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关键处,难得平常心
关键字: 中美经贸磋商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陶然笔记”(ID:drunktrt);文/令狐猫
时间过得真快。
从第九轮磋商结束到现在,又是20多天过去了。
过了这么久,谈得怎么样?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晚上,国社终于发出新消息——第十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京举行。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举行第十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按照既定安排,将于下周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图自微信公号“陶然笔记”
中美谈判团队又加班加点谈了两天,算是过了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劳动节。
过去这一年多,中国节日也好,外国节日也罢,“每逢过节谈两天”几乎已成为两边团队的工作常态。
很辛苦,不容易。
国社发布的现场照片里,三位牵头人合影延续了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以来的惯例:三位轮流居中,照了一遍。对谈判的准备依然很细致。
再看看消息稿,比以前更加简练。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越是谈到这个时候,能够对外释放内容越少。
不过,据陶然笔记观察梳理,过去的这段时间,中美两边的行动和态度都有些微妙的变化。
简单看看。
首先,中国对磋商进展的呈现形式在不断简化,行动愈加谨慎务实。
第九轮磋商结束到现在,国内官方对经贸磋商的进展公开发声很少。
不多的几次发声,表达的主要意思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双方一直在谈,争取好的结果,做好各种准备。
反观美国那边,一如既往不断地释放各种消息。比如美国白宫4月24日曾就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发出声明。
其实两边公布消息的方式,主要区别还在于形式上的不同。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在涉及谈判核心内容这方面,中美双方释放出的有价值的内容差不太多。
在陶然笔记看来,中方这段时间发声似乎很少,这种做法不难理解。
谈判进行到这个阶段,能达成的共识应该都已经达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协议本身,默默推进谈判,而不在其他地方投入太多精力,这是一种更加务实的举动。
中方的低调既有“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务实,同时也是谨慎行事思路的体现,能看到一贯的立场和行事风格。
一方面,释放一直在谈的信号,表明双方在磋商最艰难的这个阶段,在不停地向协议靠近,这是磋商中的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保持低调,简化形式,也是谨慎小心的稳妥举措。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要知道,谈判越接近尾声,难度越是呈现几何级数的上升。影响磋商结果的变数也有可能陡然增加许多。
要防止意外发生,也要对各种可能做足准备。
这方面,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其次,美方依然没有放弃极限施压,但也在释放谨慎乐观的声调。
在美方释放的大量信息中,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
一件是对谈判时限的渲染。
无论是白宫、美方谈判团队核心成员还是美国媒体,越来越热心于给现在的谈判定调,称作“决定成败的最后关键阶段”。
其实这种操作,依然还是通过设置话题来制造紧张气氛,从而给对手施压。这跟前段时间“加不加关税”的手法一样,无非是极限施压的新马甲。
大家听听就行,不用太当回事。
毕竟磋商是两边的事情,不是一方说了算的。
另一件是释放谨慎乐观的声调。
这段时间,美国方面已经好几次对媒体释放这种声调。
库德洛29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说,未来两周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的经贸磋商结束后,“我们”对磋商前景的了解会“清楚得多”,他对此仍然保持“谨慎乐观”,“我们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库德洛不是第一次作出这种表态,莱特希泽和姆努钦此前也有类似说法。
这种情况符合陶然笔记对美国人性格的认知:平时大大咧咧,看着什么都无所谓,但真要对事情上心了,其实非常谨慎。
因此,美方对协议的结果,似乎不像外媒报道中展现的那样信心满满,反倒可能是慎而又慎。
在谨慎这件事上,中美还是有共同点的。
最后,不到最后一刻,不好轻言谈判结果。
经过前面的梳理,大家能够看到,无论是境外的频繁表态,还是国内的惜字如金,两边声音里传递出来的“干货”是有相似之处的。
都在表达一种谨慎的态度,其实同时也或明或暗的透露一种信息:越到最后,谈判的难度越大。
越接近终点,越充满挑战。
实事求是地说,以目前两国实力对比来看,“美攻中守”的态势是个客观存在,因此协议能不能达成,美国那边有着更多的主动权。
但是,如果某一方仅仅只考虑自己的诉求,以为可以通过极限施压来迫使另一方就范,而忽视了磋商的公平,那么也不是没有不欢而散的可能。
因此,越在关键处,双方越有必要用智慧小心翼翼地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争取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谈到这个关键时候,一颗平常心更显难得。
对中国而言,现在唯一确定的是,无论结果是什么,坚持自己发展的节奏不能变。
理性冷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原题为《谈到关键处 难得平常心》)
标签 贸易- 原标题:谈到关键处,难得平常心
- 责任编辑:李丕
- 最后更新: 2019-05-02 15:19:34
-
加农业部长:中方暂停两家猪肉企业对华出口许可
2019-05-02 13:54 -
吓人!美容师用鸡翅练割双眼皮 两天就上岗
2019-05-02 13:35 -
拿了苹果45亿美元和解,高通瞄准与华为纠纷
2019-05-02 13:00 华为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2019-05-02 07:34 美国经济 -
“扩大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影响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9-05-01 13:31 黄金游戏 -
iPhone上季销量大跌17%,华为增50.3%
2019-05-01 12:06 苹果新“品” -
新版第五套人民币,4招教你识别真伪
2019-05-01 11:44 -
节前重磅!科创板转融通规则出炉
2019-05-01 08:29 股市 -
亚马逊竟用AI监控员工:效率低当场开除
2019-04-30 17:15 大公司 -
进口量6年增千倍,脂肪堪比五花肉的水果能减肥?
2019-04-30 14:27 -
“不打针不吃药,量子疗法治百病”,这家公司被查
2019-04-30 14:06 依法治国 -
快餐店向老年人伸出橄榄枝,麦当劳今夏将招聘超两万名高龄员工
2019-04-30 12:11 -
一季度三大运营商日赚约3.7亿元 你花了多少?
2019-04-30 07:58 消费 -
海南问题HPV疫苗来自韩国?
2019-04-30 07:02 医学 -
乐视网:贾跃亭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9-04-29 21:06 互联网大佬 -
2018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仍有2.88亿,新生代人数超老一代
2019-04-29 20:33 农民工 -
涉嫌尾气排放造假,福特被美司法部刑事调查
2019-04-29 15:00 大公司 -
【微视频】“一带一路”:普惠之路
2019-04-29 14:30 一带一路 -
“时隔20年,万达重返足球”
2019-04-29 11:50 大公司 -
华为去年研发首破千亿 增速超苹果、三星
2019-04-29 09:46 华为
相关推荐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