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岚|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战:是谁冒险翻译出版了《论持久战》?
【文/王岚】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有关中国革命现状和前途的重要论述。自发表以来,这部著作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政治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是,你知道最初的英译本是谁翻译的?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出版和发行的呢?
《论持久战》封面
《论持久战》交给谁翻译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讲演了自己写好的著名的《论持久战》。陈云听了毛泽东的讲演后,感到毛泽东的理论对全党、对全国抗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是第二天就对毛泽东说: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点的范围内给干部们讲一讲?毛泽东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到更大范围去讲,对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来说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再则听众有限。于是毛泽东决定把讲稿整理出来,先在党内印发。
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
可是,鉴于延安当时的条件,油印的《论持久战》数量有限,许多干部仍然看不到,特别是在前线的干部。于是,毛泽东决定,印成书公开发行,不光在根据地,而且还可以发到国民党统治区。程思远先生曾回忆说:“《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该著作尽快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去。当时,党经过慎重考虑,把翻译《论持久战》的任务交给了一位名叫杨刚的女地下党员。
杨刚原名杨季征,又名杨缤,祖籍湖北,1905年1月30日出生在江西萍乡,父亲任江西道台。杨刚五岁起念私塾,开始接受人生最初的启蒙,她从小性格刚强果敢,对封建大家庭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阴暗怀有深深的不满。1922年,她进入江西南昌葆灵女子学校,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革命军北伐时,南昌的学子们也掀起了拥护北伐的热潮,她和好友廖鸿英、谭海英代表葆灵女中参加了全市学生会的活动,上街示威游行,深入街头巷尾给老百姓讲革命道理。这一段重要的社会活动,使杨刚找到了人生的起点,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旧体制勇敢的叛逆者和共产党忠实的追随者。此时她改名杨缤,开始写作,笔名贞白。
杨刚
杨刚是名副其实的才女。1927年免试入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读书,既聪明又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高傲的美籍女教授视为最有才华的得意门生。“杨刚”就是那时她给自己起的笔名。1928年,她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不久被捕入狱。出狱后,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是北方“左联”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32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杨刚与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郑侃结婚,旋赴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并参加“左联”工作,与鲁迅、茅盾等文学巨匠关系甚密。其间,她结识了史沫特莱和斯诺,还应斯诺的要求用英文写了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肉刑》,发表于1935年的《国闻周报》。她还和萧乾一起协助斯诺编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这是中国新文学被介绍到国外较早的一个译本。
斯诺在萧乾、杨刚协助下编译的《活的中国》
1935年,她翻译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该书在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以后的多种版本均以此为蓝本。抗战爆发后,根据党的要求,她频繁地转战于武汉、南京、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忘我地投入到党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之中。1944年,她又以特别记者身份赴美,担负起中共留美党员工作组的领导重任。
杨缤(杨刚)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
在去香港前,杨刚曾在上海出版过一本散文集《沸腾的梦》。后来萧乾在主编《杨刚文集》时在《序》中写道:“她的散文,特别是散文集《沸腾的梦》,是中国人爱国心的烘热而雄奇的创造……我想,单是这个散文集,中国的文学史家就永远不能忘记她。”
杨刚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她曾创作长达800多行、充满了强烈爱国主义之情的长诗《我站在地球的中央》。由此,她博得了“金箭女神”的美誉。
- 原标题: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战:是谁冒险翻译并出版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