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主席:大幅加征关税只会成为特朗普对华施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2.“渐进派”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些人意识到,在过去十年,重振美国本土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政治共识——老百姓拥护、两党政客支持,获得了充分的政治授权,成为国家的政治选择和历史选择。而如果美国要重振本土产业的话,可能确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关税手段(虽然关税不是重振本土产业的充分手段,但可能是必要手段)。
所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是一个企业需要看清、接受并适应的“政治现实”。其次,很多人长期不看好中美关系,认为中美地缘政治博弈已经实质成为“新冷战”,长期是渐行渐远的态势,成为多极世界里的两极。
“在商言商”,在不带入任何意识形态、政治判断、价值判断的情况下,企业只出于规避风险、最大化收益的目的,也认为有必要在供应链上做一定的布局——具体不妨总结为三条,一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是清零,只是减少);二是增加对“友岸”的布局;三是参与产业回流美国(在政治上也能加点分)。
至于关税,如果已经认为对中国加征关税是必需的,那问题就回到了如何加征,以什么的节奏,什么样的范围,什么样的方式等技术问题。渐进派认为,短期大幅加征关税是供应链不能承受的,也会给美国本土物价带来较大冲击。
更加“现实”的方式,是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逐步加征关税。里面具备几个因素,第一是明确的目标(60%就是一个目标),第二是给出清楚的时间期限(多少时间内完成),第三是时间足够宽裕,但也不能太松弛。“以时间换空间”,在渐进加征关税的周期里,企业对关税做出反应,逐步在中国以外构建供应链。
像马斯克(企业家+幕僚)、贝森特(提名财政部长、企业家、金融家、幕僚)、托马斯·弗里德曼(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都以直接或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渐进方案。关税(包括全面关税)是有必要的,但要慎用,要用就用好。
“渐进派”其实也可能是“拖字诀”。特朗普毕竟只有四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只要不一蹴而就加征关税,后面就都有机会,因为政治变化比构建产业链快得多、容易得多,他们也寄希望于中国国内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变化。
例如如果中国的内需大幅有效提升,或者找到了替代的海外市场,得以消耗产能,减少美中双边贸易不平衡,也有可能减少加码美中贸易战的政治压力。但所有人都明白,美国这次是产业逻辑,最终要的是产业回流。无论是中国本土消费,还是“友岸外包”,都不能解决美国本土的产业问题。
但只要有渐进派的呼吁,提出看似可行的方案(例如,“三年加征到60%”),特朗普就更难下决心依此大幅加征关税。
3.“精准打击派”
“渐进派”关注的是加征关税的时间、节奏问题;“精准打击派”关心的则是关税的范围——核心在于,他们认为不应该不分品类地对所有商品加征“全面”关税,而只需要对有战略重要性(产业战略或安全考虑)的资源、产业、产品(包括组件)加征关税就可以了。
举例,中国仍然出口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在Temu和亚马逊上售卖的各种小玩意儿——从纺织品、玩具到各种日用品。这些商品有中国品牌,也有美国品牌和国际品牌。很多商品也并没有战略重要性和产业重要性。按美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将所有产业都带回本土。
所以,加征全面关税唯一可以确定的结果是,显著提高老百姓日常购买商品的价格。也许中国供应商和跨国公司还可以慢慢寻找替代市场(包括中国本土市场)、调整全球供应链,逐渐改善经营状况,但美国老百姓面对的价格提升却是立即发生、实实在在的。
因此,“精准打击派”主张对特定产业和产品加征关税。这其实是贸易官员一直以来更喜欢的做法,例如拜登政府推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且禁止中国生产的汽车联网硬件及软件进入美国。这就是对有一定战略价值的产业定点打击。
还有一个拜登政府和特朗普过渡政府都讨论的,就是对中国征收“芯片组件关税”,即终端产品是哪国生产,只要包含中国制造的芯片,就要加征关税,其目的也是打击和限制战略产业(科技战略、安全战略)。
“精准打击”的要义是避免全面关税所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成本。只要有这种声音在,能向特朗普证明其价值,并能够对美国公众宣传,换回一定的舆论认可和政治加分,也是特朗普由于大幅加征全面关税的替代政策。
主张精准打击的,有企业和机构,也有贸易问题专家(可能是前官员、智库学者,或学院学者)。
4.反通胀
能源价格带动一揽子物价下调?哈里斯输掉大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过去三年多美国的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尽管通货膨胀率已经得到控制,但物价的绝对水平很难再压下去。特朗普当选后也已公开承认这一点。现在就寄希望于通过全面开放油气行业,把能源价格压下去,同时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下调。
美国快餐价格在过去十年中快速上涨 Voronoi
问题是,到底能源价格能以多快的速度调整,以及这种价格调整能够在多大程度传导到食品杂货和房屋价格,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学家之间也有很大分歧。但加征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却是“立竿见影”的。这就带来了问题:是否应该先把能源价格压下来,减轻物价方面的压力,然后再伺机推动关税政策,还是说,上来就加征关税,寄希望于通过能源同步解决物价问题?更安全的办法似乎是前者。
美国基层民众——无法承担更多的通胀:民众既希望看到产业回归本土,期待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但同时又没有能力承担物价的进一步上涨。问题在于,产业回归个“慢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更多时间才能见效;而物价上涨是“立竿见影”,很快就能发生效果的。如果老百姓短期内看不见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眼见加征关税导致食品杂货价格进一步上涨,高通胀又回来了,马上就会转变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给特朗普政府巨大的政治压力。
宏观经济学家、中央银行家、企业——如果因为加征关税导致通胀抬头,美联储不仅会放弃降息通道,而且可能不得不加息。这就会推高利率,抑制企业/资本投资,同时提高老百姓的按揭成本。减税 + 加息导致资本流入,推高美元,也会降低美国出口商品的吸引力,减少企业在美国布局产业的动力。
总而言之,美国通胀再次抬头的话,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民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特朗普真的能够承受加征关税带来的诸多成本么?
- 原标题:分析:特朗普就职后会否大幅对中国加征关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腾讯回应被列入美国防部清单:显然是一个错误
2025-01-07 08:16 中美关系 -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非洲从未改变、从不动摇
2025-01-07 07:33 中国外交 -
美国法官驳回特朗普请求,将如期宣判
2025-01-07 07:29 特朗普 -
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正式成员,中方:欢迎
2025-01-07 06:41 金砖国家 -
朝鲜成功试射新型高超音速中远程弹道导弹
2025-01-07 06:36 朝鲜现状 -
特朗普关税政策大转变?美媒“虚晃一枪”
2025-01-06 23:21 -
特鲁多宣布辞职,加拿大总理要换人了
2025-01-06 22:51 -
涉嫌非法接受竞选资助,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出庭受审
2025-01-06 22:21 欧洲乱局 -
谁还在力挺尹锡悦?挥舞星条旗的韩版MAGA
2025-01-06 22:05 三八线之南 -
俄国防部:乌军战略要地,拿下
2025-01-06 21:44 乌克兰之殇 -
日本制铁正式对美国总统拜登提起诉讼
2025-01-06 21:31 -
“1.1亿人处于警报范围内”,美国冬季风暴持续,多州宣布“紧急状态”
2025-01-06 21:25 极端天气 -
马克龙谴责:马斯克正支持一种新的国际性反动运动
2025-01-06 20:47 欧洲乱局 -
“只可惜,韩国没有福克斯新闻”
2025-01-06 19:34 三八线之南 -
-
印度声称“担忧”,中方重申立场
2025-01-06 15:51 龙象之间 -
欧美还在热议:有突破也有让步,可能担此重任
2025-01-06 15:44 航空航天 -
他声称“看不起俄罗斯人”
2025-01-06 14:45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突然翻脸:你不适合当领导
2025-01-06 14:14 不列颠 -
“把制造业交给我们吧,这样对美国也好”
2025-01-06 13:1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