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达:对比西方给乌克兰送枪,中国给阿富汗送去了粮食和疫苗
最后更新: 2022-04-07 08:35:53观察者网:关于这一点,近期塔利班教育部再度关闭女子中学,一些西方国家明确提出人道援助要与阿富汗临时政府政策挂钩,而这些言论遭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王世达:中方包括阿富汗邻国在内,一致反对将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援助是基于阿富汗民众迫切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援助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和缓解阿富汗面临的缺粮缺疫苗等现状。
另一方面,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整体上认可阿富汗临时政府过去半年以来的执政,也提出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妇女权利和女童受教育权利,包括各族裔群体和妇女儿童在内的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基本权利。
媒体上曝光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关闭女校,对于女童读书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少数民族族裔在阿富汗政治的代表权问题。这些方面可能阿富汗临时政府仍然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毕竟妇女的工作权利、女童的受教育权利是一个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权利。
中方包括阿富汗邻国尊重阿富汗的传统和信仰,但是一些基本性的原则,我们还是要敦促阿富汗当局遵守,这也有助于阿富汗当局进一步提升形象,减少阿富汗当局在未来获得国际承认所面临的障碍,也有利于阿富汗局势最终的顺利过渡。
观察者网:在阿富汗问题“热点遇冷”的特殊时期,中国发起这次会议,为阿富汗持续提供人道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如何评价中国的“解题思路”?
王世达:第一点,中方发起会议,包括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及其配套的会议,彰显了中国对于阿富汗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向国际社会表明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俄乌冲突热点而分散掉了对阿富汗应有的关注。
从人道主义危机的角度讲,美国和欧洲都高度重视乌克兰现在的人道主义危机,但我想说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远比乌克兰的更为严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失的数百万阿富汗难民至今仍然在阿富汗周边国家,特别是伊朗和巴基斯坦,近几年又有一些新的难民流散到阿富汗周边。阿富汗难民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从哪个方面讲都比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要重,两者都很严峻,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不能忽视阿富汗现在的人道主义危机。
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点,阿富汗本身对于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历史的原因,阿富汗曾经长期内战,基地组织正是借助阿富汗的内乱而做大,策划了针对美国世贸双子塔的“9·11”袭击,导致美国发动了持续20年的反恐战争,这一战争的影响持续至今。
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不能让类似事件重演。阿富汗境内现在已经有伊斯兰国结盟的一些极端组织在阿富汗活动,不能再让阿富汗的领土被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暴恐组织利用,威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中方举行这次会议彰显了对于阿富汗问题的高度重视。至于“解题思路”,刚才也提到一些,第一个原则是在阿富汗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阿富汗局势演变至今,特别是去年8月份的阿富汗军事演变是在没有重大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自发性的演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采取务实的态度看待阿富汗的局势变化。
第二点,在阿富汗问题上尽可能地达成国际和地区共识,不要把相关国家在某些领域的分歧和争论延伸到阿富汗问题上,因为阿富汗的稳定、安全和发展符合所有方的利益,阿富汗的混乱和战乱会伤害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因为恐怖主义是不分国界的。
第三点,未来阿富汗的局势演变,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地区国家,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人道主义的介入,都不能刻意绕开阿富汗相关当局这一个关键的当事方。
观察者网:确实阿富汗难民和人道危机比乌克兰的更严重,但是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舆论反而对阿富汗的关注比较少,这种双重标准和远近亲疏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王世达:从去年八月到今天的俄乌冲突,西方的主流媒体对于阿富汗的关注度迅速下降,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彻底聚焦乌克兰冲突,而且它的聚焦非常有倾向性。
西方媒体大肆宣传所谓的俄乌军事冲突导致了乌克兰的人道主义危机,打着人权的旗号,发布明显地有价值判断的报道,我想提醒各方看事情还要看本质。
乌克兰冲突为什么演变到这一步?大家都有一个判断,如果没有某些势力的刻意挑拨和搅局,我觉得乌克兰未必会走到今天,也未必会引发俄乌冲突。
至于他们背后的原因,其实逻辑很简单,这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关,因为从特朗普时期推出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我们看到它的安全战略中心已经不再是反恐了,从奥巴马、小布什时代的全球反恐压倒一切,逐渐转向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应对所谓的针对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拜登会不顾一切地从阿富汗撤军,也能理解为什么美西方对阿富汗的兴趣迅速降低,撤军之后对阿富汗的援助、资金投入迅速终止,导致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
阿富汗局势过去20年没有好转,为什么要撤出呢?并不是因为把问题解决了,而是要转移军事中战略重心。那么为什么乌克兰冲突那么受重视,同样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它的安全战略重心就是所谓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斗争,俄罗斯显然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乌克兰问题上显然它是针对俄罗斯,也乐见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这场战争中来实现美国的利益诉求,一切都要从美国国内的重大战略判断作为出发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将释放1.2亿桶原油储备
2022-04-07 08:34 -
欧盟外长声称中方不愿谈乌克兰,外交部反驳
2022-04-07 08:04 中国外交 -
中方:俄方公布大量美生物军事活动文件,欢迎国际社会进行评估
2022-04-07 07:56 美国一梦 -
安徽外国语学院一阳性学生被立案调查:隐瞒轨迹,多次翻墙出入学校
2022-04-07 07:51 抗疫进行时 -
英媒称“动态清零”不可持续,中使馆驳斥:唱衰破坏之心昭然若揭
2022-04-07 07:44 中国外交 -
欧盟官员称乌克兰需要新“马歇尔计划”,俄罗斯也应参与
2022-04-07 07:23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确诊30904例、死亡1050例
2022-04-07 07:20 抗疫进行时 -
美英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含普京核心圈子
2022-04-07 07:04 乌克兰之殇 -
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尽快结束天然气进口
2022-04-07 06:59 乌克兰之殇 -
“美国不会参加有俄罗斯参与的G20会议”
2022-04-07 06:45 乌克兰之殇 -
“从基辅撤军是释放善意,希望泽连斯基同意谈判条件”
2022-04-06 22:41 乌克兰之殇 -
俄国防部:被扣押人员交换工作被乌方无理由取消
2022-04-06 22:38 乌克兰之殇 -
武契奇与普京通话:将在维护与俄友好关系同时,争取加入欧盟
2022-04-06 22:33 -
联大将于周四投票决定是否暂停俄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
2022-04-06 21:22 乌克兰之殇 -
哈萨克斯坦外长:不会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独立
2022-04-06 20:35 乌克兰之殇 -
美防长:乌克兰和台湾情况完全不同,不能比较
2022-04-06 19:53 中美关系 -
“他这话是在扎美国和北约的心啊…”
2022-04-06 19:40 -
戴琪:调整中美商业关系是为改革,而不是“离婚”
2022-04-06 19:03 中美关系 -
德国宣布取消强制隔离,隔天卫生部长后悔了
2022-04-06 18:53 德意志 -
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因病去世
2022-04-06 18:4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