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东勃:思政课上,讲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我打开了这款游戏
关键字: 高校思政教育政治思政课曹东勃思政课要怎么上才更有意思?
这恐怕是让很多思政老师想破头的问题。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全国思政老师上了一堂“思政课”。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在这些宏观的指导思想下,思政老师具体该怎么做呢?观察者网专访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东勃,这位有着丰富思政课教学经验的副教授,曾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男神”,他对于高校思政课又有哪些独特体悟?
【采访/观察者网 吴立群】
观察者网: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您的教学实践来说,您觉得“思维要新”这一点该如何解读?在突破“老一套”的同时,是否应该把握一些度?
曹东勃:我理解,思维要新,主要是因为时代的基本状况和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80后读大学的时候,不论什么课程,尤其是思政课这类大课,都是倾向于当“后排议员”、躲着老师往后面坐的。那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也没有今天这样强调。而当下的95后、00后大学生,他们表面看似乎仍然跟我们近20年前差不多。但他们有着远为丰富的表达渠道,所以更可能是一种线上活跃、线下沉默、课上老实、课下积极的状态。那么,在大班教学一时无法改变,因而课堂互动短期内很难有更大改观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要主动开辟第二战场,向课外延伸、向线上延伸,擅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在班级群、线上讨论中广泛参与。还可以参加学生的读书会活动、观影活动,开设专题性的讲座,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
比如我基本上每一节课,必定要有至少一篇自己的研究文章,以二维码的方式穿插在课件的相关位置。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然后以这种方式推荐学生去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再比如在讲到文化的部分时,我会专门推荐学生去读路遥八十年代的小说《人生》,我会参加他们的线下读书会,和他们共同讨论小说的时代背景,延伸到整个八十年代关于人生观问题的几场大讨论。这样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几次往复,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对当下很多问题和处境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有更深的体会。
路遥的作品,曾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新时代的新青年,必须以诚相待、真诚交心。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就居高临下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不会买账的。
我始终认为,基本的理论框架是需要稳定的,这就是度。但是在理论框架稳定的基础上,外装修、内装修都大有文章可做,任何课程要让学生感兴趣,必须通过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实现某种“改造”,进而赋予授课教师自己的特色,东施效颦、亦步亦趋、照抄照搬都不会受到欢迎。
观察者网:“马原、毛中特背到海枯石烂,然后全部忘掉”是许多学生上完思政课后的吐槽。于是,近年来一些老师开始用歌曲说唱、角色扮演、拍抖音等形式上课。对于这些颇具个性的思政课形式,您觉得是否值得进行宣传、推广?是否会在无形中为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您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增添思政课的趣味性?
曹东勃:我觉得大学思政课相对于中小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更有利了。大学的任何课程,都并没有中考、高考那种指挥棒的效应,相应的,也就不会“自带”那种巨大的应试压力。当然,学生对于分数仍然是锱铢必较、寸土必争的,但毕竟与中考、高考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有利的条件下,教师完全可以用一种更远离说教灌输、让人昏昏欲睡的方式和远离死记硬背、以考试为目的的方式,探讨真学问、研究真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在没有应试压力或较少应试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来拓展自己的社会认知。因为一般情况下,思政课的平时成绩比重最高都可以达到40%,我们一般都用这部分权重来调动学生深度阅读和社会调查的积极性。最终笔试成绩的60%,大家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差异不大,起决定性作用的、能体现学生思维深度和闪光点的,往往都在平时成绩的40%之中。为什么我们不用好这一激励约束机制,而非要用那种传统的灌输方式把师生双方都搞得疲惫不堪呢?
被众多学生转发的马恩合影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赞成您提到的某些教学形式。在我看来,有些形式有作秀、夸张甚至庸俗媚俗的趋向,我并不赞同。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一场供给侧变革的强烈需要,应当允许教师因时、因地、因教学对象、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大胆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革新。
我这个人平时喜爱调研,也乐于动笔,有时是一种教师的职业病,看到哪个电视剧、纪录片、电影,我都会觉得是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的素材。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3-22 09:18:57
-
韩国网友欲为螺蛳粉申遗 柳州回应
2019-03-22 07:32 申遗竞赛 -
他是日本首位盲人导演,拍了部科幻片
2019-03-21 21:16 日本 -
中国人为什么要找仙人、游仙海、爬仙山?
2019-03-21 17:08 观学院 -
连吃两天这道菜 男子竟吐了血
2019-03-21 13:49 吃货俱乐部 -
加州四十年前就要建高铁,为什么到现在一公里都建不起来?
2019-03-21 10:08 这就是中国 -
载着3个娃的三轮车失控,她冲了上去…
2019-03-21 09:28 暖心闻 -
北京: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中考成绩,权重30%
2019-03-20 23:19 中西教育 -
《中国机长》杀青 9月30日上映
2019-03-20 18:37 中国电影 -
中国模式一届接着一届干,西方是一届对着一届干
2019-03-19 22:57 这就是中国 -
从张曼玉到章子怡周迅,被遗忘的中国银幕女主角
2019-03-19 16:30 中国电影 -
语文书上的插图,居然是他们画的
2019-03-18 07:55 中西教育 -
“难skr人”!是什么操作让撒贝宁目瞪口呆?
2019-03-18 07:43 -
新疆小河墓地25件腰衣完成修复,再现3500年前精美服饰
2019-03-16 22:21 考古 -
离开日语词汇,现代中国人就不会说话了?
2019-03-16 08:43 日本 -
意味深长!习近平今年两会到团组的5个小故事
2019-03-15 08:16 2019两会 -
多批大学生遭退学!教育部发文,毕业变难?
2019-03-14 18:30 中西教育 -
为啥中国人看完《绿皮书》想吃炸鸡?外媒分析上了…
2019-03-13 16:45 -
儿女陪在身边但蹭吃蹭喝,这种"陪伴式啃老",网友又吵翻
2019-03-13 10:25 中国电视剧 -
柯洁被清华免试录取,网友:专业没选好
2019-03-12 09:23 中西教育 -
现在的电视剧都是怎么抻到七八十集的?
2019-03-11 09:05 中国电视剧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29“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62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48“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4“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6最新闻 Hot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
怕谈崩了,欧盟准备“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国又要领先了”
-
靠中国,加拿大发上“美国财”
-
美股再跌,特朗普: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
农文旅项目投资1700万后被告知是禁养区?南京浦口通报
-
“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迟疑,英国成了热门地”
-
为获提拔,他送给中管干部张福生25万
-
7天内连发3起事故,主力机队飞行训练暂停?台军方回应
-
广西吃了自然保护地划得过多的亏?自治区党委书记要求廓清模糊认识
-
“美国GDP的水分在不断增加,他们慌了”
-
“对于欧洲,中国要做两手准备”
-
IMF: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重启”将拖累增长
-
煤矿疑污水渗漏致数十亩耕地被淹,陕西榆阳区:成立调查组调查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