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大片田地抛荒,中国粮食安全如何保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一些国家暂停粮食出口,引起整个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普遍担忧。
这种担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近些年农村普遍抛荒的现状。但是从每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的粮食产量已实现十几年的连增,可见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还很强,粮食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农民都不种田,那问题可不小。笔者在H村观察与访谈时发现,春耕进行时,村庄中农民较强的种田意愿并没有转化为积极的种田行为。原因何在?
笔者试图从产粮地位的历史变迁与当前村民的买粮态度切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地区的调查经验,思考农业前途与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产粮地位的转变与当前村民的买粮态度
H村位于鄂东南地区,北靠海口湖,南倚幕布山脉,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全村400户人家,户籍人口2300人,中老年人基本留守村庄,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根据对干部的访谈得知,H村种田户并不多,90%的村民成为买粮户,粮食主要依赖于市场供给。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村庄逐渐从粮食输出地转变为粮食输入地。
在集体时期,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村庄的粮食主要以输出为主。当时水稻的产量约400斤/亩,每年水稻输出约20万斤,留下的部分非常有限。而村民生活艰苦,主粮是红苕,处于一种“吃也吃不饱,饿也饿不死”的状态。
1981年分田到户后,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水稻产量也从400斤/亩增加到550斤/亩。按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原则,没过几年,村民的温饱就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986年前后,村民进城务工的情况开始零星出现,但还是以在家务农为主。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了田,抛荒很少见。依靠着人均不足0.5亩水田,村庄的粮食输出也达到约十几万斤,农户基本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甚至有余粮。
2003年前后,村民进城务工比较普遍,种粮户大大减少,开始出现大量差田抛荒和良田流转的情况。此时水稻基本上没有输出了,甚至开始需要外面市场供应。买粮户就此大范围出现,村庄小卖部抓住商机开始采购粮食销售。
2010年,随着土地的大范围流转,村庄种粮户进一步减少。目前村庄种粮户不超过15户,村民几乎都成为买粮户,买粮吃早已在村庄中形成了共识。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或读书的村民留守在村时间延长,为此出现过短暂的粮荒。据说村小买卖部运一车粮食回来,很快就销售一空。不过村民说,“这只是特殊情况”,他们相信“真到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商店不卖,国家也会管”。
二、水田的非粮化与村民无田可种
H村耕地约1300亩,其中水田约700亩,不过发展到今年,可供种植的水田面积不足100亩。全村目前只有十几户种田户,且以中老年人为主,人均种植面积普遍在2~3亩之间,少量不足一亩,最多没有超过10亩的。
那么,剩余的水田哪里去了?我在调研后发现,大部分水田被用到4处地方:
一是水田抛荒或湖田变鱼池(约有150亩)。
大跃进期间,毛泽东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农村掀起一波开荒种田的热情。村庄以生产队为单位到处围湖种田,客观上增加了水田面积。但在分田到户后,这些湖田因地势低、种植条件差等原因被逐渐荒废,有的在九十年代被私人化,挖成几个大鱼塘发展养殖业。
二是被大面积地用于建房(约有200亩)。
1981年分田到户后,路边的水田都被分给各家耕种。在集体时期,村民是不允许在水田上建房的。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建房需求也快速增加。在土地管理部门缺位情况下,以2000年和2010年为时间节点,村庄掀起两次建房高潮,村组级公路两侧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居民宅。据老干部讲,这些宅基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体时期最好的水田。
三是被廉价出租给苗木基地老板(约有300亩)。
出租方主要为两类家庭,一是外出务工,家里无劳动力的农户。他们认为与其抛荒或者免费流转,不如出租给老板,省事还能获得租金——每年能获得200元/亩的租金。二是想种却无法种的农户。由于四周水田出租种植苗木,破坏相邻水田的水利,导致部分村民无法继续耕种,只能勉强出租。
水田被用于种植苗木(作者供图)
四是部分水田被改为旱地种植(约50亩)。
由于水利体系的被破坏,以及粮食价格的低廉,如今种田不划算,甚至经常会亏本。于是农民就将田改为旱地,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如油菜、芝麻、小麦等。
水田非粮化后,想要重新恢复,就比较困难:首先,姑且不论湖田私人化,一旦挖成鱼池,想要恢复,成本很高;其次,水田被用来建房,已被严重破坏,不可能恢复;再次,种植苗木,既改变土壤性质,也破坏水利体系和田界,即使合同到期,短期内恢复如初也不容易;最后,水田改旱地容易,相反则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警方通报女童被骗走杀害案:嫌疑人系刑释人员,已刑拘
2020-05-11 07:09 -
母亲节也不安生,港警带走多人
2020-05-10 23:00 香港 -
安徽3名未成年人轮奸未满14岁少女,被判3年半至4年
2020-05-10 22:05 依法治国 -
人大代表:建议刑事责任年龄起点降至13周岁
2020-05-10 21:41 依法治国 -
李克强对云上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2020-05-10 21:04 -
辽宁新增病例行程公布:为舒兰关联病例
2020-05-10 21: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杭州公布幼儿园开学时间
2020-05-10 20: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增强困难群众对疫情影响的抵抗力
2020-05-10 19: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八方面系统梳理中国战“疫”成绩 习近平强调这三条“时间线”
2020-05-10 19: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20-05-10 19: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邮政管理局:快递员未按消费者意愿投送,可投诉
2020-05-10 19:21 -
-
辽宁新增1例本土病例
2020-05-10 1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武汉东西湖区调整为中风险
2020-05-10 17: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吉林省委书记:舒兰疫情非常严峻,必须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2020-05-10 16: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品牌日,习近平“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指明方向
2020-05-10 16:1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研究生被导师刁难坠亡?中传回应
2020-05-10 16:18 -
外交习语 | 两天三次,习近平“电话外交”谈了什么
2020-05-10 15:0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金句
2020-05-10 15: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江苏网信:下架懂球帝等49款违法违规APP
2020-05-10 14:32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56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36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4“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1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