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重回冒名顶替的案发现场“九十年代”,我们会发现什么?
最后更新: 2020-07-07 09:26:49我在美国读法学院时,曾在一门课上交过一篇论文,我在论文里造了一个词“trans-provincial muckraking”,“muckraking”的意思是耙粪,揭黑,新闻调查监督,但重要的是“trans-provincial”,我是想通过这个概念告诉当时的美国学者,你们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但我们事实上有,我们有一种比较独特的“跨省监督”,而互联网事实上改变了我们之前以地方为壁垒的信息传播机制,这对中国其后的社会发展来说是极重要的事。
第三,苟晶在1997年初次高考,这么说来,她大概出生在1978年前后,那个时代的小镇或县城青年是种什么状态,他们怎么理解外面的世界、生活的未来,我觉得这是法学者也不能完全忽视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解苟晶及其所代表的一代学生,更具体地是来自农村地区的比较贫寒的女生,是一个法学问题。我大致看了一下苟晶的情况,六神磊磊有个分析,很有启发,也就是苟晶是被选出来的,根据是她是个老实人,不会反咬,因此作恶者会更安全。
如此的角色描绘,让我想起了“秋菊”,“秋菊”早已成为一个法学界分析的经典文本,但苟晶显然不是秋菊,从现在能看到的事实来说,她没有秋菊那股子劲,学习很努力,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但命运真降临时,或者说当她发现命运真相时,她也不争,无讼。某种意义上,“苟晶”,也是一个经典的文本,甚至可能更有代表性,在她这种类型下覆盖着更多的个人,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出身普通乃至比较贫寒的农村女孩子。我们往往认为,曾经一段时间,中国社会保持着比较高度的流动性,高考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只是这个流动性,近年来开始慢慢在闭合。
前几年有本翻译出版的美国著作《我们的孩子》,很多同龄人读完后都觉得心有戚戚,心底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考试改变命运的年代,但“苟晶”们的存在让我有所反思,这在何种程度上是我们的一种幸存者或成功者偏差,只是我们走了出来,包括没有碰上或被选中成为那个备胎。无论如何,现实中的苟晶撞上的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但背后是否还是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我回忆起来,作为一个90年代苏北县城的一个中学生,至少在我的初中时代,没少见有些女同学某个学期开学后就没有再出现,也在自己初三那年班上突然来了几个据说是要考中专的复读女生,她们的成绩高于我们,只是没有走上高中这条路,她们都去哪儿了,当家庭出生的贫富以及父母受教育并没有成为一种显著因素的年代,是不是性别扮演着某种筛选机制,这公平吗,又有多么普遍,这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但这构成了思考中国法治变革的社会背景。
《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
[美] 罗伯特•帕特南/著 田雷 宋昕/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第四,法学研究者应当真正关注社会事实,包括在案件中所呈现的极细致的事实,尤其是在面对这种直击正义感之最底线的事件争议中,我们越要冷静下来,不轻易下道德判断,论是非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是非常廉价的,也不应该是我们学者所做的。
谈到这里,我还是要说自己非常喜欢读苏力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是他对2002年夏天发生在陕西延安某城乡结合部的夫妻看黄碟案的分析,大背景当然是几乎所有的法学者都义愤填膺,警察所代表的国家公权力怎么猖狂到这种地步,要干预夫妻卧室里的那些事,但苏力却冷静细致地唱了一个反调——我不是说完全认同苏力的观点,但其中有些事实,比如当警察接到报案时就意味着看黄碟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显然被大多数法学家无视了。
到目前为止,苟晶这个事件的事实并不复杂,看起来很清楚——当然,不排除反转的可能,在当前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事实有时候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地到来,冒名顶替如果坐实,那相关人员都要面对党纪国法的惩处,这也正是部门法同事们所讨论的问题。但作为苟晶的大致同龄人,至少我和她一样参加了1998年的高考,当冒名顶替事件成为热议后,我也打开自己的记忆阀门,在高考中的舞弊绝非只有这种恶性的冒名顶替,我们那时候能听说,有种操作是让成绩拔尖的高二学生代替高三学生考试,上了考场,准考证上是被代考者高三学生的名字,但照片是代考者的照片,也有操作是已经考入大学的回来代考,操作类似,这都是我们当年曾听说过的。那时大概还流行着一种协议顶替,起因也许是考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他原本应当考取更好的大学,所以他可以复读,然后把自己今年的名额卖给另一位高三生。以上所述,都是我个人还能记得的曾经历的事情,放在一代人中间,都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希望借此说明,我们必须高度关心事件所呈现出来的事实,尤其对法律人来说更是如此。
第五,以中国人口之多,每年某个省高考人数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基数,故而即便是小概率事件,可能所影响以及波及的人口和家庭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此意义上,在法律的天平上,是否存在什么社会性的考虑,要同个案正义之间有所平衡,恐怕也不是一个伪问题。被偷走的人生无法回来,侵权法以及刑法的救济也不可能恢复原状。“历史遗留问题”,恐怕恰恰不是法律形式主义的思考就能解决的,也不是简单一句“恢复原状”就能实现正义的,仔细思考,到底什么是“原状”,被夺走的到底又是什么,谁是案件争议的相关方……这些法治问题的解答最终都要求我们超越法律,至少是超越法条。某种意义上,苟晶事件以及更多的冒名顶替案件,对中国法制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当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在于通过这些事件重返“九十年代”,从中发现某个在主流法学中被隐藏起来的角落。在此意义上,我们的研讨未必全都要抓眼球,某种方法要求我们让子弹飞会,等它凝固成型后,我们再来。
说到这里,似乎显得我对“九十年代”有一种价值上的批评,似乎那个历史时期因为种种原因存在很多社会阴暗面,曾经一度它们被视而不见,而现如今则一一被翻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给你们这个印象,那大概是因为今天所讨论的是冒名顶替事件,我们是经由这些呈现出来的恶劣事实来进入“九十年代”。严格说,我认为,“九十年代”的历史问题不是学者可以下论断的,我们可以讨论,可以有个人态度,但关键在于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记取其中的某个阶段、领域、或人群,没有人可以拥有全能全知的视角,更不必说我在这里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一知半解来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非要我说,在我看来,“九十年代”是一个生机勃勃、也野蛮生长的年代,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头脑中都相信某些今天看上去的天方夜谭,因此它也埋藏着很多恶的因素,但问题在于,每次记忆起那个阶段,我总觉得身体里有些东西被唤起,就好像我现在读双雪涛的小说,我当年的生活,完全不是东北沈阳铁西区的艳粉街的场景,但读到小说里的很多描写,我依然我觉得很熟悉。更何况,非要说起剥削、压制、凌霸、欺骗、侮辱这些“隐藏的角落”,哪个时代又没有呢?
写于2020年7月3号下午。
- 原标题:“九十年代”的隐藏角落——从“冒名顶替”事件的一次穿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恐怖主义头领也常争论:敌人是英美异教徒,还是不纯净的穆斯林?
2020-06-17 07:56 -
浙江温岭一槽罐车爆炸,致10死117伤
2020-06-13 18:20 安全生产 -
最新排名:清华首进前15,英美高校显疲态
2020-06-10 16:01 中西教育 -
武大老牌坊遭搅拌车撞击后受损,建于1937年
2020-06-06 16:18 -
网信办等8部门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
2020-06-05 14:05 -
全力救治109天 四省医护接力救回的小伙回家了
2020-05-30 11: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丨听党指挥 闻令而动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英雄军队
2020-05-28 09:30 2020两会 -
某法律团体曲解香港国安法,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发表声明
2020-05-27 06:43 香港 -
教育部:不盲目追求来华留学生规模
2020-05-26 11:42 中西教育 -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2020-05-22 10:00 2020两会 -
多年来,习近平始终惦记着这些“小事”
2020-05-22 08:4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第一观察 | 两会前夕,总书记作出一个重要指示
2020-05-21 08:2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民政部:整治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
2020-05-20 19:25 婚姻故事 -
中国人喝的鸡汤,一代不如一代
2020-05-18 07:42 -
应对疫情要靠“政治能力”,它从何而来?
2020-05-17 08:34 -
担心中国或学习中国,是硬币的两面
2020-05-17 08:20 这就是中国 -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享年79岁
2020-05-15 16:29 -
虎门大桥今天上午9时恢复交通
2020-05-15 09:18 安全生产 -
复苏,衰退,还是大萧条?我们讲述的故事,影响着经济危机
2020-05-12 11:35 -
广州一男子持刀与疫情卡点人员打斗,已立为刑事案件
2020-05-04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26“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33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5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