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4中国经济】 张燕生:脱钩还是合作?中国经济突围面临一场拔河赛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10:03从世界来讲,“中国+1”,“中国+N”的多元化战略已经变成了全球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将构建新全球生产体系。
2023年9月,我们在法国和比利时分别召开了中资企业座谈会。中资企业反映最多的是,走出去了,但走不进去、融不进去,本地化遇到困难。
中国要防止出现制造业空心化,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把根(总部)留在中国,把核心技术和增值链留在国内。然而,苹果供应链外迁,不但会带走苹果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大中小,而且它会带走产业的生态圈。
另一个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还是太短。因此,我们企业提供增加值的能力还比较弱,产业链相对比较短,保障安全的能力偏弱。美国采取的脱钩策略是,要保住订单,就必须把技术、设备和骨干外迁。
现在出现的订单外迁、产业外迁和要素外迁,确确实实会对中国产生工业空心化的隐患,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怎么能够鼓励企业把根留下来。
现在很多跨境电商出海后完全不提跟中国的关系了,新加坡注册、亚洲制造、世界形象。在地缘政治冲击下,企业家想把中国身份隐瞒起来规避风险也没有错,因为很多国家把经济问题泛政治化。但是,如果想让企业把根留在中国,还是要把中国经济搞好,把营商环境搞好,把人文交流搞好。
怎么鼓励外迁企业把根留下来,把核心技术和增值链留在国内,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观察者网:对外投资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对内,2023年我们的FDI流入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那么,对于FDI 的流入,地缘政治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张燕生:首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马丁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在2016~2021年间美国外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跨国并购交易占全球样本的4%,而中国受审查的比重却高达15%。
如果外国对你有地缘政治偏见,你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被审查的倍数就高,那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幅度下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审查倍数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8倍还多,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的审查倍数不到0.5%,日本、韩国的倍数是1.5%,中国的倍数是4%。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正常的对外投资。
IMF研究发现,2021年地缘政治距离较近的国家间直接投资流量占比上升到52%,远高于地理距离较近国家之间的直接融资。如果地缘政治距离近的国家间的全球直接投资占比超过50%,中国的“引进来”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在苏州做调研的时候,相关人员表示,现在苏州制造业外资增量主要来源于再投资,也就是把已有投资的利润再投资。我国制造业外资的比重已经低于30%,2021年曾下降到20%以下。
现在美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已经从半导体、微电子、AI、量子信息技术,扩展延伸到新能源发电、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制造、新材料,而且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中国用什么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
观察者网:看起来,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引进来走出去都已经产生了伤害。不过,我们发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稳外资、吸引外资的政策,比如2023年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8项24条措施、再比如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还在北京等地进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等。
张燕生:我们出台的各项稳外资的政策都非常好。但是仍然面临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现在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都是最好的,但是需要制定可操作性的细则。
第二,我国需要研究制定反脱钩、反遏制、反制裁的策略。比如有跨国公司反映他们的困境,在本国投资建厂缺地;在美国投资建厂缺工;在中国投资建厂受到长臂管辖的制约,怎么办?
那怎么办呢?如果想要吸引外资,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冲美国的保护主义产业政策。美国的芯片法案有120亿美元的补贴,欧盟也有补贴,日本也有补贴,中国能不能在这些前沿科技领域也给外资企业补贴呢?
我跟国内的朋友们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怎么可能给外资补贴呢?那么,反观美国、欧洲、日本是怎样补贴外国企业的呢?
第三,实行更开放的外资政策。曾有一家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家问我,什么时候中国会把我们看作是中国企业?伴随着中国45年改革开放,我们在中国创造了就业,为中国创造了税收;极端分子打压我们,但我们还想跟你们站在一块,你们什么时候能把我们当自己人。我回答说,当我们真正自信了,你就是中国企业。
从贸易统计的概念来讲,无论是哪国企业在本地商业存在一年以上,该企业的贸易就是本地的,增加值就是本地的,就业就是本地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还有太多需要做的工作。
观察者网: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还明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看起来,中国还需要在不少地方提升。
张燕生:首先要搞明白外资担心什么,我觉得, 怕打仗、怕选边站、怕政策不确定,这是外资最怕的。
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还需要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把思想统一到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上来。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也就是要加强政策的协同性。中国外资的政策这么好,管理外资的同志们都知道,但外交、宣传、监察、纪检、国资等部门都要有统一认识,要形成新时期吸引外资作用的新共识。比如,签证的问题、航班的问题、网络的问题、支付的问题等,都应当尽快加以解决。
外资政策原来解决的是跨境问题,即外资怎么从国外进入到中国;现在还要解决中国企业如何从中国走到国外。因此如何实现国内的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致性,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这是一个挑战。所以各个部门都应该协同起来,共同做好工作,将各项政策落地,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怎么做才是最关键的。
经济部门和外交、宣传、监察、纪检、国资等部门要统一认识,形成新时期吸引外资作用的新共识。
中国经济逐步走低的趋势是可以逆转的
观察者网:您2024年中国经济您有什么预测和期待?2022年底对话您的时候,您提到中国经济下一个三十年,如果您还坚持存在这样一个转折期,在国际大循环方面,我们可以期待的愿景会是什么?还有哪些堵点,哪些看点?
张燕生:2023年年底,OECD曾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5.2%(实际为5.2%),今年是4.7%,明年是4.2%。但我认为,今明两年宏观政策适度发力,各项政策形成合力,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经济逐步走低的趋势是可以逆转的。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干,政策制定出来之后,怎么执行、怎么落到实处是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新一高”的重大战略部署,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国际上则流行新全球化、新华盛顿共识、新资本主义、新产业政策等新概念,其本质是地缘政治化。所以,要从全球视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出现新特征,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如何把“三新一高”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些问题,比如新发展阶段的特点究竟是什么?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点究竟是什么?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要有一套思想解放运动,对未来的发展要形成新的共识。
比如说,1980年美国提出的《拜杜法案》把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十多倍,为美国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做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也制定了《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们也在不断修订使它越来越完善,但是要把法律落地执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核心还是要解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地的问题。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求大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高质量发展内涵、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看点落实到位,这对于未来30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内涵,第一个内涵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大国的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世界来说,大国的现代化究竟是机遇还是威胁?如果你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以强凌弱,那你就是威胁;如果你能够做到有饭大家吃、有事共商共建共享、愿意提供全球公共产品,那你就是机遇。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大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世界。所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的问题。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也就是说,浙江老百姓的腰包最鼓,老百姓想用汗水过好日子的愿望更容易实现。同时,基尼系数、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大省。这是因为浙江采取了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即提高效率;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来解决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即实现公平,做到了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浙江在本质上较好地解决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也包括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实现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我看来,未来30年的愿景就是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创新型开发,解决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形成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增长的新时代;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解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形成法治天下的新时代;推动商品、服务、资源、要素等流动型开放,解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形成经济、人才、城市、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在这三方面做好文章。
看点就是中国未来要打造世界大脑,吸引全球华人的杰出人才,吸引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人才,吸引全球发达国家的杰出人才,通过全方位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人才和研究型大学、如何打造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法治体系,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