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55期:中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做对了什么?
最后更新: 2024-10-27 08:45:11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这篇文章也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大规模回国的现象,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推”(Push)和中国政府的“拉”(Pull)两个因素互动的结果。这也使我想到不久前,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与一批国内芯片产业界的大佬共同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一番话。
尹志尧本人曾长期在硅谷工作,他说:“硅谷有不少先进设备,但你真正看这些设备是谁在做的呢?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留学生干起来的。好的是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回国了,在座的好几位都是美国回来的,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内专家合作。”
他还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到今年夏天,我们在芯片生产设备方面,“基本上可以做到自主可控,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最起码我们是已经有技术,至少可以替代了。”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资料图:央广网
海外关于中国科技进步的研究几乎都提到中国在科技专利方面的迅速崛起。根据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2022年的年度报告,2022年中国发明专利的数量为798400项,美国是322970项,也就是说中国是美国的2.47倍。
此外,国外媒体还广泛报道了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于2023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
这个报告认为,在64项前沿技术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在53项技术上面排名全球第一,包括人工智能、5G通信、高铁技术、半导体、清洁能源、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美国则在11个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有分析认为这个报告渲染了“中国威胁论”或“捧杀中国”,但我们完全可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出自己的独立研判。
还是让我们回到英国《经济学人》的这篇封面文章。这篇文章的最后指出:“五年前,我们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科学是否能够繁荣?但迄今为止,至少在硬科学领域内,我们的回答是‘Yes’。”文章引用一位资深学者的话说:“给中国奇迹设限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奇迹远未达到极限。”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2014年3月美国知名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刊文,标题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创新?》,文章充斥了对中国体制和文化的偏见;但九年后的2023年5月,这个杂志又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新的创新优势》。看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哈佛商业评论》至少在一些领域内努力与时俱进,否则他们会把自己的牌子做坍的。
现在全世界大概只剩下“跪久了站不起来”而又极端孤陋寡闻的中国公知,还在否定中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我的态度是:不要理睬他们。西方多数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中国科技事业的崛起,在不少领域内领先全球。当然,我们国家也一直坚持稳扎稳打的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中国的科技改革和科技发展都更上一层楼。
总之,我们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科技工作者,看好中国科技事业的壮丽未来!
汪涛演讲
刚才张维为老师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从宏观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来谈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1984年8月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工作后参加了很多中国的卫星通信地面站和微波站的建设工作。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在选址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测量军用雷达的频谱干扰。我们当时测得最多的雷达是440雷达,它是测水平方位的;还有843雷达,它是测俯仰角的;另外还有514型号的雷达,它主要是米波雷达。
当时的雷达技术比较落后,只要知道这个雷达的参数就可以进行干扰,而这些雷达的参数可以用一种叫频谱仪的设备很容易地测出。我们当时就是用这种设备测的雷达干扰,而这设备本身就是从美国进口的,所以美国就很容易知道我们雷达的所有参数。
为什么美国的电子侦察机老是喜欢在我们周边飞来飞去?因为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测出我们雷达的这些参数。当时一看到山头上某个雷达的天线外型,就能马上知道它是什么雷达。美军用同样的设备,甚至更好的设备,因此他们当然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军方雷达的一些最核心的详细的数据。
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军队在北海和东海曾经吃过很多亏。例如,我们雷达上面发现有很多战机向我们飞过来,那我们就起飞战机去拦截,但是飞到相应的领空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这些纯粹是美国电子战机制造的一些假信号。可以说,我们曾经多次被美国的电子战机搞得晕头转向。
这是过去的情况,那么现在我们的雷达技术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现在主要的舰载和机载的雷达的功率放大器件,早就已经采用氮化镓收发的器件,早在2008年我国开发的这种氮化镓的收发单元的单位功率已经是119瓦,而美国直到现在主力的雷达器件大部分采用的还是砷化镓器件。
当然,客观地说,美国并不是没有氮化镓器件上的技术能力,美国是因为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延缓了技术的提升。现在美军最新的APG85采用的也是氮化镓器件,但是它的进展很慢。而中国更下一代的氧化镓器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现在,中国在军舰、战机、预警机、电子侦察船、战机的电子吊舱等各种平台上面装备了各种琳琅满目的世界最先进的雷达装备。可以说,雷达技术,是中国最先实现对美军和北约反超的领域之一,发展得也特别快。
“远望3号”船海上测控的雷达天线。资料图:新华社
为什么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呢?刚才张维为老师提到了,我们有很多投资持续不断地增长,我们有很多先进的研发实验环境和设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拥有非常多杰出的、拥有非常强烈报国情怀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代的科技并不单纯是某一项技术的进步,背后还有整个中国产业链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像半导体器件等等领域的进步。美国因为多年的制造业外移,它已经没有这种很完善的产业链的支持了,所以它单纯地靠少量的军工企业,这是很难去推进的。
当然美国的确还是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科学家,美国也还有很多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因为缺少产业链的支持,要做出最后的产品,尤其是大规模地、稳定地普及应用,现在事实上若离开了中国的支持,它是很难发展的。
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现在正迎来一个科技全面爆发的浪潮。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迎接这个时代。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不用产品全靠编!水军狂发正面评价让真实评价沉帖
2024-10-27 08:35 -
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上海一高校党委原副书记被“双开”
2024-10-27 08:05 廉政风暴 -
生于1990年,肖义被查
2024-10-26 22:19 廉政风暴 -
禁止驶入!连续3天实弹射击
2024-10-26 21:28 -
2025年国考报名结束:341.6万人通过审查,考录比为86:1
2024-10-26 21:19 -
《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将于10月30日二审宣判
2024-10-26 20:37 依法治国 -
甘肃: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4-10-26 19:44 廉政风暴 -
“前9月全国处分58.9万人,省部级53人”
2024-10-26 16:29 廉政风暴 -
余华英被判死刑当天,其丈夫被判16年半
2024-10-26 15:31 依法治国 -
-
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26 15:12 -
湖南省财政厅迎来新任党组书记
2024-10-26 13:59 -
伊朗防空系统拦截目标,视频曝光
2024-10-26 10:52 -
赖清德避而不谈台湾回归中国历史,国台办回应
2024-10-26 10:06 两岸关系 -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岑浩辉为澳门第六任特首
2024-10-25 19:49 -
丁薛祥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
2024-10-25 19:47 中美关系 -
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反馈
2024-10-25 18:41 -
受贿2.07亿,江西“老虎”殷美根认罪
2024-10-25 17:16 廉政风暴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在京举行
2024-10-25 16:31 依法治国 -
甘肃副省长赵金云被查
2024-10-25 16:1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34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4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