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农户养猪的合理性在哪?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016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明,猪粮安天下,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食品。可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养猪业的有机衔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规划》进一步提出生产目标: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化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不断提升。效率目标: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的直接影响,生产目标与效率目标都受到影响,全国存栏生猪数量快速下降,存栏生猪产能不足,生猪出栏率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出现缺口,进而引发全国生猪价格一路飙升。根据相关数据,从2月的18元/公斤涨到9月的约34元/公斤,同期价格为20元/公斤。其中前四个月,相对稳定,仅上涨3.44元;后三个月上涨13.24元。
2016年,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根据中国养猪网,截止9月14日,全国生猪批发价格均价达到27.87元/公斤,广东均价32.34元/公斤,惠州市最高达到33.42元/公斤。目前生猪批发价格略有所下降,但依然很高。生猪价格早已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21元/公斤。由此可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养猪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是灵丹妙药。市场化改革更多是依靠大型养猪企业,在推动养猪规模化的同时,也面临市场失灵的重大风险,极易引起市场恐慌。因此,笔者根据调研的经验,从一个村庄的养猪业的历史变迁角度,认识与“三农”相结合的不完全市场化的中小型养猪户与散养户的优势,从而理解养猪业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一、C村的养猪历史变迁
C村位于鄂东南A镇的最西部,与千年古镇B接壤,南依靠J山,北邻E湖,一条公路自西向东贯穿C村全境。目前C村约有340户,2300人,长期留守人口1100人,耕地1000多亩。作为A镇的养猪大村,C村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相伴的是养猪业的改变。便于理解,根据养猪类型、养猪主体和养猪规模三个要素把C村的养猪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普通农户为主的散养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1982年C村分田到户,村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以村集体为主的集约养猪模式逐渐淡出村庄的历史舞台,形成以普通农户为主的散养模式。从养猪主体看,涉及家家户户,几乎找不到不养猪的现象;从养猪的规模看,并不多,一般养2—3头。
第二个阶段,以留守农户为主的小型规模养殖模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2000年以来,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形成了以“半耕半工”的家计模式。养猪业已发生改变,从养猪模式看,不再是单一的散养模式,而是产生了小型规模养殖模式,当时有2—3家;从养殖主体看,主要是以45—70岁的中老年的留守群体,家家户户养猪的历史亿不存在;从养殖的规模看,一方面,散养户的养殖规模依旧保持2—3头,另一方面小型规模养殖规模达到5—8头,而且其中包括1—2头母猪,用于猪仔繁殖。
第三个阶段,以中农为主的中型规模养殖模式。2007年以来,“半耕半工”的家计模式更加凸显,养猪业也变化,从养猪主体看,存在三种类型:一是散养户。数量进一步减少,只有100户左右;二是小型规模户。数量继续增多,达到4—5家;三是中型规模户。最开始中型规模户只有2户,一户养殖20多头,一户养殖40头。由于猪价低迷以及猪瘟风险等因素,2—3年就退出养殖市场。
2012年,中型规模户达到5家,养殖规模是从最初母猪养殖开始,逐步扩大规模,截止2019年2月份,C村养殖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型规模养殖户,总计6户,规模在50—100头之间的有4户,年龄处于60—70岁;在100—150头之间的有2户,年龄处于50—60岁之间;二是散养户,总计不超过10户,年龄处于60—70岁,养殖规模在1—2头。同样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C村的养殖户的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
散养户的生猪几乎全部死亡;中型规模养殖户的存栏生猪为了降低损失,一部分趁非洲猪瘟还未完全蔓延时,在上半年以7.5元/斤的低价通过市场销售处理;另外的一部分,由于乡镇府的要求而活埋。目前中型规模养殖户目前只剩下一家,存栏生猪50头左右,主要是中号猪;还有一家养殖10几头小号猪。虽然存栏生猪基本全部处理,但是养殖户的种猪并没有卖掉。
综上所述,本节立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从养猪类型、养猪主体和养猪规模三个要素描述了C村的养猪业的历史变迁的三个阶段。这种历史变迁并不是农户被动选择的过程,而是农户理性选择的过程,是逐步适应农村实际、农民需要和农业发展的过程。
二、与“三农”相结合的理性养猪模式
农民并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有多少粉做多大的包子;小打鼓,小划船”。C村养猪业的历史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理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投入成本,最大化经济收益;二是降低市场风险,最稳定扩大规模。具体为四个层面:一是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二是实现与农业种植结构与规模有机结合;三是实现与农村住宅格局相互匹配;四是实现与农村猪肉市场有效对接。
从劳动力利用看,其主要是以夫妻为主。种养结合的模式,实现劳动力与养猪业有机结合,劳动力得以充分利用。受到水稻种植技术成熟程度与机械化使用程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结合的比例是存在差异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更多的局限于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的种养模式更多的是呈现夫妻分工的模式,农业生产更多的是以男劳动力为主;而养猪业更多的是以女劳动力为主。
出生在大巴山贫困农家的胡娟,辞掉高薪工作,离开大城市返乡创业,她投资200万元,建起养猪场开始养猪,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东方IC)
后期由于水稻种植技术成熟化和机械化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简单化,一年从事水稻生产时间与管理大大缩短,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农业劳动力去过密化,从数量看,主要通过进城务工被吸纳;从质量看,主要转移到种植与养殖业,如养猪业等。
对于养猪业群体而言,一部分既保持原有的养殖模式不变,属于老人养猪;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出现,属于中农养猪。规模化养猪业成了吸纳劳动力的重要的渠道。这时的劳动力呈现的夫妻合作的模式,农业生产与养猪都是夫妻合作的模式。
从具体投入时间看,原来养猪规模小时,妇女主要是负责一日三餐的喂食,一次10分钟左右;而在规模扩大之后,养猪从副业逐渐成为主业,夫妻合作更明显,单个人很难完成各项工作,投入时间明显增多,一个100头规模的养猪户,一是一日三餐喂食,一餐喂食1个小时左右;二是猪栏卫生打扫冲洗,每次1个小时左右,通常周期是2—4天;三是打疫苗等,一次需要两个小时,全部打完需要几天,正常2次/年。
从农业种植结构与规模看,为猪食提供来源。猪食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剩下的残羹剩饭;二是各类农产品,如玉米、小麦、红薯、米糠以及猪草等;三是市场饲料,如豆粕、鱼粉等。从种类与数量看,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以猪草、红薯和米糠为主,残羹剩饭为辅。分田到户后,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一分三分地,户均不超过十亩。从种类看,农业种植主要是种植水稻为主,旱地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小麦、油菜、花生等。
从数量看,其主要是满足家庭人口的生活需要,而不是用于猪食,因此还需要路边、湖边打猪草,用于满足猪的需要;第二阶段,种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猪草退出猪食行列,从数量上看,随着养猪规模增大,猪食需要增多,相对应农户土地的自发流转出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用于生产玉米、红薯、小麦等猪食类农产品,从而实现种植结构和规模的改变;第三阶段,养猪的规模更大,由于夫妻两的劳动力有限,土地种植农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从种类看,一方面既依靠传统的猪食类农产品,另一方面增加生猪饲料,如鱼饲料、豆粕等,饲料具有市场化的趋势;从数量看,由于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耕种更多的猪食类农产品,农户流转的耕地规模达到15—25亩,如目前有一家中型养猪户,种植12亩玉米, 年均产量650斤/亩,成本投入包括玉米种20元/斤, 60元/亩、肥料140元/亩、耕地120/亩,总计320元/亩。按照市场价玉米1.2元/斤,可节省460元/亩,总计共5520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
2019-10-12 07:32 -
港媒恶意剪辑“马蹄露被打”视频,外媒记者还原真相
2019-10-11 22:10 香港 -
李克强主持国家能源委会议:加快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
2019-10-11 21:16 能源战略 -
港中大女生称遭警察“性侵” 港警:未接到投诉,望事主报案
2019-10-11 19:31 香港 -
习近平抵达印度金奈 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2019-10-11 19:23 中国外交 -
这个国家与我国建交后总理首次访华到沪访问,李强会见,推进双边地方合作
2019-10-11 18:44 上海观察 -
澳高官妄指“干涉内政”,外交部:不要什么事都泼中国脏水
2019-10-11 18:34 -
港多家商户遭勒索,被要求用比特币援助暴力示威“赎罪”
2019-10-11 18:28 香港 -
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印度
2019-10-11 17:09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印度
2019-10-11 17:05 中国外交 -
刚复会就闹事,2反对派议员遭驱逐
2019-10-11 17:03 香港 -
外交部再谈NBA事件
2019-10-11 16:43 -
纳斯达克CEO表态“限制中概股”:以开放态度对待上市企业
2019-10-11 16:41 中美关系 -
李国庆,说好不哭的呢?
2019-10-11 16:05 -
高铁引入外资首单!科威特主权基金等24亿入股济青高铁
2019-10-11 16:01 高铁世纪 -
“两年前发文担忧无锡高架安全”作者:并非事故桥
2019-10-11 15:50 安全生产 -
一语成谶!无锡高架侧翻后,两年前的文章刷屏了…
2019-10-11 15:34 -
事故后发无关内容遭质疑,@无锡发布:有通报会第一时间发布
2019-10-11 14:26 -
港理工讲师遭学生围堵辱骂5小时,反被调离教职
2019-10-11 14:25 香港 -
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19-10-11 14:16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