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4期:何谓共赢?何谓共输?从亚洲看欧洲
“中国-东盟这个板块,在过去数十年都实现了‘双赢共赢’。”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马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脚踏实地开花结果。”
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当中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这就是中国》节目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马来西亚。
在东方卫视5月2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的首席顾问胡逸山博士和拉曼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的主任叶汉伦博士,就中马合作与友谊展开对话,深度畅想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张维为:
非常高兴,《这就是中国》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来到了马来西亚,来到了繁华与历史交融的吉隆坡,与大家共庆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共祝中马友谊万古长青。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何谓共赢?何谓共输?从亚洲看欧洲》。亚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中国和东盟的人口加在一起超过20亿,大约是欧洲的3倍。所以我仅以“中国-东盟”视角来比较亚洲与欧洲。
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了《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是“双输共输”,英文叫“lose-lose”。这份报告认为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和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共输”的局面。
其实,这种判断反映的更多的是由于近年来欧洲的安全和经济受到重创,欧洲产生了这种深度的焦虑。
我认为用“双输共输”来描述这个世界,其实是不准确的,毕竟比欧洲大很多的“中国-东盟”这个板块不仅在过去几年,而且在过去数十年都实现了“双赢共赢”。
2023年7月13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东盟使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欧洲输掉了什么?我想欧洲首先输掉的是和平。欧洲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导致无数的生灵涂炭。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痛定思痛开始寻求持久和平。法国、德国两大宿敌实现了和解,后来又成立了欧盟,形成欧元区。这些成就一度使人感到欧洲似乎真的迈入了“持久和平”。
然而自冷战以来,欧洲一直在两种选择中徘徊,一种是维护独立自主,推进欧洲整合,最终使欧洲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另一种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丧失独立性,心甘情愿地当美国的下属。
由于种种原因,自戴高乐之后,欧洲独立自强的力量总体走弱。比方说,尽管欧洲许多人都知道北约不断地东扩会导致俄罗斯的强烈反抗,但他们的国家还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与美国一起推动北约东扩,直至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
如果说欧洲做错了什么,我们就要了解亚洲做对了什么。亚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了独立自主。从政治体制到发展水平,从族群构成到宗教信仰,东南亚地区都是世界上差异化最大的地区之一,也因此经常被形容为最容易爆发冲突和战争的“亚洲的巴尔干”。然而,东盟一直坚持“以东盟为中心”的自主性原则,积极推进区域整合,以“亚洲智慧”坚持不选边站,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大国关系的和解和改善。
同样,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坚决拒绝外来势力干涉内政,坚定地支持东盟的自主原则,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中国在与东盟关系中创造了不少“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公开表示愿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等等。
中国与美国的行为方式完全不一样。美国是“零和游戏”的方式,英文叫做“Friend or foe”,也就是说要么是美国的朋友,要么是美国的敌人。中国是“合作包容”的方式,如果用英文说就是“Friend or potential friend”,要么是现在的朋友,要么以后也可以成为朋友。
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见过大世面,具有美国难以比拟的整体观和长远观,中国不反对任何国家成为美国的朋友,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不久前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在澳大利亚批评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他指出:你们不应将自身对华政策强加给马来西亚,也不应该阻止马来西亚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不应该迫使本地区国家“选边站”,他提到任何针对中国崛起的地区和全球应对措施都必须谨慎处理,因为这可能将决定亚太地区局势究竟是“缓和还是紧张”。
这其实也是整个东盟的立场。正是这种“不选边站”的立场和中国的这种“合作包容”的立场相互成就,使我们这个地区赢得了长达四五十年的持久和平。回头看,欧洲屈从于美国,按冷战思维行事,结果换来的是热战;而东盟和中国拒绝冷战,拒绝选边站,从而远离了热战,实现了“双赢共赢”。
第二,欧洲输掉了发展。随着俄乌冲突的延续,欧洲的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已经普遍陷入衰退,或者是轻度衰退,其背后原因就是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货膨胀、难民危机、能源危机、资本外流等等。
巴赫穆特被摧毁的高层建筑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网
在“北溪二号”输油管道被炸掉后,整个欧洲甚至都没有勇气直面肇事者。此事后,欧洲失去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当然,欧洲主要大国现在似乎也开始认识到不能再牺牲自己的发展了。德国总理朔尔茨不久前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反复表述不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加强经贸关系。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久前的演讲也再次强调“欧洲主权”概念,敦促欧洲在能源、防务和经济等领域内要实现战略自主。
相比之下,东盟与中国一直在坚定维护主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利合作。中国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发展。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与贸易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业的体系、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中产阶层。中国还以大致上每十年完成一次工业革命的速度,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和最前沿。中国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向全世界,包括东盟国家,提供四次工业革命几乎所有产品、服务和经验的国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于十一年前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数千个项目,“一带一路”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公共产品和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印尼雅万高铁、中老昆万铁路、马中关丹产业园和关丹港,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等项目的成功建设,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造福这个地区的人民。
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高达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七国集团的总和。中国经济正沿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日益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
同样,2023年,东盟国家主要经济体增速保持在5%左右。东盟经济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人口年轻。东盟总人口是6.7亿,3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占比高达61%,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非常充沛。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连续4年,东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6.4万亿元。东盟和中国的经济合作,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实,势头越来越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印度游乐场所火灾已致27死,莫迪哀悼
2024-05-26 08:02 龙象之间 -
朝鲜国防省:朝鲜将采取行动应对美韩挑衅
2024-05-26 07:40 朝鲜现状 -
龚正率上海市代表团访问美国纽约市,开启与美地方合作交流新篇章
2024-05-25 22:50 中美关系 -
加沙停火谈判将于下周重启
2024-05-25 21:28 巴以恩仇录 -
德国警告:贸易战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2024-05-25 20:52 欧洲乱局 -
美防长将访问柬埔寨,“想诱使其远离中国”
2024-05-25 18:56 -
“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匈牙利在北约的角色”
2024-05-25 18:12 -
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将访华
2024-05-25 16:43 -
“若这么干,就能连通中国,拥有一条泛亚铁路”
2024-05-25 16:15 一带一路 -
遭遇恶劣天气,亚美尼亚总理所乘直升机紧急降落
2024-05-25 16:08 -
新加坡副总理:孤立或排除中国不利于任何一方
2024-05-25 14:22 -
肯尼亚维和部队“三周内”抵达海地,拜登长舒一口气
2024-05-25 12:10 -
“全球科技巨头都是中国和美国的,这太疯狂了!”
2024-05-25 10:59 法国见闻 -
驻加拿大大使王镝抵加履新
2024-05-25 10:59 -
“14个国家支持,俄罗斯弃权”
2024-05-25 09:15 -
“和谈应基于当下事实,泽连斯基已失合法性”
2024-05-25 08:53 俄罗斯之声 -
美国首个 路易斯安那州将两种堕胎药列为“危险受控物品”
2024-05-25 08:33 美国政治 -
美防长再次入院治疗,职责将移交副防长
2024-05-25 08:12 美国政治 -
英国警方起诉香港驻伦敦经贸办雇员,我使馆回应
2024-05-25 08:11 -
IMF总裁:中国人民需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正迈入一个新时代
2024-05-25 07:16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3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22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2“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43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