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媒:为什么中国不再需要“老白男”的智慧?
关键字:【编译/观察者网郭涵】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标题为《为什么中国不再需要“老白男”的智慧》。英国籍作者尼古拉斯·格罗夫曼在文中表示,“老年白人男性”曾经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掌握着普世话语权,被视作“高大上”的象征。可很多“老白男”受困于历史与意识形态偏见,终日鼓吹“中国崩溃”而不得,导致如今在中国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格罗夫曼首先分享了一个他2004年游览长城时的小故事。一位留着络腮胡、戴着牛仔帽的美国老年白人男子(old white guys,OWG)正对他的孩子们介绍深圳的一栋“世界最高大楼”。这名“老白男”说美国承包商要求使用特定的钢筋水泥搭建地基,可建筑方并未采纳。
他认为这栋所谓的“天梯”迟早会垮,而到最后一定是外国承包商承担责任。“全中国都像这栋大楼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迟早会垮”,云云。
格罗夫曼对此嗤之以鼻。不过,他同意这些“老白男”光凭鼓吹“中国崩溃论”就能混的风生水起,因为在中国人们不听其他“老白男”的不同意见。如果这预言来年没兑现怎么办?答案就跟千禧年主义的末日论者一样,“再等一年,中国一定崩溃”。
格罗夫曼在网上快速查找了一番关于中国负面评论的文章,四篇点击最高的文章映入眼帘:
查尔斯·休·史密斯(Charles Hugh Smith):中国正走向崩溃的十二个理由。
迈克尔·博斯金(Michael Boskin):中国经济不景气远不止股市那么简单
帕诺斯·穆尔杜库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为什么中国正面临一场更大规模的希腊式危机?
斯蒂芬·乔斯科(Stephen Joske):中国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与国防安全的联系
这四位作者都是“老白男”。
格罗夫曼认为很多“中国崩溃论”的作者与拥趸都是“老白男” 来源:Pinterest
格罗夫曼再搜索了关于中国积极评论的文章。这次,四篇点击最高的文章中有三位作者都是(白人)年轻人,只有一位是“老白男”。虽然不够科学,但足够证实他的观点:老白男彬彬有礼、博闻强识,但脑子里太多历史的陈谷烂麻,被往事左右了观点。
格罗夫曼表示,不想给这样一个人群贴负面标签,虽然最近有特朗普这样的“另类”出现,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他承认这群人过去五百年来还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不小的贡献。他们不像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如希特勒)那么“危险”,并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取得诸多成就。格罗夫曼表示,自己几年之后也将加入“老白男”的行列。
但在中国,“老白男”已经失宠了。格罗夫曼回忆,1999年是他们如日中天的时候。彼时,但凡中国与外国开会都需要“老白男”镇场,而且最好是美国“老白男”。有了“老白男”就有必要请同声传译、摆国旗,哪怕是再平凡不过的场合,也变得“高大上”起来。
当然,“老白男”们也可能很认真地参会,并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可中方的代表除了看上去点头称是以外,完全不会认真听他讲的内容。然后他们握手,在镜头前展示一件镀金水阀、一幅马画、或者装在漂亮盒子里的贝果等等。最后,“老白男”会被豪华轿车送走,消失不见。
到2018年,这种好事再也没有了,“老白男”们的预言(中国会崩溃/中国会“民主化”/中国会一分为二)一样也没有兑现。除了一些在各自国内名声显赫的人,没有“老白男”能随随便便地作为“专家”上中国的电视节目了。
这些“和蔼的倔老头”接下来该怎么办?在格罗夫曼的设想中,他们依然会囔囔着“中国的应试教育永远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中国军队咄咄逼人因为没上过战场”、“中国金融市场一团糟因为都是裙带关系”之类的话,然而只是作为机器程序被陈列在会展中心这种地方(不是博物馆)。这些话题很对“老白男”和特定人群的胃口,他们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听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郭涵
- 最后更新: 2018-11-05 11:47:13
-
张国立、佟丽娅等代表去朝鲜了
2018-11-03 11:03 中国外交 -
“别管反华的陈词滥调,来看中美两国的普通人吧”
2018-11-01 14:30 中美关系 -
读者抢购金庸小说 部分作品卖断货
2018-11-01 10:55 -
江西海昏侯国遗址明年年底前面向公众开放
2018-11-01 10:12 考古 -
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修缮工程竣工
2018-10-31 15:39 大国工匠 -
金庸仙逝,韦小宝小龙女们说…
2018-10-31 10:49 -
明报:金庸听着亲友视频电话含笑而逝
2018-10-31 10:20 香港 -
这个秋天有点悲 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
2018-10-31 09:30 -
“查良镛先生毕生心系国家、爱国爱港”
2018-10-31 07:27 观察者头条 -
金庸:男主角我最喜欢令狐冲和…
2018-10-30 21:23 -
重温:金庸与围棋
2018-10-30 20:44 -
“韦小宝”“小龙女”“乔峰”…发文悼念
2018-10-30 20:29 -
温瑞安手书“独孤不朽,令狐无敌”悼念金庸
2018-10-30 20:23 -
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出炉 清华第50名中国最高
2018-10-30 18:33 中西教育 -
中文“特难学”?德媒分析为何德国学中文的人不多
2018-10-30 17:50 德意志 -
这场展,堪称长三角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2018-10-30 13:35 上海观察 -
教科文组织官员:丝绸之路是人类互动的鲜活例证
2018-10-30 11:40 -
奈特莉批《灰姑娘》三观不正:一门心思等有钱男人来救自己
2018-10-29 07:43 当代妇女解放 -
浙大出版社的《杨家将故事考论》,和听过的故事不一样?
2018-10-28 08:32 -
疑似乾隆皇帝大祀龙袍上架拍卖行 售价133.8万
2018-10-26 17:15
相关推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130“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61“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4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6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57最新闻 Hot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
哈佛“硬刚”特朗普
-
特朗普自夸上了,“我灵活得很,还帮了库克”
-
“特朗普考虑暂停汽车关税”
-
美国加州突发5.2级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