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淅:在高风险高回报的中国市场,日本企业如何继续布局?
最后更新: 2022-06-28 08:18:0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淅】
近年,在日本企业当中流行着一句话:变化迅速的中国市场,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既充满了魅力,也处处是挑战。这句话对于今年尤其适用。疫情的影响带来了更大的变数,但仍然有日本企业继续重仓中国,试图实现业绩的历史性突破。
5月下旬,上海在推动疫后复工复产之际,《日本经济新闻》发布了一条消息:占据世界精密马达市场70%的日本电产宣布,5月17日与浙江平湖市政府完成了签约仪式,决定在浙江省平湖市新建驱动电机系统“E-Axle”的旗舰工厂。
无独有偶,电动车相关的锂电池和半导体领域也有日本公司投资中国的新闻。
日本三菱化工将在中国增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产能。该公司将加强山东省青岛工厂的生产线,将中国负极材料的产能提高到年产1万2000吨,达到原来的1.5倍。按计划,设备将于2023年度上半年投入使用,生产原料是天然石墨,几乎全部从中国的矿山开采。
同属三菱集团的三菱瓦斯化学将在中国建半导体清洗液工厂,计划最早于2022年投产,生产“超纯过氧化氢”,预计产能将达到年产9万吨。该公司在超纯过氧化氢的世界市场份额占到了近50%,位居第一。
此外,大日本印刷将在2023年之前向中国大陆工厂投资增产“光掩模”,以应对车载半导体的短缺问题,投资金额为100亿日元,投资计划里还包含在台湾省建立工厂。
这些动向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不谋而合。根据该机构的调查,受访日本企业1553家中,72.2%表示2021年度在中国实现了盈利,超过了2020年度的63.5%,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盈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本地市场销售增加”和“出口扩大”。另外,展望2022年,显示中国业务景气度信心值为33.5,大大超过2021年的14.7和2020年的负23.4。
而且,约50%的驻华日本企业计划将累计盈利用于继续投资中国,说明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乐观情绪。
今年上半年外企投资在整体上很积极。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国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17.3%,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日本电产即是在高技术制造业积极投资的一个代表。笔者通过梳理该公司一系列的投资动作,管中窥豹,来看看中国在迅速发展的世界电动车领域中的定位。
正如上述《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日本电产的旗舰工厂将于2022年10月在浙江开建,预计2023年10月投产。新工厂主要生产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系统“E-Axle”,未来人员规模约为2,500人,将成为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五家驱动电机业务工厂、第四家E-Axle装配工厂,生产线满负荷时的全年产能预计可达到100万台。
日本电产在2022年6月和清华大学签订了电动车的共同研发以及人才培养全面合作计划。资料图
这则新闻非常耐人寻味,尽管疫情带来了波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魅力不减。在电动车零部件这个新赛道上,各家入局企业都野心勃勃,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谁都想把握新的话语权,犹如逐鹿中原的一场明争暗斗,而中国是他们夺旗闯关路上绕不开的一个重镇。
日本电产作为精密马达行业的灯塔公司,其创始人永守重信在2021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排行榜上位居第五。在他的领导下,日本电产通过低价和快速扩张的策略将产品渗透进通信、家电、电脑、汽车和清洁能源等多个行业,既有效地分散了风险,也把握住了业绩持续增长的确定性。
在激烈的竞争中,该公司形成了一套很难被模仿的打法。它通过前期的重投资建立供应链垂直生产模式,实现高自制率,使其成本降到同行业之下,再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来保证获得高利润率。凭借这个战略,在电脑的HDD(硬盘驱动器用步进马达)市场竞争中淘汰掉其他十几家对手,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5%,成为仅存的两三家之一。
八年前,日本电产就将电动汽车(EV)列为了重点领域,近年,更是一再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他们要把同样的模式复制到电动车的车载驱动电机系统上,快速跑赢其他竞争者,成为市场上的核心供应商。。
这背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HDD用马达市场和手机用振动马达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
据英国调查公司LMC Automotive预测,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544万辆,快速扩大到2021年的7.6倍。因此,日本电产意图牢牢抓住“汽车电动化”这一中长期发展机遇来实现绿色转型。在汽车行业向“脱碳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电动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电动车使用的主要车载零部件)
与此同时,我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即使受到疫情反复、“缺芯”危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在2021年实现了逆势增长。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高达13.4%,同比增长8%。
这正是刺激日本电产重仓中国的直接原因。日本车企对电动车的未来趋势有两个判断。首先,从市场角度,“中国神车”五菱宏光的横空出世给了他们极大的启发。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也是日本电产的客户,而3万人民币以下的五菱宏光MINI EV销售数量超过特斯拉的神奇表现,让日本车企意识到原本买不起车、或不买车的消费者才是未来趋势,年轻女性们像买个包包或者厨房小家电一样去为自己买一台五菱宏光,老年人为自己买一辆出门遛弯的代步车,这和以前的汽车消费很不同。日本电产认为不光是中国,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将被低价电动车撬动。
回首当年,日本汽车制造商正是因为导入了便宜的轻型汽车(排气量660cc以下),点燃了市场的潜在需求。日本的主妇们和上班的白领们开始买车,轻型汽车销到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场后也受到了欢迎。
那么,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电动车市场。从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来看,日本电产判断最大的消费市场只能是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将引导电动车对定价和车型的需求,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风向标。
其次,从技术角度看,由于半导体和镍等原材料供应的限制,电动车的锂电池今后降价的可能性很小,要制造出便宜的车,只有通过驱动电机等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才能降低成本。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复星面临6000亿债务困局?穆迪和标普各执一词
2022-06-27 19:28 中国房市 -
第四大通信运营商登场!中国广电5G今日正式放号
2022-06-27 07:14 5G -
“赋能者”华为签约阿维塔
2022-06-25 17:03 新能源汽车 -
兴齐眼药闪崩16.76%背后:互联网医院面临“杀逻辑”?
2022-06-24 23:13 观网财经-健康 -
百亿富豪密春雷“消失”半年后,旗下医药公司退市
2022-06-24 17:49 观网财经-健康 -
地产寒冬中,诗尼曼家居闯关创业板能成吗?
2022-06-23 22:17 中国房市 -
守护司货双端“钱袋子”,科技反诈是如何做到的
2022-06-23 10:14 -
7万字“陈情书”催地产商复工,郑州670名硕博业主:不要烂尾楼
2022-06-22 23:07 观网财经-房产 -
郑州土拍:龙湖、保利溢价出手,半数由国企兜底
2022-06-22 20:37 中国房市 -
民营眼科登陆A股,研发零投入的普瑞眼科凭什么?
2022-06-22 19:29 观网财经-健康 -
一年涌入25723家公司,露营装备618销售额增长超2倍
2022-06-22 19:28 中国房市 -
集采碰壁,跨界折戟,这家消化药龙头怎么了?
2022-06-22 19:27 观网财经-健康 -
上海打新潮再起,改善需求激增
2022-06-21 21:12 中国房市 -
“并购战”蔓延至央企国企,物管行业洗牌加剧
2022-06-21 18:05 中国房市 -
一季度华为笔记本电脑零售销量环比增长47%
2022-06-21 17:01 大公司 -
君实生物仍未实现盈利,新募资近40亿继续搞研发
2022-06-20 20:07 观网财经-健康 -
梦洁股份:净利亏损股价下跌,年报问询函牵出五年前带抽屉协议的定增
2022-06-20 17:07 中国房市 -
员工总部讨薪背后,我爱我家在“大撤退”
2022-06-17 21:51 中国房市 -
传郑州发房票取代安置房,双赢还是与民争利?
2022-06-17 19:24 中国房市 -
力品药业IPO:红杉、片仔癀等资本加持,实控人为美国籍
2022-06-17 19:24 观网财经-健康
相关推荐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