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加大住房供应力度
最后更新: 2021-08-12 18:21:11(一)全力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政策和制度体系,成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1.构建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体系
全面推动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全面完成《总体方案》主要任务,研究临港新片区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实施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加快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探索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大在投资准入、货物和服务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竞争中立、政府采购、争端解决等领域的风险压力测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率先试点在若干领域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市场准入等限制。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文化服务、技术产品、信息通讯、医疗健康、跨境数据交易等服务贸易。探索放宽或取消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推动高水平资本项目可兑换,强化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支付结算、离岸金融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洋山港”籍船舶登记管理制度,扩大沿海捎带政策适用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进一步提升境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便利水平,完善电子口岸签证制度,放宽境外专业人士从业限制。加快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研究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目录动态调整方案,积极探索支持总部经济、跨境金融服务、离岸业务、再保险业务、自由贸易账户、境外投资等方面的特殊税制安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支持企业服务出口的增值税政策。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安全监管制度体系。聚焦检疫、原产地、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跨境资金等特殊领域和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重点产业体系,打造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及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形成一批风险监管应用场景,实现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线索发现、动态预警、核查处置和反馈闭环的工作流程,筑牢精准有效的风险防线。构建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完善信用评价基本规则和标准,按照“守信激励”原则,把信用评价作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和制度便利的重要依据。
2.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切实推进政策和监管制度创新。推进金融等领域开放政策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先行先试。优化简化监管流程,实施物理围网外“一企一策”政策,建立以“电子监管”为特色的监管制度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数据湖,提供一站式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服务,为部门协同监管、创新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货物进出口、海事危险品、企业生产物流全程真实性、企业购付汇等领域开展风险防范,创新一线风险防控模型。
推动在岸离岸业务联动发展。培育国际供应链管理、跨境综合服务、高端制造服务等功能,加快建设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分拨配送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平台。鼓励发展在岸离岸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加工制造等业务,建设国际一流的检测维修中心和绿色再制造中心。加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外高桥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跨境金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等产业,打造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域经营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推动芦潮港、小洋山岛及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建设特色明显的功能集聚区,加快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工作。
(二)增强创新策源和国际创新协同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非对称”赶超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和创新协同,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引育海内外优秀人才。
1.集聚多元优质的创新主体
汇聚高水平研发主体。积极布局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推进重大科学设施装置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建设运营。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持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在临港新片区设立总部、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引进20家左右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加快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运营,建设30家国内领先的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集聚全球化、高端化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技术评估、技术投融资、国际技术转移等领域探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探索高端技术成果、技术产品的跨境保税交易。探索科技保险,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金融体系。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引导科技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施精准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推动一批优质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企业上市。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加大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引进力度,支持落户跨国公司等设立内部孵化器。到2025年,培育引进50家以上高质量科技服务机构。加强政府对初创期科创企业的支持,加大中小科创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力度。
2.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
集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人才。面向重点产业、科学领域发展需求,加快引进领军人才。实行更加便利的外籍高端人才出入境、停居留和工作许可政策,实施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补贴新政策,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培育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结合重点产业行业对紧缺急需人才的需求,坚持引育并重,构筑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支持设立产教融合工作推进平台,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现代产业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行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职业院校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试点。到2025年,培养不少于10万名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
培育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搭建更具支撑力的创新创业交流服务平台、创新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等。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在读外籍留学生和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优秀外籍毕业生创新创业。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到202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5%。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功能,集聚一批高质量、专业化、综合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服务全国、连接全球的人才市场体系。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人才流动机制,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通过挂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合理流动。建设行业人才市场化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安居政策,建设面向青年人才的活力创新社区。
3.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协同区
高水平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围绕国际创新协同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等领域,打造全球前沿科学策源地。加快建设服务科学研究的商务会展专业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依托科创总部湾,加快科技型总部建设,打造研发总部集聚区。依托临港科技城,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提供科创孵化、跨境研发等服务。
构建国际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品牌效应,集聚世界一流科技院校和高端人才,引进一流科技合作组织,打造一批全球化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平台。发挥人才政策优势,支持国内外科学家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构建新型联合研发模式。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基础科学数据、实验材料等科学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张江科学城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科创研发优势,完善临港新片区承接科学技术转移、推动成果产业化的功能,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点。
(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打响“数联智造”特色品牌,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科技产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1.集成电路产业。建设“东方芯港”特色产业园区。围绕集成电路制造、贸易、核心装备、关键材料、高端芯片设计等领域,加快推动重点企业集聚、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强关键材料本地化配套能力,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聚焦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积极布局智能传感、人工智能(AI)、功率芯片等。加快圆片级、扇出型等先进封装技术研发量产,提升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服务能力。聚焦先进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材料,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突破,加快12英寸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建设辐射全国、扩展亚太地区的集成电路设备支持服务中心以及零组件、耗材等仓储配送中心。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2.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生命蓝湾”特色产业园区。聚焦创新药研发、新技术赋能医疗服务,建设集聚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聚焦精准医学、精准药物、精准医疗器械、精准诊断等领域,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端特色医药,创新发展互联网医院。推动高性能医疗设备和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高效融合,引进和发展“五新”化学药,推动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治疗技术产业化。推进临床转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制药研发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
3.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科创资源优势,建设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平台,打造“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生态链。聚焦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实现本土化硬件安全自主可控。加速“AI+”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应用示范,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试验区,建设城市级智能服务AI试验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左右。
4.民用航空产业。建设“大飞机园”特色产业园区。服务好国家大飞机战略,重点发展民用航空综合型产业,推进大飞机核心装备产业链本土培育,初步构建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大型客机、机载系统、发动机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民用客机产业链布局,积极探索通用航空器低空空域飞行试点,推动发动机试验验证平台等配套功能集聚,引进航空复合材料及零部件维修等配套企业,打造综合性飞机及航空器检测维修服务中心。推动航天领域布局,重点围绕商业航天及遥感数据开发、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领域,推动卫星互联网应用。强化适航认证能力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开展个性化适航认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符合与国际接轨的适航管理流程与审核标准,设立专业化的适航审定实验室和相关服务机构。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左右。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上交所:中芯国际被调出上证沪股通指数样本
2021-08-12 17:18 上市公司 -
马来西亚等国疫情严重,中国手套企业称收到转移订单
2021-08-12 16:57 上市公司 -
宠物“看病贵”怎么破?
2021-08-12 16:50 金融圈 -
地方债降速,7月社融增量同比减少超1/3
2021-08-12 16:37 中国经济 -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工信部印发重磅意见!
2021-08-12 15:39 汽车工业 -
全球最大资管抛售阿里超7400万股,几乎清仓
2021-08-12 15:05 大公司 -
多家氢能概念股连续涨停,资本真的关心氢能未来?
2021-08-12 13:44 新能源汽车 -
银保监会专项整治互联网保险:聚焦四大领域
2021-08-12 13:19 保险 -
追随政策,外资正涌入中国租房市场
2021-08-12 13:17 中国房市 -
远超赖小民与赵正永之和,国家级开发区书记涉案30亿背后
2021-08-12 11:40 廉政风暴 -
全球57%的钢铁产能,怎样联合起来?
2021-08-12 09:34 中国精造 -
软银:将暂缓在华新投资
2021-08-11 20:17 大公司 -
A股罗生门:华铁应急遭举报市值两天蒸发近20亿,5.6万台矿机去哪了?
2021-08-11 19:10 -
经济日报:处理“深房理”决不能高举轻落!
2021-08-11 17:22 中国房市 -
中国海上风电将登顶世界,能带来什么?
2021-08-11 10:24 能源战略 -
恒大:正与独立第三方探讨出售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部分股权
2021-08-10 23:05 大公司 -
曾“濒临破产”,盐湖股份复牌暴涨306%
2021-08-10 18:50 股市 -
杭州:中介不得发布炒作学区房信息
2021-08-10 13:35 中国房市 -
两部委:鼓励风、光发电企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
2021-08-10 10:07 能源战略 -
央行重磅报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保持政策连续性
2021-08-10 09:37 宏观经济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159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55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9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3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