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教授:80%的高科技企业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在技术以外
最后更新: 2021-05-25 21:46:57我们在罗斯博格孵化器里面做了最早期的成果,2003年非典爆发,我们找了各路科学家头脑风暴,计算机科学家跟我们讲,你们可以把计算机在网络上连起来,设计非典的药物,这是云计算最早实践案例之一。我们当时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成立公司,为什么?因为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我们的理念是要“解决问题,影响社会,帮助我们所爱的人”,这是我们一贯的原则。如果你能解决问题,达到影响社会的程度,那么它的商业回报一定是有的。
在罗斯博格孵化器里面我们孵化了多家公司,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特点是我们都是首创,从来不做me too或者me better,所有的都是首创,全世界第一个核心技术。第二个特点,我们百分之一百成功。除了四家独角兽企业,其他的也都是成功的。
一个例子是,罗斯博格孵化器孵化了世界第一台基因测序仪和世界第一台芯片测序仪,后来分别卖给了罗氏公司和赛默飞公司。目前全世界60%以上的临床测序用我们的仪器。以前测序已经可以测,但是它的成本太高。测序仪的研发使成本下降了千万倍。如果以前是10万美金买一辆宝马,现在一美分就可以买,所以可以广泛使用。
新建的另一家公司是做掌上智能超声波仪。以前的机器非常大,操作非常不方便。另外病人到医院,医生拿了听诊器听,然后告诉你心脏有没有不正常。我觉得这个太难了,因为需要经验,需要培训。我们研发的第一个手提超声波仪,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用人工智能判断,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批准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品。我们也非常欣慰,美国有十万个医生订,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已经批准,再过一些时间你到医院,会看到医生脖子上挂的都不是听诊器,而是我们的掌上智能超声波仪,这是改变医疗现状。这也会进入中国,可以帮助乡村医生,也可以家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推动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一条主线,就是智能手机,或者叫“我的信息我作主”。亲朋好友的联系都在这里,查信息买东西都在这里,改变我们整个生活的现状,而且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的健康我做主”。如果你的健康情况能够自己控制,那岂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所以我们手提超声波仪家用,家用测序仪,各种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市场无比大,作用也是无比大,创新也是无比大,对老百姓生活改善也是无比大。
再讲个案例。现在所用的西药里面,50%以上是从以前天然产品里面来的,比如说青蒿素。从屠呦呦团队知道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到找到青蒿素分子,然后再化学半合成、全合成青蒿素分子,才能真正变成药。这个历程走了三十年时间,太长。因为一个天然植物里面有几千上万个分子,你怎么知道哪一个有效?找到有效分子之后再来合成也是很难,几十上百个药物化学家折腾三到五年,折腾出来就行了,折腾不出来放弃,太难,成本无比贵,怎么办?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和代谢组学结合起来,把小分子找出来。找出来之后,不是让药物化学家团队来合成,因为这个植物里面本身就能合成这个东西,只要把植物里面合成小分子的酶基因找出来,然后放到酵母中发酵生产就行了。人工智能加遗传学,结合起来,整个路都走通了。
第二部分结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当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后,这将是全球最猛烈的一波科技革命。这波科技革命我们要参与其中,更上一层楼,最后来引领这一波科技革命。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学到的经验。我们实际上是组织起来的深度孵化,这个组织起来的深度孵化是什么呢?我们不是靠国家意志,也不是靠组织力量,是靠市场利益结合起来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组织利益共享的联合攻关团队。
比如你要做一个手提超声波仪,要有生物医药的专家,要有懂电子的,还要懂市场产品设计,还要懂美化,各方面结合起来利益共享。而且靠发明技术的科学家来组织团队往往难以做到利益共享。没有利益共享怎么会有动力?所以组织团队是我们来组。
前面最关键的就是项目的判断,核心的是需要做过转化的科学家和成功高科技投资过的企业家一起来进行判断。判断之后,来组织全方位的攻关团队。商业计划是我们做的,组织全方位攻关团队也是我们做的,然后我们来提孵化器,提供场地设备。还有软平台,要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商业模式的构建,商业谈判的人才,法务以及整个软平台,这是另外一帮人来做的。
我们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因为科学家只要关注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就行了,其他一切东西由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做,从融资、商业计划到最后商业谈判、退出机制等等。要不然科学家要从头到尾学一学,你要想要学多长时间?
我自己是很偶然的机会,这有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成本太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出来。80%的高科技企业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在技术外面的东西,最迫切的是需要一个软平台。
我非常欣慰上海科技交易所的成立,因为这种信息的交流实际上美国是没有的,完全是靠投资者、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自己来碰撞。这是中国政府最厉害的地方,看到不足,立足于中国的现状来创造出机制,提供这个平台来推动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和机制。
西湖大学是一所比较特别的大学,短短几年,全球有一万三千多博士和博士后申请来西湖大学工作。我们招收了157位一流的教授,其中14位讲席教授。我们也期待这些科学家能做出来原创的成果,为中国的发展,为未来中华民族引领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邢晓楠 
-
研发超音速客机筹资失败,美国公司面临破产
2021-05-23 17:02 -
月球上多了8个中国地名: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
2021-05-22 16:54 嫦娥奔月 -
微软将基本淘汰IE浏览器,明年6月15日起暂停支持
2021-05-20 19:58 产业万象 -
俄日卫星在太空“擦肩而过”,最近仅相隔200米
2021-05-20 18:15 -
“中国天眼”新发现201颗脉冲星
2021-05-20 11:33 天文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推迟发射,时间另定
2021-05-20 01:27 航空航天 -
碳减排,华为约束供应商、产业链
2021-05-19 22:44 大公司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全系统准备就绪
2021-05-19 19:56 航空航天 -
“悟空”号绘出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线能谱
2021-05-19 19:02 航空航天 -
看!祝融号传回第一批火星影像
2021-05-19 18:35 航空航天 -
华为鸿蒙系统硬件生态品牌升级为HarmonyOS Connect
2021-05-18 10:37 大公司 -
滴滴与广汽埃安战略合作,全速推进量产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
2021-05-17 17:41 -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最高能量光子
2021-05-17 11:33 科技前沿 -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今明两年要11连发
2021-05-17 08:19 航空安全 -
“中国的加冕时刻!”
2021-05-15 16:49 航空航天 -
俄航天局祝贺:这是巨大成功
2021-05-15 14:35 航空航天 -
“祝融落火”,NASA发来贺电!
2021-05-15 09:32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021-05-15 08:40 观察者头条 -
刘鹤主持会议,讨论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2021-05-14 20:31 政策风向标 -
天问一号将于15日凌晨至19日择机着陆火星
2021-05-14 17:4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1“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1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23“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
特朗普夸口:特鲁多说了,没美国就没加拿大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