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明:12.7%!上半年经济报表亮眼,外贸机遇大于挑战?
最后更新: 2021-07-16 15:31:51观察者网: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显示未来出口将会面临下行压力。外部对中国订单需求下降,可能是什么原因,后续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白明: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但这一现象跟我们了解的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我们的PMI订单指数在下降,但企业反映订单并不缺,缺少的是有效订单。现在的状况是,企业订单源源不断,但订单赚不了什么钱,有的甚至还赔钱。何况,人民币升值了,很多企业也不敢接单。
有人说,中国外贸靠防疫物资出口撑着,现在订单指数下降与此有关,但这个说法不全对,因为防疫物资所占外贸的比重并不大,大概只有0.7%。有效订单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国际竞争变大,一些国家恢复产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能做、能赚钱的有效订单变少。
未来外贸还要看疫情的控制状况,前一阵广州、深圳、东莞等重点出口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中国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像有的国家一旦受到冲击,业务都被别人抢走了;我们是珠三角出问题了,长三角可以顶上,这一点是我们的大国优势。
观察者网:这也是您不断强调的,稳住了疫情,就稳住了外贸的基本盘。这个阶段,防疫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白明:对,欲速则不达,防疫依旧要严防死守。对中国外贸提出挑战的主要是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但这些国家现在疫情又非常严重,原来越南是“防疫优等生”,但现在又陷入疫情泥淖,比如胡志明市要求三星等工厂停工,产业园区封城,这也是我们提了个醒。
观察者网:我想起年初有个讨论,中国去年下半年外贸“一枝独秀”的情况有其特殊背景的,今年我们的进出口可能会慢慢恢复到一个正常需求。
白明:这也说明我们中国有能力去抢这样的订单,这是好事,但不要“昙花一现”,既然订单来了,我们要抓住机会。
稳中向好 韧劲十足——从“海陆空”看中国外贸发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竞争的角度来讲,要将流入的订单留住,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趁着这个时间窗口,提升综合竞争力,提升售后服务和品牌,多一点客户,多一点渠道,就可能把流入的客户和市场资源变为更长久的利益。
观察者网:所以您认为中国在全球外贸份额是否可能进一步提升?现在推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港、跨境电商如何给中国外贸注入新的活力?
白明:中国未来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关闭,未来我们还要强调高水平的开放。但是,中国这么大的地方,齐步走肯定不现实,所以现在是创造更多开放的小环境。
比如,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先行一步,海南自贸港立足于世界上最高的开放标准,某些方面会做一些制度创新;再比如,跨境电商示范区,杭州打造“六体系两平台”综试区尝试互联网新模式,这些创新探索都会给中国外贸注入新的活力。
观察者网:最近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动向是,7月15日全面降准落地,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人民币。外界认为,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1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小微企业的“及时雨”,我也也大概了解出口型民营企业是中国外贸的主力军,所以这次降准会在哪些层面、带来什么益处?
白明: 这次降准很大程度上是在现有的金融框架下,让资金更加活跃,资金流向也更可控。相比之下,降息是融资成本降低,但是并不针对资金流向。这次全面降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发展实体产业,更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实体经济活跃起来。
观察者网:不过,从去年至今的经济数据来看,消费虽然延续复苏态势、但力度显然不够强劲,在之后出口推动经济的力度减弱的情况下,您认为下半年经济状况将会如何?我们需要警惕什么?
白明:从今年全年来看,数据应该不会特别差,但是三四季度的压力可能比一二季度大得多。
首先,受到去年下半年高基数的影响,2020年我们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在此基础上再取得进一步增长并不是特别容易。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太多的货币政策推出,所以我觉得下半年要适当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措施,既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干死”,包括最近降准的货币政策也是具体措施之一。
当然,这里头要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政策与经济发展要形成良性互动,比如扶持实体经济是夯实股市的基础,只要实体经济上去了,我们的股市也会活跃起来,活跃以后就可以反哺实体经济,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武汉上线
2021-07-16 09:58 金融圈 -
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2021-07-16 07:32 中国经济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明天开市
2021-07-15 21:06 政策风向标 -
智能手机业务增长近4倍,紫光展锐称5G时代必须回到中国
2021-07-15 17:03 科技前沿 -
6月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回落,外媒:楼市政策效果显现
2021-07-15 16:32 中国房市 -
商务部:将按照必要合理的原则审查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
2021-07-15 15:48 政策风向标 -
全面降准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国家统计局回应
2021-07-15 14:02 中国经济 -
李克强:此次审计发现违规倒卖大宗商品等问题线索,情节十分恶劣
2021-07-15 13:44 中国经济 -
新冠检测收入下滑,华大基因二季度净利润骤降超50%
2021-07-15 11:38 上市公司 -
市占率超8成霸主下架,网约车行业沸腾了!
2021-07-15 11:13 大公司 -
高算力芯片推动行业变革,2025年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超75%
2021-07-15 00:02 汽车工业 -
TCL科技上半年盈利近百亿,同比增长7.5倍
2021-07-14 20:50 上市公司 -
银保监会: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0.3%,继续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2021-07-14 17:25 -
上海:推动芯片设计进入3nm以下,突破光刻等核心设备
2021-07-14 17:24 上海观察 -
国新办吹风会:全国碳市场7月上线交易
2021-07-14 11:48 政策风向标 -
年内被罚超6500万,邮储银行身陷“违规深渊”
2021-07-14 11:23 上市公司 -
院士讨论:数据难以打通,如何解决?
2021-07-14 10:5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中兴通讯公开自动驾驶相关专利,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
2021-07-13 16:32 上市公司 -
OPPO发布6G白皮书
2021-07-13 16:03 大公司 -
前新浪财经主编为何开了区块链公司?方玉书:别给币圈带偏了
2021-07-13 15:46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