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教授:80%的高科技企业失败的原因不在技术,在技术以外
最后更新: 2021-05-25 21:46:57导读中国科技企业为何难以孵化,科技成果如何快速转化成产品服务于公众?
4月28日,在上海技术交易所举办的高标准技术市场建设生态大会暨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启动会上,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在演讲中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钱到纸,再从纸到钱的过程,科学家和产业界的结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战胜这个挑战,需要政府软平台的搭建。
观察者网经授权整理发布。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教授在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启动会做主题演讲
【整理/观察者网 邢晓楠】
许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尊敬的来宾、领导同台讨论,也祝贺上海科技交易所,因为这确实是在中国大地上用特别方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从钱到纸,再从纸到钱。这样一个周期是什么意思呢?给科研经费,科学家来做研究,研究出成果,写成论文,文章发表后,钱变成了纸。
但是怎么样把科技成果再转变为核心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再把纸变成钱。这实际上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也是近代社会最重要的核心周期。只有这个周期转起来,才能够真正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代人类社会,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1771年,英国用水利开始纺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到1825年发明蒸汽机、铁路运输,到1886年汽车引擎的发明,到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再到1939年的计算机,一波一波的科技革命浪潮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看到的,像微软、脸书、苹果、谷歌、阿里巴巴,都是现在计算机网络科技革命的产物。谁驾驭了科技革命的浪潮,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个人的作用就能够发挥最大,国家能够引领地球上的文明。如果你没有驾驭这个科技革命的浪潮,那么你的作用就比较小。
接下来的科技革命是什么呢?1972年,以分子克隆为标志的生物科技正在兴起,正在开始进入快速产出期。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以前一代人就在一个科技革命浪潮里面,现在一波科技革命浪潮还没有完成,新的一波又来。以深度学习为标志的人工智能,过了三十年的缓慢孵化器,已经进入产出期。
新科技开始的时候,是缓慢的孵化,主要是科技的投入。到快速产出的时候,社会的资本才结合起来,快速的推动,影响社会,影响产业。到六十年左右的时候,技术趋向于成熟、产业开始垄断,这时候就没有太多的产出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趋向平稳。一波一波的科技革命浪潮,到目前为止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在这个大规律下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现况。改革开放40年,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五亿多人从贫困线上解脱出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奇迹,了不起。
但是,企业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有核心技术创新,从0到1。什么是核心技术?谷歌的搜索算法、苹果的电脑、智能手机、华为的5G通信,这是从0到1。另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从1到100。比如亚马逊,最早的网商。阿里学习了亚马逊的网商,结合中国市场是商业创新。第三个是生产的创新,小米、华为,生产手机,这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占领市场,这也还是从1到100。我们真正缺的是什么?是从0到1,创新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来。
这里的难点在哪里?核心技术创新我们有没有经验?有的,两弹一星、登月计划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在非常薄弱的科技基础下,能够走到前面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组织起来的力量。国家利益先导、政府管理、联合攻关,各路精英组织起来,结合国家目标、成功经验,最后非常成功。但是它的弱点是什么呢?它是不计成本的。对大多数要推向市场的产品,这样的方式不成功。
为什么不成功?如果这个东西推向市场,一定是要市场引导的,要看市场是不是认可。如果不是国家利益组织起来的话,怎么来联合攻关?一定是要利益结合起来。如果利益不结合起来,那联合攻关攻不成,只靠理想是不成的,利益怎么分配?
还有一个问题,500多万留学生到外面去学习,基本上都是学了从钱到纸,在基础科研单位里面学习做科研,很少真正在创新科技企业里面工作。而且在创新的科技企业里面也主要是在基层,而不是设计和管理层,所以我们缺乏经验和人才。
怎么样从钱变纸,实际上有两个组成部分。科学家的优势是什么?前沿灵活。特点是什么?自由探索。科学家做到哪里是哪里,发表一篇文章就是一篇文章,不是目标导向的,是灵活探索的。另外,科学家是个人英雄主义,永远是鼓励科学家独特创新,基本不鼓励团队合作。科学家不熟悉市场配套转化,从市场、资金到管理、知识产权,连自己这个项目是否有可能转化都不能准确判断。每个教授出来都讲我这个最厉害最有用,实际上有可能这个东西一百年以后才有用。这是科学家的特点所决定。
产业界最大的困难在哪里?是发现和认定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首先,信息不畅通你怎么知道有什么科技成果?有了科技成果,能不能转化,到底是一百年后才能转化还是五年后能转化?
产业界的好处,一是目标明确。一定是针对市场需求,目标导向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二是产业界一定是联合攻关的,不像科学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业界遇到的困难是科学家很难管理。因为科学家总是觉得自己最厉害,别人怎么管?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不单单是全世界的矛盾,中国因为尊重学者的传统,使这个矛盾尤其突出。怎么样才能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解决从钱到纸的问题?
我在美国耶鲁大学教了25年的书,2018年全职回到西湖大学。我的实验室做生物科技技术和基础科技研究。除此之外我跟我的合伙人在耶鲁大学边上建了一个孵化器,罗斯博格研究所,这里面我们孵化了十家公司。2017年,我决定要回来跟施一公老师办西湖大学,所以转回来在上海建立了领智孵化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的事情,也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邢晓楠 
-
研发超音速客机筹资失败,美国公司面临破产
2021-05-23 17:02 -
月球上多了8个中国地名: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
2021-05-22 16:54 嫦娥奔月 -
微软将基本淘汰IE浏览器,明年6月15日起暂停支持
2021-05-20 19:58 产业万象 -
俄日卫星在太空“擦肩而过”,最近仅相隔200米
2021-05-20 18:15 -
“中国天眼”新发现201颗脉冲星
2021-05-20 11:33 天文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推迟发射,时间另定
2021-05-20 01:27 航空航天 -
碳减排,华为约束供应商、产业链
2021-05-19 22:44 大公司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全系统准备就绪
2021-05-19 19:56 航空航天 -
“悟空”号绘出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线能谱
2021-05-19 19:02 航空航天 -
看!祝融号传回第一批火星影像
2021-05-19 18:35 航空航天 -
华为鸿蒙系统硬件生态品牌升级为HarmonyOS Connect
2021-05-18 10:37 大公司 -
滴滴与广汽埃安战略合作,全速推进量产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
2021-05-17 17:41 -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最高能量光子
2021-05-17 11:33 科技前沿 -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今明两年要11连发
2021-05-17 08:19 航空安全 -
“中国的加冕时刻!”
2021-05-15 16:49 航空航天 -
俄航天局祝贺:这是巨大成功
2021-05-15 14:35 航空航天 -
“祝融落火”,NASA发来贺电!
2021-05-15 09:32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021-05-15 08:40 观察者头条 -
刘鹤主持会议,讨论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2021-05-14 20:31 政策风向标 -
天问一号将于15日凌晨至19日择机着陆火星
2021-05-14 17:4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7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0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