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如初:小布什的火神内阁与伊战爆发
关键字: 布什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局势小布什内阁小布什火神内阁2015年11月10日,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的传记《命运与权力: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美国之旅》正式发售。据《纽约时报》《卫报》等媒体披露,老布什在书中对小布什内阁的两位高官——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点名批评,称切尼是“强硬的蠢货”、拉姆斯菲尔德“傲慢无礼”。正因为他们煽风点火,才误导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
联想到日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接受CNN采访时承认发动伊战情报有误,以及当前俄美为打击IS在中东拉开对峙态势,美国的伊战决策再次成为检讨对象。
虽然老布什有因护犊之心而诿过之嫌,但小布什的内阁官员确实在战前扮演了幕后推手角色。2004年调查记者詹姆斯·曼出版《火神派崛起:布什战争内阁史》, “火神内阁”成为小布什内阁代名词,注脚为“保守主义鹰派”。
(封面插图,前排左起:拉姆斯菲尔德、切尼、鲍威尔、赖斯;后排左起:沃尔福威茨、阿米蒂奇)
按照詹姆斯·曼的说法,“火神”是古罗马“火、货币与金属锻造之神”,代表权力、顽强、坚韧和耐久精神。小布什政府的火神内阁包括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珀尔、副国务卿阿米蒂奇。
其中,拉姆斯菲尔德、切尼和沃尔福威茨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大多具有强有力的学术背景,力求把美国的影响扩大到第三世界。一方面,火神内阁相信自己在越战失败后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军事实力的中心作用及其效能。没有什么比一场全面入侵更能展示美国军事实力上升。另一方面,入侵伊拉克反映火神内阁固持的信念,即美国是一支善的力量。他们将伊战涂上玫瑰色彩,认为这是在整个中东传播民主的第一步。
火神内阁
沃尔福威茨虽然在官阶上比不上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却是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下属。他还是康奈尔大学本科生时,就是以施特劳斯学派二代掌门阿兰·布鲁姆为核心的“碲化物协会”成员,而在博士阶段,又得到施特劳斯亲授。列奥·施特劳斯是现代保守派运动的一尊偶像。此外,沃尔福威茨还曾师从于核战略家艾伯特·沃尔斯泰特,并与当代学界炙手可热的福山是同窗。
沃尔福威茨
作为施特劳斯门徒,沃尔福威茨坚信,一个领袖人物需信仰坚定,敢于与“暴政”作斗争。推广至外交政策中,沃尔福威茨强调要推翻暴政、谴责邪恶;他认为专制制度的运作从根本上不同于民主制度。据福山后来回忆,在沃尔福威茨看来,道德原则比稳定或者国家利益更重要。即便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打破中东政治力量平衡,但重要的是可以追求沃尔福威茨心中的价值观与政治自由。
拉姆斯菲尔德出身行伍,在美国海军取得军衔,几十年来一直主张保持美国的军事力量,深深怀疑军控和其他形式的妥协政策。早在1975年初,拉氏就已跻身白宫决策层,他联合切尼控制了福特总统白宫工作班子和国内政策,把总统的副手排挤到一边,个人官至国防部部长;同年,他们开始削弱基辛格及其盟友副总统洛克菲勒的权力。1975年底和1976年拉氏从正面挑战基辛格,反对与苏联缓和政策。伊战前,拉氏正沉醉在新世纪美国“军事变革”(military transformation)的振奋阶段,急于寻求一个实地战场操练自己的军队。
拉姆斯菲尔德
老布什在书中特别指出,切尼给小布什做副手时“简直变了一个人”、“异常强硬”。据詹姆斯·曼观察,切尼的人格特点是“官越高,就变得越保守”。换言之,在官阶较低时,隐藏较深。切尼33岁进入福特总统内阁,起初只干些打杂的活儿,如给拉姆斯菲尔德看门、负责邮寄圣诞卡的名单和修理白宫下水管道。但他从琐碎中获得信赖,慢慢爬到顶层,最终得势。
切尼异常保守的意识形态在默默无闻时也有过暴露。1975年,切尼极力主张福特总统接见被流放的苏联作家索尔任尼琴,甚至发出一份措辞严厉的私人备忘录,抨击基辛格取消接见以维持美苏缓和关系的建议。相比福特与老布什执政时期,切尼在小布什内阁更能放开手脚,也更自由地表达其坚定的保守派观点。
切尼
鲍威尔因其越战老兵的经历,对战争态度相对谨慎,但算不上是温和派。伊战前,鲍威尔强调原则上不反对军事干涉伊拉克,重要的是择机而动、拉拢盟友、避免单干。这与所谓“鲍威尔主义”的战争主张一致:战争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美国公众的支持和压倒敌人的力量。同时,鲍威尔对于走上战场的都是较贫穷、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美国人这一现象深感不公平。
鲍威尔
火神内阁最年轻的骨干成员赖斯,是唯一的黑人女性、苏联问题专家。起初赖斯在小布什内阁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在其第二任期又被提拔为国务卿。赖斯深受小布什重用的很大原因在于她对总统忠诚,善于将总统意志转为政策。她是推动起草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人物,该战略奠定了先发制人战争的框架。
赖斯
火神内阁的职业生涯横跨一个重大的变化:上半部故事是冷战结束,下半部的主题变成恐怖主义。在过渡时期,他们见证了苏联解体与亨廷顿笔下的民主第三波,当科索沃战争期间塞尔维亚爆发推翻米洛舍维奇的“推土机革命”时,他们见证了政体转型的可能。在成功案例的鼓舞下,他们看到对伊拉克施压促其政体转型的机会。沃尔福威茨、切尼、拉姆斯菲尔德、日后小布什的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珀尔都是新保守派组织“新美国世纪计划”(Project for a New American Century)成员。在此期间,沃尔福威茨在保守派舆论重镇《每周标准》(Weekly Standard)合写了一篇关于“如何铲除萨达姆政权”的文章。1998年,他们又联合拉姆斯菲尔德、珀尔发表一封致克林顿总统的公开信,建议克林顿将推翻萨氏政权纳入外交政策。
1996年,珀尔、日后小布什的国防政策副国务卿费斯、日后切尼的中东顾问乌木瑟尔联合执笔《彻底决裂报告》(Clean Break Report),向以色列勾勒出推翻萨氏政权的计划,以此作为促使中东地区更友好的战略重点。因此,早在火神内阁组建前,他们就已充分谋划对伊作战计划。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们反复建言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无效,保护美国及其盟国不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唯一方法是推翻萨氏政权。最终,国会通过《伊拉克解放法》,决定向伊拉克流亡分子提供资助,鼓励这批人去推翻萨达姆。直到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提供由美军亲自推翻萨达姆“暴政”的契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45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1“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0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52“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6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