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骁天:天舟小哥送快递没人签收,为什么还要发射
关键字: 天舟天舟对接天舟快递太空生物实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站微重力生物实验载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项目的发展,航天员空间驻留时间也不断加长,与人在太空长期驻留有关的生命科学实验所受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2016年4月,我国利用一颗改造过的尖兵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实践十号空间科学实验任务,令人激动的是,其中就大量涉及了我国长久以来没有涉足过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上图为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结构,下图为实践十号搭载的生命科学相关载荷
实事求是地说,实践十号上搭载的生物实验设备并没有很令人惊艳。其中大部分的实验仍然是在近地轨道上利用失重环境进行特殊条件下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并显微观察细胞形态,绝大部分项目仍以采集随卫星返回后的生物样本为最终目的。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实践十号任务似乎也没有采用国际上较新的自动化实验方法。
但无论如何,受益于小型化显微检测技术和天地通讯技术的发展,本次任务仍然取得了如实时观测失重状态下小鼠的胚胎发育等意义比较重大的科学成果。
实践十号上进行的一部分空间生物学实验
万事开头难,哪怕实践十号迈出的第一步并不惊天动地,但它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生物实验技术走入了进步的快车道。本次发射的天舟一号,就可以作为这种进步的一个例证。
由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既不载人也没有货物下行能力,这就要求上面搭载的实验载荷必须具备在太空自动化运行并且长期读取实验数据的能力。据报道,本次搭载的载荷中也有利用了微流控技术进行在轨细胞培养、观察、分析的高度集成自动化的实验设备。这就意味着相比实践十号而言,本次天舟一号的所携带的生物实验载荷的含金量要上了一个大台阶。
随着我国空间站项目的不断推进,航天员也将由在轨中期驻留走向长期驻留。届时,不仅进行有人参与的更为复杂的科学实验成为了可能,航天员的身体本身也将成为研究的对象。
现如今,针对航天员的医监医保系统,只能进行如心跳、体温、血压、呼吸、血糖这些较为简单的测试。这对于较短期的驻留来讲也许将将够用,但如果有人需要在太空长期生存,谁能保证在这期间一定不得病呢,总不能把航天员的血样也寄回到地面上进行检测吧。也许到那个时候,一个针对太空人的血相快速检测系统就会应运而生。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天宫空间站建成的那天,我国的空间实验技术也能继续现在快速进步的趋势,再上一个台阶,并拥有一个可以和国际空间站匹敌的空间实验平台。我愿意相信,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能做出不少可以独步天下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成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