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55期:中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做对了什么?
最后更新: 2024-10-27 08:45:11圆桌讨论
主持人:刚才两位的演讲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详细阐述了中国科技迅速的发展与进步。说到这科技发展的进步,普通老百姓其实也能有自己切身的感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部分高科技的成果。那么,如果从一个普通的视角出发,我们普通人所能感受到的高科技的发展进步,两位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呢?
汪涛:生活中,我们实际上遇到了许多新的科技进步,比如高铁。如今,高铁出行已变得非常方便。中国在高铁技术上为何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这既得益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积累的集成和先进经验的吸收,也离不开我们自身的技术创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高铁要实现平稳运行,它的路轨就不能像传统铁路那样,而是需要连续的混凝土路基。这些路基是预制好的,再到现场铺设,而非现场浇灌。而高铁轨道并非完全直线,而是包含长距离的弯曲,这就要求路基混凝土的精度极高,其加工精度跟一般混凝土房屋建筑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精度要求呢?中国的工程师们想了办法,他们采用数控机床来控制混凝土基础的加工,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这正是我们能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放置硬币而不倒,享受如此高的稳定性能的原因,背后花了很多的功夫。
张维为:这次我们去泰国,我见到了一位学医背景出身的大学校长。大家或许还记得,六年前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刚开始时,有悲观主义者曾断言我们不行,理由是我们的医疗设备几乎全是进口的,尤其是高端设备。然而,后来我们开始了国产化进程,国产替代的步伐非常之快。
这位校长告诉我,他有意购买中国生产的血透仪、CT、核磁共振等设备,并认为这些设备比西方产品更好,因为中国产品的价格更为合理,最关键的是,在AI应用和远程医疗设备方面,中国产品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我自己当时也颇感惊讶,没想到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如此迅速。
主持人:我每年都会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些论坛,因为要负责主持工作。多年来,我有一个很强烈的体会:如果要全图景展现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每个领域的人都能列举出一些成果。当这些成果被分享出来时,大家会发现,原来我们在很多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在汪老师的演讲中,他提到有些技术因为有相关产业链的支撑。这些产业链在过去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现在集成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汪涛:没错,就是因为中国拥有如此巨大的规模,所以其分工能够比其他国家精细得多。中国的人口总数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甚至还要多出半个欧盟的人口。这样的规模使得中国能够实现联合国所有产业分类的全产业链。当我们拥有了如此全面的产业链后,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创新就变得非常方便。只要有需求,一些集成式的创新就能迅速出现。
主持人:所以我在想,在中国做创新,可能会发现相关的供应链其实都已经存在,只不过需要我们花费精力在茫茫如海的企业中把它找出来。一旦我们成功构建了这样的供应链条,这种优势是其他国家很难拥有的,因为他们的供应链要么不全,要么没有中国这样的规模。像长三角这样的地区,其集中发展不仅很有力量,也有规模效应。我们在以往的节目中也多次讨论过规模,现在大家可能需要更加重视“规模”这两个字的意义,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力量。
我在开篇中就提到,当我们说到中国科技进步爆发时,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对此,张老师,您怎么看?我们哪些动作做对了?
张维为:从中国模式的角度来看,首先是“道”与“术”的关系。对于“道”,我们向来非常重视。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极为重要。随后,在江泽民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便包含了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一内容,而先进生产力无疑是与科技连在一起的。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第一个就是创新,其次是新质生产力。这些指导思想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质生产力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非仅仅停留在Sora、ChatGPT这样的概念层面,而是要真正落地。而要实现落地,就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持,包括电力、产业、各种分工、产业集群、劳动力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配套。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安排是很厉害的。
此外就是“新型举国体制”,这点在三中全会公报中多次被提及。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那份报告,我国的研发投入(R&D)现已仅次于美国,早已超越欧盟。该报告还指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实际研发发挥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美国。
为什么叫“新型举国体制”?因为与过去的举国体制有所不同。过去的举国体制主要由国家进行总体规划并投资,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国研发投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市场化行为,即民营经济的投入,剩余的三分之一来自政府投入。这一大变化表明,市场认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因此积极参与其中。
主持人:所以我们要鼓励民营企业保持活力,因为它们的活力不仅关乎就业问题的解决,还在高科技发展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拉动角色。刚才张老师提及产业政策,我们科技政策的一贯延续性,也是中国的一大优势。
汪涛:没错,中国的这个产业政策,它的项目延续性是非常高的,不会轻易地中断项目。
张维为: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民主集中制非常之重要,先广泛地听取专家、不同流派的意见,最后由党中央做政治决定,这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们在分析中国高科技快速增长的原因时,提到了多个因素,包括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所有科技研究企业的努力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
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的成长速度确实越来越快。因此,当我们在思考未来高科技发展还需做哪些工作时,您认为还有哪些点是我们未来要做到的,以确保整个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势头?
张维为:在这次三中全会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即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意味着要将这三者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是我们讲的通过一种整体性的方法来切入和推进改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不用产品全靠编!水军狂发正面评价让真实评价沉帖
2024-10-27 08:35 -
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上海一高校党委原副书记被“双开”
2024-10-27 08:05 廉政风暴 -
生于1990年,肖义被查
2024-10-26 22:19 廉政风暴 -
禁止驶入!连续3天实弹射击
2024-10-26 21:28 -
2025年国考报名结束:341.6万人通过审查,考录比为86:1
2024-10-26 21:19 -
《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将于10月30日二审宣判
2024-10-26 20:37 依法治国 -
甘肃: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4-10-26 19:44 廉政风暴 -
“前9月全国处分58.9万人,省部级53人”
2024-10-26 16:29 廉政风暴 -
余华英被判死刑当天,其丈夫被判16年半
2024-10-26 15:31 依法治国 -
-
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26 15:12 -
湖南省财政厅迎来新任党组书记
2024-10-26 13:59 -
伊朗防空系统拦截目标,视频曝光
2024-10-26 10:52 -
赖清德避而不谈台湾回归中国历史,国台办回应
2024-10-26 10:06 两岸关系 -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岑浩辉为澳门第六任特首
2024-10-25 19:49 -
丁薛祥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
2024-10-25 19:47 中美关系 -
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反馈
2024-10-25 18:41 -
受贿2.07亿,江西“老虎”殷美根认罪
2024-10-25 17:16 廉政风暴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在京举行
2024-10-25 16:31 依法治国 -
甘肃副省长赵金云被查
2024-10-25 16:1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2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17“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1“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