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195期:从抗美援朝胜利到国防工业的飞跃发展
最后更新: 2023-07-30 10:26:20【圆桌讨论】
主持人:刚才两位嘉宾给出了演讲,在圆桌讨论的部分,我们还有一位新嘉宾,他是来自于观察者网的主编施洋。
从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来谈中国军工力量的发展,两位老师刚才都给出了演讲,杜老师特别强调了在装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勇气、智慧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刚才也提出了抗美援朝胜利的钢铁意志,其实这样的勇气、智慧、意志一直在滋养我们整个军工力量的发展。开场第一个问题我想先问杜老师,在场有很多观众也对军事感兴趣,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海军、空军、陆军,还有火箭军,在整个世界上的军事实力排名状况大概是怎样的?
杜文龙:具体排名得算数,那个很精确,如果简单分上中下,我个人认为我们属于上游。因为现在武器装备的指标很高,首先是体系化,如果按照目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分类,我们的军种很齐全,没有短版,没有缺项,关键是每一类武器装备都体系化,比如说陆战,我们在阅兵时看到,坦克、步战车、远程火炮,包括直升机,是一个大的体系。
海军不用说了,这些年造舰速度很快,中国海军一年下水的排水量相当于一个法国海军,所以这个量的确是非常惊人。再加上航空母舰有了,大驱有了,护卫舰有了,其他的辅助舰艇也都有了,之前我们的平均吨位相对靠后,现在平均吨位上来了,关键是辅助舰艇、保障舰艇数量、吨位的明显增加。
空军的歼-20,现在号称是全球重型战机最大梯队,再加上其他辅助机种,像运输机、加油机,这些都有了。火箭军不用说了,现在“东风快递”(导弹),有人说“微风”打1000公里,“中等风”打3000公里,还有“狂风”打8000公里。所以从这个能力来看,叫核常一体、远中近、高中低都有。从这个体系来看,我们跃入国际一流没有任何问题。
东风41
主持人:就像刚才杜老师说的,我们的军力发展是成体系地发展,这个体系化的力量非同寻常。前段时间航展上,大家也在关注新闻说中东有一些国家,希望体系性地买走一些作战装备。施洋平时关注军事也很多,我刚才跟他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对海军特别感兴趣,你的判断是怎样?
施洋:现在中国海军已经发展到了,就像杜老师所说的,在全世界可能已经是一流的水平了,一方面快速造舰非常令人兴奋。与此同时,装备增长伴随着中国海军的大型化、远洋化,就像055万吨大型驱逐舰这样一个装备的出现,已经让中国在海军造舰这个领域从原来的跟随国际先进水平,到现在已经是在引领国际战舰发展趋势了。很多国家是看到中国有了055大型驱逐舰,也想要制造类似这样的大型战舰。
主持人:对,但是我记得杜老师以前说过,这样的大型战舰是对综合国力的考验,不是你想造就能造。张老师上过055大型驱逐舰,回来之后就很兴奋。
张维为:我和施洋都去过。确实很精彩,实际上背后是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包括完整的产业链和造船能力。
055大型驱逐舰南昌舰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主持人:您刚刚说综合实力,我们说造船不光是造军舰,它也是一个体系概念,大家知道现在造LNG船,我们是世界最好的造家,我们还开始造国产豪华邮轮,前段时间“魔都”号大家都知道,已经在上海下水了。能够造航母,能够造LNG船,能够造大型邮轮,这就真的是把所有的海洋造船工业,包括综合国力皇冠上的明珠全部都摘全了,这就是刚才杜老师说的一种体系上的概念。
不过说到海军,我要问一个问题,网上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最近日本这些年军备发展很厉害,日本以往的海军是比较强的,现在日本海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杜文龙:日本自卫队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冷战期间属于“打酱油”,美国把脏活、苦活、累活都给它,一般像扫雷都交给日本做,反潜难度也很高。所以那会儿它的辅助舰艇,包括针对苏联舰队的扫雷能力和反潜能力很强大。
这些年它变了很多,像之前的“八八舰队”、“九九舰队”、“十十舰队”发展很快,现在必须要关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个重要变化——从防向攻转变。因为最近它向美国买了很多远程武器,它的综合舰艇发展很快,像它的四艘金刚,两条爱宕号驱逐舰、两条摩耶级驱逐舰,另外还有四艘驱逐舰是计划建造或建造中。
所以从整个数量来看,在亚洲地区排名很靠前,但是跟我们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关键舰载武器装备正在呈现进攻色彩,像这次向美国一下买了400枚战斧导弹,如果加载它的垂直发射系统,陆射目标打击能力很强,再加上目前它的作战舰艇水下能力发展很快,而且日本潜艇的发展打埋伏有掩护,比如每一条艇服役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年就退役了。
主持人:其实还远远没到退役的时候。
杜文龙:它封存了,而马上新的艇又服役了,所以总量看起来好像不多。
主持人:可用的很多。
杜文龙:对,一旦启封,马上就可以形成庞大的水下作战能力。另外,它在造准核潜艇,像现在刚刚服役的这几条艇,“白鲸”号是3000多吨排水量,随时可以把目前的动力系统换成核堆,形成这种能力,所以水下的航行时间、自持能力,包括总体的雷弹数量都非常高,所以下一步感觉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进攻能力,包括踩破“和平宪法”的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日本最近搞了个反击能力,虽然叫反击,但实际上就是打击对方基地,打击对方重要目标,那就是发动战争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毕竟与美国的军事联盟关系,包括现在舰艇通用化、多用途的发展趋势,之后在进攻方面一定会有非常大的进展。这个进展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獠牙在当代的一个体现,所以要高度关注日本自卫队能力的转型。
日本“摩耶”号驱逐舰资料图 图源“海军新闻”网站
主持人:我们刚才开篇的讨论让大家对当下我们国家的军力发展、周边情况做了一个了解,今天我们从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出发,来关注我们军工力量的发展,其实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我们都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动力,所以想听一下张老师解读,当我们把眼光追溯到70多年前,那时候我们的外部压力是什么?
张维为:从朝鲜战争开始,我们面临着美国的威胁,后来中苏关系交恶,我们同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所以压力是非常大的。改革开放之后,做了一个重大调整:我们把和平发展定为基调了,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小平同志主政的时候,因为国力较弱,外汇储备只有20多亿美元,他说“我们先要有个强大的经济基础,然后国防才可能真正强大”。江泽民同志的军事和国防思想强调加快国防建设,确实从那个时候开始,1999年以后,我们加大了投入,发展高新武器,要有“杀手锏”,就是我前面讲的我们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之后,现在厚积薄发。
杜文龙:当时(1953年)我们外边是“黑云压城”,里边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所有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从战场缴获而来,唯独能造出洋火,就是火柴,当时很多人说,咱们这个武器装备,军队除了人是中国的,其他好像都是国外的。所以当时整个工业基础很不理想,需要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
但外部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无论是周边军事威慑行动,包括核武器还有其他战略武器装备,对我们的威胁都很大。但压力越大,动力越足,我们有这个韧性。所以从当时的引进武器装备,到仿制武器装备,形成5字开头系列,再到创新发展,空军歼-5、歼-6、歼-7,基本上是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的仿制版本,但是到了歼-10完全不一样了,到了歼-20谁也不认识了,它完全是中国创新、中国创造。这种外部压力对中国所产生的这种动力,我觉得很强劲,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很有中国特色,很有中国想法。
很多人讲打航母,怎么打?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说“打航母就是超音速饱和攻击”,之前苏联的海军舰艇像刺猬一样,像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几百枚导弹,武库舰。但中国人把弹道式反舰导弹研究得很深很透,美国没有搞成,俄罗斯没有搞成,但我们搞成了,而且是用卫星包括其他辅助元器件制导找目标,最后以垂直的方式用几十马赫打目标,谁也防不住。所以当时美国搞出宙斯盾舰,冷战期间美国舰艇在海上想活着,得同时能够防御对方18枚导弹的攻击,现在我们打可不是18枚,180枚都有。所以在压力和动力之间我们处理得特别好,最终让压力转化成了动力。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压力和动力,除了这几个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实力,因为军事装备的发展和我们科技实力的发展是完全相关的,科技实力没有走到这步,你想要研发这个,也研发不出来,对不对?
施洋:以前我们说,“脚踩美帝,拳打苏修”,就是美苏这样大的威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就是祖国没有完全统一,台湾问题仍然存在,从上世纪50年代国民党妄图反攻大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独”势力上升,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干涉台湾局势,对台军售等等一些原因,不断提升台湾的军事力量,这就对我们的装备发展提出了需求,美国人卖了什么武器给你,你必须要研制出比它更先进的武器去压倒它,才能确保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发展,最近这几十年中国制造的上升,我们在军事领域里可选的余地越来越大,比如说像电子设备,以前全国就只有军工体系的几个厂所院校在研制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一个元器件是要靠学校里面的小实验室一个一个地做出来。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要研制一个相控阵雷达,但雷达上有一千个单元,问南京的一个雷达厂所,他们说这一千个单元我们一年大概能生产15个单元,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硬件、通信器件到处都有。
主持人:施洋刚刚说的这个案例,我也问一下杜老师,我们整个军工生产的产业链是不是完备性确实比以前好很多?
杜文龙:像之前我们军工生产材料、结构、技术、工艺都成问题。
主持人:样样都是坎儿。
杜文龙:对,现在我们发现很多难关好像都轻易被突破了,这些年我们生产工艺变化的也特别快,很多先进制造都没有问题,包括现在流行的增材制造、3D打印。关键是武器装备的结构和基础如果到了一定状态,创新发展就很重要,所以总得感觉我们不是在简单地走谁的路,也不是简单地往前冲,没有盲目的冲动。实际上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包括军工体系的进步有两个特点,就是中国的装备从来不是最先进的,但它一定是打胜仗最多的,中国的武器从来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合适的,这两点我们把握得非常完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一周军评:为什么朝鲜能走出自己的技术发展道路
2023-07-30 08:26 -
中俄海军编队通过宗谷海峡进入太平洋
2023-07-29 16:07 中俄关系 -
日本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国防部回应
2023-07-29 11:10 中日关系 -
中俄海军舰艇在太平洋海域联合巡逻
2023-07-28 15:12 中俄军演 -
“乌军投入预备队进行谨慎反攻”
2023-07-28 11:21 俄乌冲突一周年 -
美军面向西太组建新侦察机部队
2023-07-27 13:55 -
什么朝鲜新型武器绍伊古戴上眼镜驻足细看?
2023-07-27 13:20 -
美第二老航母完成部署前演习,将接替“福特”号
2023-07-26 18:09 -
美陆战队成立首个“战斧”发射连,配备无人发射车
2023-07-26 16:17 -
韩消息人士称朝鲜将于27日零时阅兵
2023-07-26 16:16 朝鲜现状 -
西方知道乌军武器不足 但希望乌用“足智多谋”弥补
2023-07-25 16:34 俄乌冲突一周年 -
印度送给越南一艘 32年舰龄护卫舰
2023-07-24 22:32 -
爆炸受损5年后,德国军舰终于等到配件
2023-07-24 16:48 -
汉光军演期间 我军舰抵达台宜兰外海
2023-07-24 10:22 -
韩国武器出口猛增,会成为所谓的“民主国家兵工厂”吗?
2023-07-24 08:45 三八线之南 -
俄称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打击俄军目标
2023-07-24 07:19 乌克兰之殇 -
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圆满结束
2023-07-24 06:53 中俄军演 -
花了超2500万英镑,修了9个月,英国这艘航母终于出坞
2023-07-23 19:00 -
一周军评:两场兵推,揭示“台独”不愿面对的现实
2023-07-23 09:30 一周军事观察 -
中泰空军联合训练圆满结束
2023-07-22 19:11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