤及自身
2020-08-24 22:27 中国外交 -
世行:印度半数人口可能因疫情返贫
2020-08-24 22: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海关总署:7月稀土出口同比降69.1%
2020-08-24 19:33 -
特朗普提美中“脱钩”,赵立坚给出两个成语
2020-08-24 19:27 中美关系 -
日防卫相称可以接受女系天皇,引发全民热议
2020-08-24 18:17 日本 -
美一市长以他命名污水处理厂:他满嘴胡话!
2020-08-24 17:25 美国政治 -
“美国打压得越厉害,越是证明中国做对了”
2020-08-24 16:30 中美关系 -
TikTok起诉美国政府,外交部回应
2020-08-24 16:27 大公司 -
外交部:王毅将应邀访问意、荷、挪、法、德等欧洲五国
2020-08-24 16:08 中国外交 -
纽约时报:中国开始恢复正常生活了
2020-08-24 15: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巴西总统怼记者:我想一拳揍你脸上
2020-08-24 15:32 -
特朗普顾问康韦将离职:要多陪孩子
2020-08-24 15:23 美国大选2020 -
菲律宾南部发生连环爆炸,已致6死
2020-08-24 14:18 -
特朗普团队晒出连任规划,单列“中国”主题
2020-08-24 14:13 美国大选2020 -
李克强:疫苗投用后,将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
2020-08-24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8“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