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62期:中国航空航天,创新前行
“我们的航天事业,在美西方的打压下而全面崛起。今天中国航天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进入了‘并跑’乃至‘领跑’。”
“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但彰显了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完成,我们将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怎样的中国智慧?”
在东方卫视10月1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62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昂海松教授来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航师生一起探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张维为:
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航师生一起创作这一期的《这就是中国》。南航上了美国的制裁名单,应该说这是一枚了不起的“荣誉勋章”,英文叫作A Badge of Honour,它表彰了南航人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为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事业,做出令美国人惧怕的贡献。
美国今天不自信了,南航已经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了美国,也可以说,我们所有被美国制裁的高校和科技企业都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了美国,这也使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当年针对美国和西方封锁制裁中国时候说过的一句名言: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什么都有了。
美国人始终搞不懂一个简单的事实,它越是打压中国,中国人就越是憋着气,要超越它,而且一定会超越它,这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基因里的东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我们国防科技产业和其它一些产业都有一个说法,美国封锁什么,我们就能生产什么,而且还会有中国自己的独门绝技。我相信最后为中美科技战后悔的将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我们“两弹一星”就是在美西方全面封锁下研制出来的。这种自强不息直至超越的例子太多了,而我们的航天事业,在美西方的全面围剿、封锁、打压下而全面崛起。
十来年前,中国的航天在很多领域内还在“跟跑”,但今天中国航天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进入了“并跑”乃至“领跑”。
我记得十年前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长期驻留仍是遥远的梦,但此时此刻,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正翱翔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太空。
9月17日,我们的宇航员第二次出舱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完成设备与工具的安装,还进行了首次舱外援救验证。航天员通过攻克多种问题和数百次的实验,让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又一次突破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技术封锁,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神舟十四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已成功出舱。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空间站第二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的发射已指日可待。待其发射成功后,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将全面建成,现在空间站的“一”字型构型将变成“T”字型构型,这将是一座“天上宫阙”的完美景象!
十年前,习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年来,我们的航天事业已经独立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太空交会对接的时间从过去的44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7个小时,而航天员驻留的时间已经从过去的十三天增加到半年。
我问了一位南航的航天专家,他说这“一增一减”,代表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今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奔向太空,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在轨道组装建造的大幕。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这个“天上宫阙”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它的背后是一个超级强大的航天保障体系,是我们国家航天整体实力的支持。现在的另一个空间站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共同建造,而我们的空间站完全是以我国一国之力建造的,这说明我们不仅是一个航天大国,而且已经是一个航天强国。在此,我们要向所有中国航天人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探月工程也完成了令人振奋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嫦娥三号成功地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开启人类首次的月背的着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
在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我们的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行驶。我们的首次火星探测通过一次任务,就完成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第一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我国科学家揭示火星浅表结构。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的北斗人连续几代的不懈奋斗,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巨型复杂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的空间基础设施,它无疑是我们航天强国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让我们还是回到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所谓科技战。我刚才说了,我相信最终为中美科技战后悔的将不会是中国,而是美国。为什么?因为国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有争议,在科技发展方面,我们究竟是自主创新为主,还是走国际化、市场化的道路,结果美国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战,使我们看到中国别无选择,我们从上到下都形成了共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这种共识一旦形成,我们有党的领导,有中国的新型举国体制的全力推进,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必将成功。
我们国内还有一些人怕美恐美,好像美国一打科技战,天就要塌下来了,这些人大多是不谙实务而又被西方话语洗脑的少数人。
倒是美国自己的许多智库和学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美国将输掉科技战。比方说,今年6月,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和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华尔街日报》上联合发文写道,在这场芯片竞赛中,美国已处于失败的边缘。
中国的科技实力与中国具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的重要特点。我们在航天、北斗、5G、智能电网、核电、风电、光伏产业、高铁、电动车、歼-20隐形战斗机、战略轰炸机、055大驱(055型驱逐舰)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不少人认为,在科技领域,美国偏向基础科学端,中国偏向于产业端,在应用方面领先。在中美贸易战开始前,有一种论调,认为美国可以把许多产业交给别的国家去做,但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产业根本离不开中国。
我自己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市场规模、服务型政府、能源保障、交通便捷、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工程师和熟练工人队伍?没有的,只有中国有。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从宣布科技战开始,它宣布断供这个、断供那个,但最后很多产品方面还是发了许可证。所谓“全面脱钩”,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至少一千五。当然,我们必须警惕起来,在重大的核心领域,务必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比方说,在潜力巨大的智能汽车领域,一定不能由外国设计的芯片主导。
此外,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的进步也十分令人鼓舞。不久前,日本文部省下边的一个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继前两年中国在“科技论文总数”以及“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篇数方面超过美国之后,今年中国又有一项重要的指标超过美国:在“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顶尖论文篇数上也首次超过美国,名列世界第一。
换言之,这个报告认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有关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全部三项关键指标中,中国均已夺冠。此外,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2月的报告,2021年中国国际专利的申请量也是全球第一。
当然,我们要承认,在不少领域内,我们还暂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还被人“卡脖子”。但综合来看,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召唤下,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最终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航的同学们,你们将是中国航空航天的中流砥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会在你们身上得到传统的传承和体现,祝福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攀高峰、不断前行,实现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努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不懈地追求我们航天梦。谢谢大家!
- 原标题:回顾中国航空航天前行之路,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美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7351例、死亡病例45例
2022-10-16 07:35 美国一梦 -
“宝马拟将电动MINI生产线从英国转至中国”
2022-10-15 22:32 观网财经-汽车 -
“时间到了”?
2022-10-15 22:32 -
华春莹连发20张图:每分钟的中国
2022-10-15 20:12 中国外交 -
纽约地铁一男子要亚裔夫妇摘口罩,结果被怼了
2022-10-15 19:30 -
英媒直播整活儿:特拉斯和生菜谁先完?
2022-10-15 19:15 不列颠 -
外交部:请在乌中国公民撤离转移
2022-10-15 18:24 乌克兰之殇 -
“30岁前不要认真与男人交往”,女孩一脸惊愕
2022-10-15 16:34 -
担心断网,英国推迟部分“华为禁令”
2022-10-15 16:04 华为 -
五角大楼证实:给乌克兰星链买单的事,我们一直在谈
2022-10-15 14:28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外长一语惊人:是我们干的!
2022-10-15 13:25 -
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
2022-10-15 13:21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自称“奉命滚蛋”后,乌克兰急了
2022-10-15 11:42 -
普京:德国政府犯了一个错误
2022-10-15 11:33 俄罗斯之声 -
除了电热毯,欧洲人正买爆中国“过冬八件套”
2022-10-15 11:19 观网财经-消费 -
半岛炮击不断,朝韩互相指责对方“军事挑衅”
2022-10-15 10:51 朝鲜现状 -
英国环保组织对《向日葵》泼了罐番茄汤…
2022-10-15 10:33 -
IMF:欧洲经济前景黯淡,通胀将继续上升
2022-10-15 09:51 欧洲乱局 -
普京:目标不是摧毁乌克兰,目前没有进一步打击计划
2022-10-15 09:47 俄罗斯之声 -
是否将与拜登会谈?普京:没有必要
2022-10-15 08:44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