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美国、中国与宿命论陷阱——如何管控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最后更新: 2024-08-02 11:11:56台海“红线”
台湾问题是唯一可能导致中美两国陷入全面对抗的问题。目前,一个危险的循环正在展开。美国担心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潜在攻击,正在加快对台军售和扩大在台培训和人员交流,以加强台湾的防御,在军事上把台湾变成一只“豪猪”。作为回应,愤怒但越来越自信的中国,派出更多战机定期飞越台湾海峡中线,而这条线此前被认为是两岸之间的缓冲区。
许多西方观察家认为台湾将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然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2023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表示,“与中国的冲突既不是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中方相信仍有可能和平统一,台海就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中国怀疑和平统一永远无望,那么中方的打算就会改变。但即使今年一月民进党的赖德清(他曾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也没有迹象表明大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时表示,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
1月30日,中国民航局宣布将从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线自北向南的飞行偏置,并启用M503航线的W122、W123衔接航线的由西向东运行。图中紫色为台湾当局所谓的“海峡中线”,红色为先前经由M503偏置航线飞行的实际航线,而绿色是现在开始启用的原始M503航线
中国从未宣布过统一的时间表。中国的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仍然很低,几十年来一直低于2%。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自信,以及中方对中美关系的评估。中国正在保持克制。佩洛西窜台引发了中国在台湾周围的军事演习,演习包括发射实弹和导弹。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于2023年4月在加州会见了佩洛西的继任者、时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大陆随后的演习要温和得多。
大陆也在尽最大努力赢得台湾的民心。在新冠疫情之前,约有150万台湾人在大陆工作和生活,这相当于台湾人口的6%左右。他们似乎并不介意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只要它能给他们提供比在台湾更好的经济机会。2023年9月,中国大陆公布了一项计划,以便台湾人在福建省(与该岛隔海相望)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包括允许他们购买房产,承诺对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给予平等待遇,并通过桥梁、天然气和电力将中国港口城市厦门和相距仅几英里的台湾金门岛连接起来。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华盛顿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在台湾海峡实现和平,美国应该向中国保证,它无意偏离其公开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尽管俄罗斯的侵犯非常严重,美国领导人拒绝就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同样,美国应该把与中国开战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不是朋友,更不是敌人
除了这些摩擦领域之外,中美还有很多合作的空间。三个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网络、太空和人工智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和美国应该带头制定这些领域的规章制度。如在网络战中,各国应避免攻击关键信息网络,如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中美应该交换一份敏感目标清单,这些目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被视为禁区,不应该受到攻击。为避免太空军备竞赛,各国应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条约,承诺不在太空部署武器,并鼓励就规则和负责任的行为进行讨论。2023年11月的加州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建立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的共识。即使不可能阻止人工智能被用于军事目的,中美两国至少应该在降低与人工智能军事系统相关的风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比确保人类对核指挥和控制系统的绝对控制更加重要。
与冷战期间一样,另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是限制核武器带来的风险。但中美之间关于核裁军的讨论还看不到希望。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相对于美国的劣势,使得中国不愿参与双边或多边的核裁军谈判。目前,双方没有在核领域举行高层会谈的计划。
但中国和美国过去曾在这一领域进行过合作。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功试验核弹后,中美共同予以谴责,并达成了核武器 “互不瞄准”协议,即中美承诺不再将核武器瞄准对方,并在2000年将这一协议拓展到五核大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应当是双方相互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保证不会发动首轮核攻击。中国恪守这一政策,但美国尚未承诺,尽管根据拜登政府的描述,美国当前的政策与中国的政策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只会“在极端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来捍卫美国或其盟友与伙伴的核心利益”。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不排除核报复,因此它不会消除核武器的威慑力量。
中美之间不断缩小的差距可能会加剧两国的竞争,但这也意味着两国有更充分的理由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例如,在中东问题上,中美在两个核心议题上持有相似的立场:找到一个“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以及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由于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仍在继续,“两国方案”似乎是幻想。但这场战争让更多人意识到,现状是不可持续的。没有战争会永远持续下去。中美应该共同努力,使“两国方案”成为指导未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处的首要原则。
5月10日美国纽约,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恢复举行,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埃尔丹在大会上发言,谴责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美国照常投下了“反对”票),并现场粉碎了《联合国宪章》。图源:Derek French/Shutterstock/澎湃影像
中美还必须共同努力,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伊朗信任中国。面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中国通过购买伊朗的石油为其经济提供了支持。北京应该向德黑兰明确表示,尽管伊朗有权为和平用途发展核能,但绝不能发展核武器,这样做很可能会引发以色列先发制人的打击,甚至是以色列和美国的联合打击。伊朗发展核武器也必然会招致联合国的严厉制裁——而中国,尽管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必须遵守联合国的制裁。
作为大国,中美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好朋友,但两国可以避免成为敌人。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审慎的乐观,将有助于维持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稳定。宿命论和鲁莽只会把两国推向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冲突。
- 原标题:America,China,and the Trap of Fatalis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恒瑞 
-
驻以大使馆提醒:做好防范火箭弹、无人机等各类袭击的准备
2024-08-02 10:22 巴以恩仇录 -
“波音首个工程师来自中国,如今在印招人是在华20倍”
2024-08-02 09:54 波音危机 -
炸弹就在宾馆内,两个月前就藏好了?
2024-08-02 09:33 巴以恩仇录 -
500亿美元,沙特主权财富基金与6家中国机构签备忘录
2024-08-02 08:53 -
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举行首次高官会议
2024-08-02 08:08 中美关系 -
“印度,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正式盟友或伙伴”
2024-08-01 22:54 -
“多亏她我才转头,她救了我的命”
2024-08-01 22:39 美国大选 -
“今晚伊朗和多个盟友在德黑兰开会,商讨报复以色列”
2024-08-01 21:51 巴以恩仇录 -
3名女童遇害,谣传17岁嫌犯是“伊斯兰移民”致唐宁街爆发骚乱
2024-08-01 21:21 不列颠 -
以官员:我们故意选在伊朗下手
2024-08-01 20:51 巴以恩仇录 -
-
哈马斯回应以军:只有领导层才能确认是否死亡
2024-08-01 19:55 巴以恩仇录 -
黎巴嫩真主党证实:高级军事指挥官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
2024-08-01 17:50 -
以军宣告“重要里程碑”:刚拿到情报,他被炸死
2024-08-01 17:47 巴以恩仇录 -
“讽刺的是,在这儿有军事存在的不是中国,而是三个西方国家”
2024-08-01 17:38 一带一路 -
以军炸死哈马斯军事部门首领
2024-08-01 16:54 巴以恩仇录 -
马来西亚总理悼念哈尼亚,贴文被他们删了
2024-08-01 16:38 大公司 -
真心环保,是不是该欢迎中国电动车?美驻华大使狡辩
2024-08-01 16:30 中美关系 -
特朗普:反对人人拥有电动车,我们的油比沙特、俄罗斯还多…
2024-08-01 16:15 美国大选 -
哈马斯领导人被暗杀是否会影响中国在中东的和平努力?外交部回应
2024-08-01 16:09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