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24期:数字经济重塑中国
最后更新: 2024-03-17 11:07:15汪涛:其实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一直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技术时代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而已。头部的主播,实现了一种广告的功能,那么广告实际上在过去也是存在的。现在出现了网络数字经济这个新的技术基础以后,很多直播人员在过去实际上很难有表现机会的,但现在给了他这样的表现机会,迅速拥有广大粉丝,在过去像一些电影明星,是有这个能力的。
新的业态出现以后,需要新的平衡,头部主播收入很高,到底怎么看待呢?这也是多方面,可能他多劳多得,可能这里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就是贫富分化太大,也不是好事。此外,可能有一些头部主播采用的手法、变现的方式,有可能卖一些假货,这就需要不断地在这里面发现问题,去规范,也就是说有新的业态出现,我们有新的方法去规范,让它健康发展。
主持人:我刚刚说每一个人都已经深度地嵌入了数字经济,我也看直播,因为我把它当成我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新生的事物。新生事物出来,先让它发展,后续会有一些规范。现在关于电商这一块,多部门一直不断地有一些规则出来,也就是希望领域能够越来越规范,真正地服务好生产端、消费端。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今天想请教两位老师的是,数字经济带来的效率提升,会让社会减少一大部分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AI和ChatGPT的崛起,也让一些人的职业技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未来我们的就业会怎么样被这个利弊影响呢?谢谢老师。
张维为:我就讲两点,第一点,我觉得数字经济,特别人工智能,它肯定会对就业有冲击,有很大的冲击,会引起就业市场的变化。比方说我过去做翻译行业,现在笔译几乎普遍都先用机器来做初稿,然后只需要高水平的人来审稿,这个行业早就受到巨大的影响,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但是非常原创的东西,从菜肴到艺术设计等等,恐怕还是要靠人来做的,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你。
第二点,从长远宏观来讲,实际上也可以稍微淡定一点,同等的时间内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比方现在8小时工作,以后是4小时,甚至1个小时,甚至更少,但能够创造出同样的价值、乃至更多的价值,那么人类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最终使劳动成为一种需要,而非谋生的手段,这不是更加接近共产主义社会了吗?
汪涛:可以说每一个技术时代的进步,都会造成就业问题。我记得学历史的时候,卢德工人运动,就是把机器给砸毁是吧。每一代的技术进步都会产生这个问题。
这个里面比较复杂的就是技术进步在取代掉一部分工作的同时,又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比如电子商务,我们很难想象它居然创造出七八千万、现在接近上亿的外卖人员,这个新的行业出来了。问题就是我们要找到在这一个技术时代,哪一些是被取代的,哪一些是新增的。
另一个方向就是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到人工智能在不断演进,能力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考虑一下我们人的智能能不能也不断进步呢?就是说什么样是最适合于我们人类的,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学习让我们自己也更加地成长,可以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情,能够利用好机器,使自己的能力更强。这样考虑问题,可能就会更从容一些。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图自上海证券报
主持人:对,我们的观众会关注这种新的技术出来时在就业端的变化,因为这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最容易感受到的变化。但就像刚才两位讲的,一个是新技术出来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这需要我们每个就业主体很敏锐地去感知这种变化,有时候一旦被动了、反应慢了,可能你受到的冲击会更大,有时候如果去主动拥抱这个变化,你反而成为弄潮儿,这是一种理念。另一个,大家对于就业的关切也是提醒主管部门,就是当技术发生迭代的时候,要照顾好那些就业可能会受到波及、冲击的群体,怎么样让这种波动、挑战软着陆,有一个周期,调整不要来得那么剧烈,这依然是政府的责任。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讨论说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数量减少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得太迅猛。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后一些外国人觉得像是绑定银行卡、验证手机号等方式很难适应,或是觉得人脸识别对他们的隐私造成了一定侵犯,两位老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拥抱这个世界?谢谢。
张维为:确实,外国游客减少,一个原因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他们来了以后,比方说你要有个手机号绑定。
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涨得非常厉害,买机票到这儿来,住酒店等等都是很大的花费。
我们现在提供一些方式,比如我们现在对很多国家实行免签,让他们来看看特别好,我们有时候中国故事没有讲好,但他们自己来看,效果最好。因为西方媒体把中国丑化到这样的地步,他们到了中国任何地方,都会被震撼。我们提供签证的便利,免签或是落地签,支付宝现在也可以绑定外国的信用卡了,外国人抱怨额度太小,最近额度好像已经增加了许多。
汪涛:我一直在推荐大家一个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很显然来的外国游客少,三年疫情期间大幅度下降了,2023年的时候是大幅度地恢复了,但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这里面,首先是疫情需要有恢复期,再者也涉及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并一个一个去解决,包括最近美国极力推动要跟中国“脱钩”,这也导致有一些外国企业在中国生意受影响,在往外转,这些问题都存在。
主持人:包括还有航班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张维为:航班少,价钱又贵。
汪涛:对,这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因为航班恢复是要根据客流增加到一定程度,我才能恢复。
主持人:航班是对等恢复,其实中国完全可以开放,但比如有的国家没有对等恢复,那我们没有办法,只能等他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福耀玻璃六成净利用于分红 北向资金去年加仓1.1亿股
2024-03-17 09:59 -
波音要求航司检查787驾驶舱座椅:可能导致飞机快速坠落
2024-03-16 17:27 大公司 -
北京警方:已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主要涉案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2024-03-16 15:50 观网财经-金融 -
一周内,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留置
2024-03-16 07:24 观网财经-金融 -
淋巴、腺体肉眼做梅菜扣肉预制菜,生产场景触目惊心…
2024-03-15 20:40 食品安全 -
3·15晚会:个别企业用普通钢化玻璃打上防火标,冒充防火玻璃进行销售
2024-03-15 20:21 315维权 -
中国电视霸主的雄心与远见
2024-03-15 17:06 -
央行:前两个月社融增加8.06万亿元,2月底规模存量385.72万亿元
2024-03-15 16:51 宏观经济 -
争议“仅退款”:钱退了,假货有人管吗?
2024-03-15 16:50 观网财经-消费 -
央行:2月末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024-03-15 16:43 -
证监会: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推动一年多次分红
2024-03-15 15:34 股市 -
中央决定:简勤任中国联通总经理
2024-03-15 15:06 国企备忘录 -
经调整后净利润4.8亿,途虎养车首次扭亏为盈
2024-03-15 15:03 -
平安银行:万科还是一家好企业,与万科的合作整体风险可控
2024-03-15 13:59 中国房市 -
2月楼市:环比降幅总体继续收窄、同比继续下降
2024-03-15 11:25 观网财经-房产 -
A股实控人捐赠股份频现,10余家基金会合计持股市值超百亿
2024-03-15 10:50 观网财经-金融 -
倪光南:促进RISC-V生态繁荣,构建全球主流CPU新格局
2024-03-14 22:42 观网财经-科创 -
李佳琦、董宇辉等17名主播被点名,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问题突出
2024-03-14 17:56 观网财经-消费 -
A股今年迄今仅受理一单IPO,证监会强调“坚决打击欺诈发行等行为”
2024-03-14 11:43 观网财经-金融 -
广州城中村制衣厂梯度转移一年,为何仍有工厂不愿离开?
2024-03-14 09:40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24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1“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18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9“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