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洪君:从争创第一到徘徊犹疑——关于新西兰国家及其对华关系的几点认知
(四)
习近平特别重视中新关系。他就任国家主席前,曾两次访问该国,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2014年11月,他以国家元首正式访新,取得极大成功,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此访前夕,在当地媒体发表文章,盛赞“新西兰是太平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勤劳勇敢和热情好客的人民,有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有在世界市场上广受青睐的丰富物产”。当时他特别提及“两幅动人的画面”:一是中国汶川大地震时,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一群可爱的儿童自发组织起来,迎着南半球冬天的凛冽寒风,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进行募捐”;二是后来克赖斯特彻奇市也遭遇了地震灾害,“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驰援参与救援工作,为搜救被困人员贡献了一份力量”。危难关头“两国民众的心始终连在一起,这正是中新友谊的缩影和生动体现”。
在这篇意在指导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磅文章中,习近平指出: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是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牢固基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是两国务实合作快速拓展的强大动力;敢为人先和求同存异是两国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前列的不竭源泉。面对”新形势赋予中新友谊和合作新使命“,他主张通过“三个努力”,即努力打造利益交融新格局,努力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努力提升多边协调新层次,共同构筑双边关系的美好未来。
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与新西兰时任总理约翰.基就双边关系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努力,共同推动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收获更多成果。访问结束时,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时决定年内举行“合作精神—2014”中新澳三边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室内推演以及第七次中新两军战略对话等活动、中国在新设立文化中心、启动双方市长论坛机制。此外,两国还就海关事务、电影电视、教育文化、航空航天、农业园区、南极科考、旅游事务、食药监管、银行业务、农牧产品、电信网络、养生保健、智慧城市许多具体合作项目签署大批文件。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11月19日抵达奥克兰,应新西兰总督迈特帕里和总理约翰·基邀请,开始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图源:新华网)
此次访问后,中新关系呈现全面发展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2015年,新西兰派团出席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并以创始成员身份,向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注资820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成员国。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访新,双方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备忘录。当年5月,新方开始向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发放五年多次签证。位于奥克兰的中国文化中心也开始运行。截至2018年底,两国那已建立38对友好省市关系,中国访新游客超过45万人次。这一年是中新自由贸易协定10周年,两国贸易额也创下了261亿新西兰元新高。相比之下,当年新西兰与美国的贸易额还不到7亿新元。
(五)
2019年是中新旅游年,两国关系的走势依然总体向好。阿德恩总理4月访华时,习近平就不久前该国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再次表示诚挚慰问,同时高度评价阿德恩在国内面临特殊重要议程的情况下专程来华访问,充分体现了她本人和新西兰政府对中新关系的高度重视,同时表示,当前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双方要坚持互信互利原则,不断丰富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方愿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新关系继续“领跑”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
他特别强调,新形势下,双方要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秉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拓展务实合作,中方愿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新投资,新方也应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他提议双方:加快要推进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不断深化两国经贸关系;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中方愿同新方一道,共同推动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筑牢中新关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加强两国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让中新友好深入人心、薪火相传。
阿德恩表示,新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对新西兰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多次“领跑”感到自豪。她期待此访能够加强新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她重申,新西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通过这次访问,双方又签署了税务合作协定以及双边财金对话安排备忘录,签署了两国提升农业合作水平战略规划、科研合作安排的备忘录。这一年,中新贸易额攀升至334亿新元(约合1556亿元人民币),远超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的贸易额。双方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两国关系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情况下,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协议。
李克强举行仪式欢迎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访华(图源:政府官网)
然而,就在人们对中新关系普遍看好,对两国关系未来充满期盼的时候,新西兰社会却开始争论对华关系问题。反对党和某些媒体综合两国关系中的所谓“事件”,特别是新方将中国华为公司排除在5G宽带项目之外、同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五眼联盟”活动,引发中方不满,断言两国关系“跌入冰点”。对此,阿德恩坦承,新中关系“存在一些挑战”,但她反驳了两国关系岌岌可危的说法,郑重表示新西兰“会继续与中国保持牢固而成熟的关系,中国是新西兰的重要贸易伙伴”。她强调,新西兰与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这种差异也存在于我们和其他国家之间。这是两国关系强劲和成熟的表现。我们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这个积极表态,人们对中新关系重回正轨再次充满期待。
但就在此时,新西兰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两面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一位负责通信事务的政府高官7月19日竟公开声称:中国应对2018年年初新西兰微软邮件系统漏洞事件负责。一石激起千重浪,新西兰国内时起时伏的疑华反华声音,再度被激活。喧嚣不已的所谓新冠疫情朔源问题,矛头也被引向中国。中新关系的未来,再次成为两国社会的热门话题。
新西兰是202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国。新方已正式邀请习近平主席与会时对新进行国事访问。但中新关系变得更趋复杂和严峻,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新西兰的压力不断加大,新西兰能否真的从本国和中国的共同利益出发,理性把握和处理中新关系,中新关系到底如何发展,未来发展总体态势如何,两国关系持续演变将对地区和国际事务造成怎样的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于洪君:从争创第一到徘徊犹疑——关于新西兰国家及其对华关系的几点认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阿塔称今天将组建阿富汗新政府
2021-09-03 14:32 阿富汗 -
她怼男记者:你们又没怀孕过
2021-09-03 13:58 美国政治 -
阿塔发言人:英国首相特使称将在未来与新政府合作
2021-09-03 13:49 阿富汗 -
“若美国许诺到德里机场就可前往西方,数十万印度人将涌向机场”
2021-09-03 13:29 印度惊奇 -
菅义伟月底将卸任首相,谁来接棒?
2021-09-03 11:18 日本 -
白宫赶紧安抚
2021-09-03 11:17 -
“中国愿帮阿富汗,对塔利班是个非同寻常的机会”
2021-09-03 10:57 阿富汗 -
“请澳议会进口中国疫苗”,超7800人联署
2021-09-03 10: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媒:最后一位离开阿富汗的美外交官,阳性
2021-09-03 10: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他对华又“失望”了
2021-09-03 10:06 -
“白俄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中欧班列顺利运行”
2021-09-03 10:06 一带一路 -
阿塔称今天将组建阿富汗新政府
2021-09-03 09:56 阿富汗 -
塔利班:中方承诺增加人道主义援助
2021-09-03 08:45 阿富汗 -
美国半年内浪费1510万剂新冠疫苗,卫生专家:可悲
2021-09-03 08:07 -
飓风“艾达”袭击美国东北部,洪灾已致至少45死
2021-09-03 08:07 极端天气 -
白宫:已有31107人从阿富汗撤离至美国
2021-09-03 07:34 阿富汗 -
美国新增确诊138221例、死亡1468例
2021-09-03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阿塔:阿富汗希望继续支持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
2021-09-03 07:06 中国外交 -
欧洲议会通过涉台报告 全国人大外委会:坚决反对
2021-09-03 07:02 -
武契奇:塞尔维亚对加入欧盟已不那么热情
2021-09-03 06:52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2“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5“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