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46期:来自圣彼得堡的全球思考
圆桌讨论
主持人:刚才两位教授都给出了演讲,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它是俄罗斯“向西看”、拥抱西方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在这样一个经济论坛上,今年的趋势是“向东看”,这也是看到了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我想问一下张教授,您在现场,那种感性的感觉,大家可能会认为俄乌冲突这些年,包括俄罗斯大受西方制裁,整个会场的情绪会不会比较低?
张维为:今年我去了俄罗斯3次,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最大的感觉就是冲突似乎没有影响多数人的生活。我们跟论坛的志愿者聊天,我说你们是大学生,有没有感觉冲突对你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他说我们在学校搞一些活动支援前线,其他没有太大变化。至于会场气氛,我觉得很有俄罗斯特色,给我们发邀请函的是外交部,但下面组织是研究机构、民间机构、社会团体。外交部也参与一些活动,但民间力量发挥很大的作用。
俄罗斯处在意识形态和舆论战第一线,这迫使它充分动员自己的爱国民间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它们没有官僚气,往往很能打仗,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经济效果来看,根据我看到的统计,论坛期间签约的合同、成交的贸易额、投资额等为历年最高。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到这种会场的气氛,其实是大家观察一个活动非常重要的维度。我也想问一下刘教授,您应该也是多次参加过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您对这一年的论坛感受是怎么样的?
刘宇卫:因为我常去这个论坛,最近我发现来自中东的人多得多了。来自欧洲的商人还是有的,比方说来自意大利的,他们不怕制裁,也不怕在现场录音采访。他们说,我们要继续做生意。这可以说是西方民间的对策,并不是所有西方人接受制裁。
刘宇卫副所长视频截图
张维为:我补充一点,俄罗斯明确“软实力”也是打仗的重要实力,它能够把西方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都请来,并在论坛上公开介绍,This is an American dissident,“这是来自美国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们把西方社会的持不同政见者,能请来的都请来,还给他们发声的机会。这很有意思。
主持人:圣彼得堡经济论坛的其中一个主题叫做“多极世界的基础”,这多极世界里头就包括了许多新兴的经济体,刚才说到您对这个论坛的观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重视欧亚大陆的连接在一起的力量,这是近年来越来越明确的一个趋势。
张维为:对,这个是现在俄罗斯非常突出强调的主题,它媒体的主要关注点和学者研究的重点,许多都聚焦这个板块,他们的很多做法、很多思路,值得我们了解甚至借鉴。
我就以他们的东方研究所为例,俄罗斯有这个传统,就是认认真真地、扎扎实实地做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学术的积累和人脉联系。
我看你们的研究所对中东国家的人脉非常熟悉,各派都可以搭得上话,在国际政治斗争的某些关键时刻,学者的学识和人脉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比方说,把某国的各派领袖都请到莫斯科来谈,但俄罗斯对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也很佩服,认为这很了不起。
主持人:刚才刘教授也说,这一次的会场上您看到来自中东的朋友很多,我也想问一下,你们平时对中东地区各个国家的研究,深入到什么程度,能给我们举举例子吗?
刘宇卫:我们是俄罗斯科学院历史最悠久的研究所,东方所已经有206年历史。所以我们研究“向东转”或者“看东方”已经不是一两年,而是200多年,研究范围也不只是欧亚大陆,包括从北非摩洛哥一直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除了研究传统东方历史文化以外,我们也有很多专家研究当代的历史和当代的事件,比方说中东冲突,包括叙利亚冲突。
我们的专家不只是一两次参加处理这些冲突的过程和谈判。最近发生的加沙冲突,俄方邀请巴勒斯坦各个组织到俄罗斯进行洽谈,我们东方研究所的维塔利·瑙姆金院士曾担任主持人。那次谈判结束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三次感谢维塔利·瑙姆金院士,两次提到东方研究所,这代表了我们学者对当前问题的参与度。
张维为:另外就是我们讲的欧亚板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延伸开来的巨大板块,而且现在非常关键的是这个板块中间最完整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关系非常好。从地缘政治来说,就是完整的核心板块,其力量很大,这个板块两头的破碎板块整合起来非常难。
现在好在什么呢?在亚洲这一块,中国和东盟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不光是经济往来,双方的贸易额远远超过美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双方的民间关系也比较好。
相比之下,支持美国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相对比较孤立,属于破碎的板块,整合很不容易。欧洲那边也没有真正整合起来。所以俄罗斯一些学者讲的观点,欧亚是一个很大的板块,我们先做起来,最终让欧洲加入我们,当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了一句:让欧洲变成我们的“后院”,她表达了一种欧亚自信。
主持人:我们在关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时候,也关注俄罗斯这样的一个大的经济体,对于自己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刚才演讲当中您也特别说到,俄罗斯其实非常注重要强调内在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活力。比如说以往我们知道能源是俄罗斯的强项,但是这些年来,俄罗斯越来越注意在非能源板块它的经济的发展,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宇卫:我觉得现在处于很复杂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重组,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划、预测。比如,普京演讲中提到现在是俄罗斯和所谓的友好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等于四分之三,而且还要继续扩大。
另外,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觉得过度依赖进口,所以这一次不仅特别提到俄罗斯规划到2030年把进口比重减少到17%,进出口要平衡一点。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重组表现。
俄气集团资料图
主持人:刘教授介绍了普京对于俄罗斯国内经济未来发展的思考,虽说俄罗斯的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前以能源为主,但现在因为整个外部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对俄罗斯产生的巨大压力,所以要转向。咱们中国一直有一个词叫“危机”。虽然这是危,但是俄罗斯人也敏锐地看到,这个转型里对它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如果不是这么大的来自于外界强有力的推动的话,它这种转型它会发生得慢一些,可能甚至还有一些不情不愿,但是现在这个转型你就不得不去做,但是这个长远的转型却对国内经济是有好处的。
张维为:政治学、经济学里面都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resource curse,即“资源诅咒”:往往资源多的国家反而发展不好,或者是容易陷入战争,特别非洲资源多的国家结果变成大国争夺、冲突频发的地方;另一些国家以为靠资源就可以发财,结果反而疏于国家治理和能力建设,经济反而发展得不那么好。我想俄罗斯现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沙特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也都在推动经济转型。
刘宇卫:资源很丰富这一因素,关键问题是政府怎么样对待处理。比方在苏联时期,经济效率很低,也是依赖出口石油,所以在冷战竞争中输给西方国家。
现在俄罗斯面临类似挑战,当前的政府当然是比苏联时的表现和能力强得多,所以我们希望他们有办法来调整自己的政策。普京在论坛上也提出除了原料以外,俄罗斯还有很多其它东西可以出口。
主持人:对,其实俄罗斯需要把这些重工业、轻工业,生产的板块全部都激活出来,它不仅可以自己国内经济繁荣,也可以做很多的外贸出口的工作。
张维为:我们和俄罗斯学者交流,他们说这次冲突带来几个好处,一个是长期以来亲西方的势力在俄罗斯迅速走衰,另外就是经济上逼得俄罗斯不得不转型,加速转型,恢复制造业,这些方面的进展还比较快。我们坐莫斯科的地铁,有一部分车辆是中国提供的,也有一部分是俄罗斯自己制造的,它有这个实力基础,就是要把它恢复起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女医生遭奸杀惹众怒,印度超百万医生罢工抗议
2024-08-18 08:58 印度惊奇 -
国家安全部:境外间谍利用测风塔非法采集我敏感数据
2024-08-18 08:22 国家安全 -
以方称打死两名哈马斯高级别成员
2024-08-18 07:31 巴以恩仇录 -
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7.0级地震,希韦卢奇火山喷发
2024-08-18 07:14 -
俄称击退乌进攻,乌称扩大占领面积
2024-08-18 07:01 乌克兰之殇 -
哈马斯回应拜登:这是“幻想”
2024-08-17 22:55 巴以恩仇录 -
普京新任命副防长、副外长各一人
2024-08-17 22:41 -
“俄乌原计划将在多哈谈判,但…”
2024-08-17 21:40 乌克兰之殇 -
中美在“紧张贸易局势”下展开金融对话,能谈什么?
2024-08-17 21:34 中美关系 -
马朝旭同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举行磋商
2024-08-17 21:02 中俄关系 -
时隔八年!乌鲁木齐至伊斯坦布尔往返客运航线复航
2024-08-17 21:00 -
关键时刻,以军空袭黎巴嫩致10死
2024-08-17 19:31 巴以恩仇录 -
夺冠当天炮轰韩国羽协,掀起体坛风暴的她打破沉默
2024-08-17 19:09 巴黎奥运会 -
“美国不行了吧?韩国人想自己来”
2024-08-17 16:24 三八线之南 -
泰国发布皇家赦免令,他信等约5万人将获释
2024-08-17 16:19 -
俄驻美大使:我才不信
2024-08-17 15:16 欧洲乱局 -
内塔尼亚胡琢磨:怎么不被抓?
2024-08-17 14:27 巴以恩仇录 -
乌总统顾问爆猛料:西方早就知道
2024-08-17 12:23 观察者头条 -
韩检方扣押搜查文在寅夫妇账户
2024-08-17 11:15 -
紧盯中国?“北约加强西太平洋海军部署”
2024-08-17 09:32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59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29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64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3“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61最新闻 Hot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