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争端没有快速解决方案?无法排除武装冲突可能?
如果真的爆发武装冲突,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现在的情形已非2001年“撞机事件”可比。一旦爆发武装冲突后果将更加严重。[全文]
-
中国应向菲律宾提交限期撤离仁爱礁“时间表”
有美国学者对中菲在仁爱礁问题至今没有找到妥善处理的办法而如此消耗精力表示难以理解。仁爱礁对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以及对南海周边国家来说,是一个仍在流血的伤口,必须考虑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把“血”止住。[全文]
-
南海历史集体记忆需要正本清源
随着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势力在南海研究的历史与法律问题上的“合作”与勾连日益紧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认知战”“舆论战”“法律战”挑战已经非常严峻。南海叙事构建和话语权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中国有效维护南海权益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文]
-
美国是南海形势升温最大推手
针对中国的“多边安全机制”在南海地区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些安全“小集团”都是以中国为假想敌。[全文]
-
谁是南海的麻烦制造者?中国和地区国家心里都有一本账
美国一方面声称自身在南海有关争议上不持立场的同时,指责中国采取“灰色地带战略”胁迫周边国家;另一方面又以“选边站”为导向,并巧妙运用“灰色地带战略”全面否定和对抗中国的权利主张。[全文]
-
美国搞南海台海联动,中美关系的“护栏”要怎么装?
中美两国甚至还应该建立领导人热线电话。1962年美苏导弹危机,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谁也不愿看到这个场面;那时双方只能通过媒体隔空喊话或使馆传递信息,往往需要几天时间;于是,1963年美苏在日内瓦达成美苏热线协议,专门建了两条海底热线,确保领导人能在第一时间直接通话。[全文]
-
中国咄咄逼人了吗?西方只是更习惯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美国不应该把“昭昭天命”奉为与他国相处的尚方宝剑,幻想和迫使中国接受其预设的发展路径和行为模式,而是应该学会在多样化的世界中与别国和谐共处,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主权、安全、发展的合理利益诉求,适度控制其“霸主”欲望。[全文]
-
美国在南海不依不饶跟中国叫板,有这么几个动机
拜登与特朗普的显著不同在于,他会更依托盟友和美国主导的多边机制。原来南海“航行自由”和军演多是美国一家为主,现在拜登要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都拉进来,英国、法德也都已表态。美国在传递一个信息:我美国不是在跟你中国单打独斗。 [全文]
-
新发展格局下琼州海峡通道建设再思考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启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二选择,更是破解长期制约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咽喉瓶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的紧迫举措。[全文]
-
美国自己对号入座,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
此次试射“航母杀手”,美媒很自觉地对号入座了。随后的“马斯廷”号闯西沙也在意料之中。中国在南海的底线不清晰,因此中美在南海的冲突门槛低。如今两国军事在南海一线官兵和一线装备“互动”增加,一旦危机管控失灵,美军现场自由裁量权又比我们大,“擦枪走火”会越来越容易发生。[全文]
-
南海“擦枪走火”概率增大,中国忍气吞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谁也不愿意见到中美在南海再发生2001年那样的“撞机事件”,由此引发两国关系发生大的倒退。今天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以我们的力量、装备,肯定不会忍气吞声,因为让中国忍气吞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