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储蓄意愿攀升不敢花钱,银行信贷推销电话不断
央行上周五公布的社融、信贷数据双双回落,其中居民贷款继续同比少增2842亿元,除了今年以来一直因为楼市低迷的中长期贷款外,居民短期贷款也在回温2个月之后再次回落。
在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邱冠华看来,7月信贷数据弱于预期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6月冲量透支了7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反复和楼市断供风波,压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和购房信心。
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宏观数据层面的现象,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大家的储蓄意愿还在继续攀升,这让不少银行的信贷经理很“焦虑”。最近不少人向记者反映,银行和一些外包中介的电话“营销”又增多了,他们要么鼓励客户选择分期偿还信用卡,要么发出额度提升的邀约,还会宣传一种“性价比优于一般消费贷”的信用贷。但据信贷经理透露,很大一部分人借了钱是用于提前还房贷。
居民不敢花钱,银行也急了
作为一名北漂上班族,小雨最近被银行和一些第三方信贷中介“盯上”了,三天两头接到各种电话,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暴露”了个人信息。
“虽然我们知道您完全有能力按时偿还信用卡,但因为您从来没有使用过分期还款,而且额度也已经累计到××万元,我们联系您是告知您,可以帮您把这期信用卡还款额延期到下个月……”小雨回忆说,最近有招商银行客服人员鼓励他选择分期还款,理由是这样可以增加和银行的互动,未来可以更多参与该行的优惠活动,甚至有助于提升信用额度等。
但这样做的代价是要支付分期手续费。虽然小雨不理解有什么理由需要做这种增加成本的选择,但对银行及其信贷人员来说,分期带来的手续费是一笔重要的收入和业绩。
更多的电话是来自自称银行外包机构的人,他们一开始自称是某某银行信贷中心的人员,后来小雨才知道他们来自不同的外包公司,但共同的目的都是向他“推销”一种专为上班族打造的信用贷,即只要有正常的工资流水和社保记录,就可以按需申请到最高300万元的贷款。
与小雨类似,还有多位北京地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近期频繁接到类似电话,除了以上内容,还有提高信用额度等。
这些电话作为相关人员完成业绩的方式之一原本并不新鲜,但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电话频率提高背后可能与业务压力增大有关。有外包机构信贷人士对小雨透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汇总更多的贷款客户信息给银行,而且双方签订了严格的“对赌协议”,银行某客户经理压力大时也会明显传递到外包人员身上。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意愿不断上升,投资意愿则边际下降。
二季度的央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
央行在8月12日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7月新增社融创下近6年新低,信贷增量也收缩至新的低点,二者的回落幅度均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7月新增社融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单看信贷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了4010亿元,居民贷款7月新增1217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此前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主要反映按揭需求的中长期贷款新增1489亿元,环比少增2681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
买房和消费,什么时候复苏
梁凤洁、邱冠华认为,7月信贷数据弱于预期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6月冲量透支了7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反复和楼市断供风波,压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和购房信心。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也表示,居民短期贷款再次同比少增说明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居民消费再度走弱;7月居民按揭贷款的回落,则与地产销售数据一致。
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7月30个监测城市成交面积为174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33%,尽管降幅有小幅收窄的趋势,但前七月累计同比降幅依然达到45%。其间,不同城市间的分化更加明显,一线城市成交逐渐放量的同时,前期受因城施策等刺激的二三线城市热度有所回落,仅个别城市维持了前期热度。
在前期行业环境变化引起的成交低迷之外,7月以来还发生了全国烂尾楼业主联名断供事件,这可能进一步压制了有刚性或改善需求的购房需求。而与此同时,在房贷利率下行、理财收益回落等背景下,选择提前偿还房贷的购房者越来越多,尤其在部分二线及以下低线城市,这一倾向更为明显。
有苏州地区某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目前提前还款需要至少提前两个月预约,因为额度有限需要排队等待。而在此背景下,近期交通银行调整提前还款违约金收取规则的行为,一度引起较大争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调整一方面是试图以收取“补偿金”手段遏制客户提前还款行为,二是通过收取“补偿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而提前还房贷除了用原本打算买二套房的钱,还有部分购房者选择“借新还旧”,即用利率更低的消费贷、经营贷或者前面提到的信用贷,来置换利率更高的房贷。
小雨就为此算了一笔账,无论是提前还贷还是购买新房,按照目前北京首套房5%、二套房5.5%的房贷利率,选择前面的信用贷(据信贷人员介绍,活动期间利率低至3.85%)明显更划算,而且这类贷款月薪5000元就可以贷到50万元~60万元(征信等各方面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贷款3~5年,提前还款不收违约金。
给小雨推销信用贷的信贷人员也毫不避讳,声称不少客户借钱是用于买房或者还贷,但考虑到银行会追踪借款用途,建议在借款1~2个月后再进入楼市。
这也意味着,即使这部分银行或外包机构的信贷人员完成了贷款KPI,这部分资金也没有用于新的消费或投资。要改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现状,依然需要提升居民的消费和购房信心。
梁凤洁、邱冠华认为,当前的信贷情况与今年二季度类似,可能会重演第一个月极弱、第二个月平稳、第三个月冲量的情形,而8~9月信贷的支撑因素将主要来自存量政策的落地,以及地产刺激政策的效果。
目前,除了频繁出台楼市新政的二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也开始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有了松绑的倾向,继深圳推出“一人购房全家帮”的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广州、上海二手房指导价松动之后,北京也在本月初对三个试点项目开了个政策的口子。而就在8月12日,南京、苏州等江苏多个重点城市传出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消息,业内对房地产纾困的预期还在不断升温。
- 原标题:刺激居民信贷需求,银行推销电话不断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四川:能源保供形势严峻,工业企业错避峰生产让电于民
2022-08-15 15:19 极端天气 -
两大利率双双下调10个基点,释放什么信号?
2022-08-15 14:21 观网财经-宏观 -
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8%,新能源汽车增112.7%
2022-08-15 10:18 观网财经-宏观 -
4000亿元“麻辣粉”上桌,利率下调10个基点
2022-08-15 10:11 观网财经-金融 -
统计局:7月一线城市新房售价同比涨3.1%,三线跌3.2%
2022-08-15 09:58 观网财经-房产 -
秦皇岛港回应“60亿元铜精矿离奇失踪”:未参与,公安已立案
2022-08-15 09:25 疑案追踪 -
“28城住房空置率12%”靠谱吗?如何正确看待空置率
2022-08-14 14:01 观网财经-房产 -
西藏新增本土59+443:核酸初筛阳性不再复核,按无症状管理
2022-08-14 10:18 -
面对美元霸权危机,中国该做什么?
2022-08-14 08:34 这就是中国 -
美国对EDA等技术实施新出口管制,针对中国吗?
2022-08-13 19:50 观网财经-科创 -
7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短期贷款缩水明显
2022-08-12 20:02 观网财经-宏观 -
银保监会:目前还有40家村镇银行吸收账内互联网存款,余额39亿元
2022-08-12 18:55 银行钱荒? -
地狱难度翻盘,瑞幸真的要干掉星巴克了
2022-08-12 18:18 -
互联网卖菜终于赚钱了?叮咚买菜的黎明静悄悄
2022-08-12 18:14 观网财经-消费 -
中石化等多家中企宣布启动自美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2-08-12 17:54 大公司 -
半导体周期反转之际,中芯国际的喜与忧
2022-08-12 17:16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上半年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0%
2022-08-12 16:50 观网财经-科创 -
用一次要收3-4毛,部分外卖取餐柜试水对骑手收费
2022-08-12 14:29 观网财经-消费 -
印考虑限制中企销售千元以内手机?印官员否认了
2022-08-12 10:04 印度惊奇 -
乐视怼熊猫电视厂屏幕不良率近20%:从《甄嬛传》赚的钱都被当竹子吃了
2022-08-12 09:28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