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美国精英大学的青年,怎么成了容易受伤的“巨婴”?
常春藤校园来了新年轻人
美国法学院的刑法教授已经无法在课上讲授强奸罪了,因为学生总在抗议,甚至通过评教系统投诉,理由是关于性侵犯的课程材料会触发不安的情绪,甚至唤起了某些同学的童年创伤。“在讲授有关强奸的法律时,组织学生讨论,挑战并质疑不同意见,已变得寸步难行”,201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格森教授在《纽约客》上撰文表示。
在这篇题为《讲授强奸法的麻烦》的文章中,这位哈佛法学院历史上首位亚裔女性终身教授开篇就写道:“设想一位医学院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在学习时却担心会因看到或碰到血液而变得抑郁。这时,他的指导老师应该怎么做?刑法教授现在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法学院学生害怕学习强奸法。”
又一则,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四名本科生在校报上撰文,把矛头对准学校的一门必修通识课“西方文学和哲学经典”。文章声称,西方传统经典中“充斥着以排斥和压迫为主题的历史和叙事”,许多学生在阅读课程材料后,心理受到创伤,这“在课堂上会导致某些学生身份的边缘化”。为了保护这些容易受伤的年轻人,“触发警告”的机制就应运而生了:顾名思义,只要课程材料有可能“触发”学生的情绪,教授就有义务给出事先警示,提醒孩子们前方有危险。
美国精英大学的青年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孬种样子,不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或未来的主人翁,反而成为容易受伤的“废青”或“巨婴”?这是《娇惯的美国心灵》所提出并尝试回答的问题。卢金诺夫是致力于校园言论自由的公益人士,但他怎么都无法理解这届年轻人。翻遍美国历史,大学生从来是为言论自由而斗争的,是进步青年,但近年来,他们动辄以情感安全为由要求校方取消演讲安排,消费者永远是对的,结果总是校方让步,抗议学生把他们不同意的观点清理出校园,听不见为净。
海蒂特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建树颇丰,尤其擅长立足于专业的公共写作,作为大学教授,他也在教学第一线眼见着学生一年比一年更娇贵,甚至呈现出一种“脆弱学生”的模式。原本还以为只是太阳底下的两三件新鲜事,但短短不过三五年,这一届的年轻人是否将模式化为失败的一代,已经成为严肃的问题了。
简要解题,也是对整本书做内容摘要式的概括:所谓心灵的“娇惯”,在作者看来,是父母、学校和社会“过度保护”所致的后果,是上一代人好心却办了坏事,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人生而脆弱,又认定成长路上危险无处不在,所以教养之道,就在于把孩子密不透风地保护起来。尤其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美国家庭,父母读过大学,自然要走精心栽培的教育路线,在一个高度竞争的不平等社会,基于绩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占领几乎全部社会领域,放养子女,那是想都不敢去想的。
在引用孟子古训后,作者紧跟着就讲了一个花生过敏的故事:为了保护孩子,让他们远离过敏源,美国幼儿园禁止坚果类食品进入校园,但一代人过后,反而是患有花生过敏的儿童比例大幅增加。原因很简单,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得到微小剂量的刺激才能得到锻炼,从小接触不到花生,反而更易对花生过敏。花生过敏只是一例,它示范了作者在书中所讲的“进步带来的问题”,进步为何会造成问题。此处不妨脑补中文网络世界流行的袁隆平表情包:“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吃饱当然是最大的进步,但也让我们失去了“饿其体肤”的锻炼机会。
保护是必要的,但凡事不可过度,人类衣食足的日子其实没过多久,生于安乐很可能已经剥夺了我们发展某些能力的机会。在衣食无忧的年代,中产阶级父母的精心栽培,很容易就变成过度保护,遗忘了孩童就其本性而言是反脆弱的。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孩子们到底是一支蜡烛,风一吹就灭,还是一团火焰,火借风势?“反脆弱”学说的态度很鲜明,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变成蜡烛,“你要成为那堆火,渴望着风”。
从前,孩子们的经典读物是各种“历险记”:摆脱大人看管,独自一人在流浪途中结识朋友,解决问题,增长见闻,打怪升级。在这种童年文化中,“险”是要去“探”或“历”的,经过锻炼就是成长。现在则是安全主义当道,书中提到“脸书”(Facebook)上流传的网文,比如“70年代孩子早该死光的八条理由”,就是用标题党来嘲讽当今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宠溺。
大学也怂了。汉娜•霍尔本•格雷,从1978年至199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此前还做过耶鲁大学教务长,并短暂代理校长),是美国历史上男女兼收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谈到教育,她有一句名言:
“教育,就其本意而言,不是要让学生感到舒适;它意在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学习从来不是云淡风轻的事,快乐教育的表述本身即包含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成立。但现在是公司化办大学,资本主义模式管科研,行政管理的逻辑首先要免责,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永远是对的,享乐学习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书中指出,美国大学近年在生活设施方面的开支大增,远远超出对科研和教学的投入增长。许多学校已经不再是学术的修道院,而成为豪华的“乡村俱乐部”。安全主义当道,有教授甚至发明并不断推广“微侵犯”的概念,把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摩擦或碰撞解释为他人的侵犯,放纵年轻学生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身边的人和事,但问题在于,当你戴上了“微侵犯”的眼镜后,你就会发现这种侵犯如影随形,安全主义在此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正是感觉着校园危机四伏,校方才开始大张旗鼓地建设“安全屋”,专门辟出一块空间,配置专业人员,把墙壁涂成粉色,里面放上甜点和玩具,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在作者看来,这些近来搞出的新花样,压根就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大学的堕落。作者引用了美国进步派名士范•琼斯送给青年的话,这段话非常精彩:
我不希望你们在意识形态上平稳如故,也不祝愿你们在情感上安然无恙。我想要你们变得强韧。那可是不一样的。我不会为你们披荆斩棘,铺平道路。披挂上阵,去学习如何应对逆境吧。当你们经受锤炼时,我从不准备承担起你们全部的负重;这就是训练场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就是训练场。
- 原标题:新中产的孩子们 ——读《娇惯的美国心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拖欠张艺谋票房分成 张伟平被限制高消费
2019-12-07 07:19 中国电影 -
中国正考虑加入CPTPP?商务部回应
2019-12-05 15:49 中国经济 -
暴徒免费派发提神药包:印骷髅头 成分存疑
2019-12-03 13:31 香港 -
中国曲协痛批张云雷:丧失演员最基本底线
2019-12-01 16:45 中国雷人秀 -
最后一天,成为观察员就来选礼品
2019-11-30 13:31 -
看好字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追求
2019-11-30 09:03 -
最后2天,成为观察员礼品三选一
2019-11-29 12:42 -
最后三天,本月活动就截止啦
2019-11-28 17:23 -
土耳其首次向我移交两件流失文物,距今千年历史
2019-11-26 09:49 -
活久见!奥特曼加入漫威
2019-11-25 08:47 -
刚刚,流沙河去世
2019-11-23 15:19 -
金鸡奖改为每年一届,电影人闻鸡起舞
2019-11-23 09:15 中国电影 -
为什么中国率先设立电竞专业?“因为我们处在领先位置”
2019-11-22 22:19 -
名字很美,却因无法录入错失保研?
2019-11-20 13:33 -
书籍、观网抱枕、雨伞,都在这里领
2019-11-20 13:32 -
女子双11收1617件快递,快递站派送到凌晨3点
2019-11-18 07:46 双11节 -
在吃这件事上,中西曾互相看不顺眼,直到……
2019-11-14 16:55 观学院 -
马首“回家”
2019-11-13 14:24 -
涉围袭付国豪,3人续还押1人准保释
2019-11-12 19:30 香港 -
“不合适,原因,河南人”,女子起诉招聘单位
2019-11-12 08:23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03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2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1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78最新闻 Hot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驱逐4岁患癌儿童,“边境沙皇”辩护:没啊,只是驱逐了他们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