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绿色金融存在哪些挑战?哪些行业会被纳入碳市场?观察者网对话张俊杰
最后更新: 2024-06-27 12:20:38【文/观察者网 陶立烽】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成了业界普遍共识,而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日,观察者网与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张俊杰就绿色金融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
对于我国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张俊杰在对话中指出,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绿色金融投资的标准化尚未统一,缺乏一个广泛认可和遵循的框架。此外,第三方监督核查机制尚未完善,这导致碳核算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必须保证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二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主要依赖于政策驱动。在气候投融资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和驱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不利于气候领域的创新。
此前,电力行业已被纳入碳排放市场,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表示碳排放市场将会扩容,至于哪些行业会被纳入,张俊杰认为,贸易依存度大、受国际供应链影响大、和有国际融资需求的行业,应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因为他们的外来竞争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在面对碳边境调节机制,急需建立有效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以便确保这些行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时能够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对于今年11月将在阿塞拜疆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张俊杰表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技术的来源和创新,二是资金的筹集与分配。为了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希望推动低成本减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实现这些技术在全世界的大规模部署。然而,当前的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气候合作构成了障碍,特别是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因此,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和大会应当致力于更好地协调这些问题,避免地缘政治的干预,确保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1、您认为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如何?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什么位置?
张俊杰:全球绿色金融市场可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大类。在债权融资方面,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扩大,目前已达到4.4万亿美元,较往年增长了3%。然而,在绿色股权融资方面,情况则不容乐观。一级市场针对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的气候投融资规模为320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了30%;二级市场的ESG基金,在2023年第四季度更是出现资金净流出的现象,达到了净流出25亿美元。尽管绿色金融债券市场有所增长,但股权融资却持续低迷,这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 张俊杰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的绿色债券市场,但绿色债券的“成色”仍有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绿债标准的不统一、判定较为宽松等问题。对于股权融资,国内ESG基金从2021年的高速增长,到目前发行相对放缓。另外,对于VC和PE融资,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气候投融资耐心不足,对于初创企业的融资也有待提升。这需要我国在政策、市场、投资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您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挑战和不足?在后续的政策规划和执行中,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
张俊杰: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成果显著。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首先,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正在走深走实。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界定标准、激励措施等关键要素,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强化监管与监督、深化国际合作等新要求,推动了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为建设国际领先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提供了扎实的上层建筑。
其次,全方位的绿色金融实施政策相继出台。国资委、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层面,对绿色金融的实施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包括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可持续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此外,我国绿色金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方式,为实体经济增添了新动能,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领域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绿色金融也积极支持“硬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但我国绿色金融也面临着挑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绿色金融投资的标准化尚未统一,缺乏一个广泛认可和遵循的框架。此外,第三方监督核查机制尚未完善,这导致碳核算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必须保证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二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主要依赖于政策驱动。在气候投融资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和驱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不利于气候领域的创新。
因此,在后续的政策规划和执行中,首先,必须夯实数据基础,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让市场主体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其次,我们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弥补外部性问题,而不是长期依赖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通过碳排放交易等手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内部化环境成本,使市场在选择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能够更加自发地考虑到环境因素。
3. 四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耐心资本”,耐心资本在环保和能源领域会发挥较大作用,不过资本也需要看风险和回报,您认为在绿色金融项目中,资本是怎么评估风险和回报的?
张俊杰:中国目前在制造业领域的主要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利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迅速降低成本。然而,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即所谓的“内卷”。为了避免过度竞争,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市场领域,寻找更多的“赛道”。
新赛道的开拓,依赖于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投资,尤其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样我们才能开辟更多更好的创投项目出现。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强调了在创投领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在考虑资本的风险和回报时,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面临的是长期风险。具体而言,绿色低碳投资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投资期限长,风险高,需要对风险溢价进行补偿;其次,气候科技产业面临外部性收益的问题,即带来的社会收益难以内化为企业的经济回报,导致企业在市场机制下难以持续发展;最后,气候投融资领域的项目缺乏统一的研发标准和评价里程碑,市场主体难以判断其未来潜力和发展阶段。
所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对于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运用,降低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风险投资领域本身风险较高,加之政策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干预来减轻这些风险。在评估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和回报时,需要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评估。首先,碳价的变动将会影响项目的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现金流量表和利润预测进行调整,以反映这种直接影响。其次,间接影响不会直接体现在现金流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未来的风险偏好和贴现率来评估风险和回报,从而反映出潜在的风险。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国常会: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政府采购
2024-06-27 08:17 政策风向标 -
中国移动董事长: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
2024-06-26 21:37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小银行改革加速度,今年来超80家开启合并重组模式
2024-06-26 16:32 金融观察 -
广期所再现绿色品种期货新动向
2024-06-26 16:32 金融观察 -
许家印因53亿元违约在香港面临诉讼
2024-06-26 15:11 大公司 -
连新疆都能“3元3件”包邮,电商为什么越来越便宜?
2024-06-26 10: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OpenAI收紧区域限制,大量中国开发者收到警告
2024-06-25 17:21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科技巨头警告:封禁TikTok将损害我们的业绩
2024-06-25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
深度分析618:时间是经营本质的朋友,却是流量思维的敌人
2024-06-25 09:45 -
昨夜,英伟达崩了!“史上三天市值跌幅之最”
2024-06-25 09:40 观网财经-金融 -
26省前5月卖地收入下滑,其中广东跌57.5%
2024-06-24 16:00 观网财经-房产 -
专家:三季度或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下调空间将有所收窄
2024-06-24 14:53 金融观察 -
广东多家典当行不再接受茅台酒典当业务
2024-06-24 14:38 观网财经-消费 -
美财政部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拟议规则,商务部回应
2024-06-24 12:47 中美关系 -
“若我胜选将废除教育部,各州自己教学生”
2024-06-23 15:34 特朗普 -
“不让我和女儿进董事会?”富豪怒告上市公司
2024-06-23 14:04 -
茅台回应“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
2024-06-23 09:34 观网财经-消费 -
微信正在适配“纯血鸿蒙”
2024-06-22 22:39 观网财经-科创 -
发改委主任晤德副总理:中国新能源产业不是“补”出来的
2024-06-22 14:36 -
安徽凤阳: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的农村居民,奖励5万
2024-06-22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评论 106“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评论 127“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评论 130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评论 274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5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