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鹏:元宵节,一家人进城的进城,留守的留守
关键字: 元宵节阖家团圆农民工农民工返城农民工返乡农民进城婚姻的压力往往裹挟着中年农民为了子代的婚姻而牺牲自己,压抑着自身的生活需要。例如,我的姨妈住在邻近的村子,儿子已过30岁,却还未成婚,在农村无疑有沦为光棍的潜在可能。他初中未毕业即外出闯荡漂泊,辗转过多种行业,但至今无所成就。本来,姨妈一家参与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并交了几万元定金,后来发现每次相亲女方都会提出城里有房的要求。无奈之下,姨妈只好从新农村项目中退出,以便最大程度地支持表哥在城市买房。
叔叔和幺姑并非不求上进之人,但是,他们明白在特定的阶段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他们之所以外出打工,同时压缩家庭开支,无非是女儿上大学的原因。在村子里,如果谁家的房子破烂,除去懒惰、贫病的原因之外,往往是家里要供养大学生。由此,我也不禁联想到自己家庭的情况。
父亲本来有木工手艺,但因为早期工资不能及时结账,因此从我初中毕业开始,父亲开始到镇里的工厂上班,开始了“三班倒”的生活。两年之后,眼看着我要上大学了,母亲也开始到镇上打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出于上班方便的考虑,他们也在镇上租了一个房子。父母辛勤劳作,起初的目的是供养我读书,而之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则是试图尽可能缓解我未来的买房压力。这样一来,1990年时建成的两层楼房几十年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家中也几乎没有添置额外的家具。
一直到2013年,因为要带女友回家,母亲坚决说服父亲花费2万元左右对房子稍作休整,安装了一些生活设施。父母并非没有过离开村子的想法,两年前一次回家时,听母亲说起厂里一个工友在镇上的一套房子打算转手,价格在15万元左右,母亲也有过将之买入的想法,不过,随着后来工厂经济效益日渐下滑,对于未来的经济收益预期较少,而且,力图支持我在大城市买房的想法最终压倒了他们在镇上买房的想法。
农民的家计是一个整体,不仅要维持家庭菜米油盐的物质生活,而且,诸如人情、婚姻、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均是必不可少的开支,在家庭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要在这些选项间作出抉择,看似容易却也并不容易,总是有一部分成员需要作出牺牲。因此,村庄中看似破败的房屋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一旦农民从特定的家计负担和困局中脱身出来,村庄仍然是回归自身生活的绝佳去处。父母也时常说,等我工作之后,也不愿意跟我进城,他们就在村里居住,养点鸡鸭种点菜,自由自在。或许,每个勤扒苦做的农民心中都有着一个“田园梦”,它是一种完成了人生任务之后更为自在的生活状态。
进城?返乡?成为这一代农民工无法摆脱的人生抉择
三
其实,母亲想去镇里买房的想法,倒并不一定基于对城镇生活的渴望,而是始于对村庄现状的不满与失落。与江汉平原大多数村庄一样,老家所在的村庄里,农民以一个个的自然湾为单位居住,一个湾子,少的几户,多的十几户。由于居住相对分散,村域面积广阔,且处于相对偏僻的位置,长期以来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各家各户依靠井水为生,电话、网线尚未实现大面积覆盖。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村内主干道仍然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没有硬化,记得三年前,就听母亲说这条主干道即将硬化,但却始终没有下文。2015年,村里开始搞土地平整项目,母亲又说道路硬化估计要等项目完工之后了。
除此之外,另一个困扰就是,目前我家房子不在村道边上,而在湾子里面,仅通过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与村道联通,由于弯多路窄,汽车也无法进来。我们这个湾子目前还住着三户人,三年前,父母曾经和邻居商量看能否另外开辟一条出湾的道路,本来道路所占林盘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其中一户不愿意出钱。在多次协商无果后,这个计划只好作罢。
父母现在所盼望的就是能够搞新农村,从而极大地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尤其是邻近的村子也搞了新农村之后,母亲的这个盼望就更为强烈了。因为知道我时常在外面跑,也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于是也时常问我现在这方面的政策。不过,邻村的新农村也只是靠着村书记争取的项目资金打造的“点”,何时能够到我们村子,谁也说不准。政府在村子的任何动作,都能引发我周围亲朋好友关于新农村的想象和期待,这不,这次搞土地平整,我的叔叔也说:搞了土地平整,看来下一步估计就要搞新农村了!家乡农民对新农村的盼望溢于言表。
在这个意义上,家乡农民之所以产生外出买房的冲动和想法,主要是村庄基础设施落后“倒逼”的结果。想法归想法,但要将想法付诸实施也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如果没有婚姻和教育的压力,在仍然依靠不稳定的打工和收益不高的农业的情况下,农民非常清楚,进城镇买房,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正如我叔叔家和幺姑家一样,在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之后,最终他们都还是选择回村建房或装修房子。
但是,对更为便利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交往的需求却也时常困扰着在村的农民。这几年,厂里效益不好,母亲虽有较多的空闲,却不知何处打发。若平时回到村里,想就近凑齐一桌人打麻将,恐怕也有难度。村里倒是有一个“车站”,那里有着相对集中的商铺和人流,但那里并不存在单纯休闲式打牌的空间。由于居住分散,许多湾子平时并无多少人在村,串门、聊天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来,村庄治安也是一个问题。前年冬天,家里就遭了小偷,丢失了几百斤的菜油,虽然损失不大,但对于父母却也是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我的一丝担忧。
四
父母、叔叔、幺姑,终究还是要回到村庄的,或者说,他们从来也没有彻底走出过村庄。我不禁想到在上海嘉定调研时一个外地农民所讲述的故事。他的岳父在1990年因为家乡发大水,房屋遭到冲毁,于是背井离乡来到上海闯荡,在替两个儿子完成了人生任务之后,虽然经过踌躇和犹豫,但最后仍然决定回到家乡建房的故事。房子塌了,仍然可以重建,何况是破败的房屋?因此,对于父母一辈的农民,“城市梦”是寄托在子女身上的,他们小心呵护着的是颇为脆弱的“田园梦”。当前,国家三农政策需要正视他们这一部分人的需求,没有这一部分人的“田园梦”,也就难有美满的“中国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评论 20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评论 309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评论 253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中方不会容忍” 评论 391升级!美防长撂狠话,胡塞:瞄准所有美军舰只 评论 219最新闻 Hot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
日媒紧盯:中方又要出手了?
-
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
想买中国钴又不想交美国税,“这样总行了吧”
-
特朗普要承认克里米亚为俄领土?
-
“美国喉舌”遭“断粮”后找欧盟,不料…
-
事关DeepSeek,美商务部邮件曝光
-
瑞典:欧盟不救助,中国就要掌控了
-
白宫发言人乐了:不还,没我们,法国人还在说德语
-
乌士兵回忆“恐怖片般”撤退:一切都结束了
-
战火重启?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大规模空袭
-
特朗普:拜登的赦免令无效,因为他是用自动签名笔签的
-
前亚洲首富的另一面:捐款培训120万农民,直斥“占中”自毁长城
-
起诉调查俄罗斯“侵略罪行”?美国“退群”不干了
-
美国要鸡蛋,欧洲不肯给:我们自己也不够
-
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