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佳山|当李氏朝鲜遇上“丧尸”:越是韩国的,越是世界的?
导读近期,奈飞打造的韩国僵尸题材古装剧《王国》收获了一波关注。《王国》又名《李尸朝鲜》,以万历朝鲜战争为背景,揉合“宫廷”、“丧尸”等元素,讲述了朝鲜出现神秘疫病后的故事。韩流与奈飞的结合,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为什么在最近一段时间,韩流的表现格外亮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展开了讨论。【采访/吴立群】
观察者网:最近,奈飞“丧尸剧”《王国》第二季完结了,尽管风评略逊于第一季,但总体还是受到好评的。从故事创意、制作水准的角度来说,您怎么评价这部剧集?
孙佳山:早在北美市场的用户增量陷入瓶颈时,奈飞就已经开始考虑亚洲市场的布局了。进军亚洲市场,他们也是在一点点的试水,因为这中间毕竟有文化差异,各方面的差异都比较大。也正是因为奈飞在不同产品线上都在实验,所以注定不可能都成功。总体看,奈飞的这套策略还是比较奏效的,也基本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
不止是韩国,奈飞之前在我国台湾就做过几次尝试。比如《罪梦者》、《极道千金》、《彼岸之嫁》,当然这几部都不太成功。除此之外,在日本,奈飞也在不断试水。例如《全裸导演》,评分不低,但也有一定争议。
综合各方面因素,《王国》是那种比较周全的典型。《王国》作为一个丧尸题材和历史题材结合的剧集,其实很好地调和了在不同受众群体间的文化隔膜,既考虑到了亚洲市场,又兼顾了北美市场。对于亚洲市场来说,丧尸题材在韩国影视圈也早有试验,不算突兀,《釜山行》当时就很火,所以热度是可以保证的。
而对于北美市场来说,《王国》之中展现了东方宫廷的权谋、宫斗,既契合了西方人固有的东方主义想象,同时又有一种“权游”式的画风。我记得剧集中还影射了一下明朝,中国因素可以说也是美国和韩国在意识形态上可以形成共振的一个点。
就制作水准来说的话,客观讲,评分从9.4分降到了8.4分,还是一定程度上烂尾了。当然也不能说这个剧集有多么不成功,虽然有点儿烂尾,但是剧本创作上还是给第三季留下了一定空间,这个系列好歹还是维持下去了,这其实并没那么容易。
《王国》剧照
观察者网:除了《王国》之外,《请我吃饭的漂亮姐姐》、《爱的迫降》、《梨泰院Class》等等热播韩剧背后也都有奈飞的身影。在您的观察中,韩流与奈飞是如何在合作中达成共赢的?
孙佳山:韩流一直想着走向世界,冷战之后,除了好莱坞之外,确实即便是放置在世界范围来看,他们都走的相当不错。这其中显然包括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原因,这也直接促成了其与奈飞的深度合作。不仅如此,韩流也一直在新兴媒介领域进行着清晰的长线布局。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韩国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因为电视剧具有较高附加值,初代韩流将其作为对外输出的重点。当时有个说法叫“四倍效应”,就是每100美元的文化产业输出,就会有不低于400美元的其他产业联动,韩国企业有51.9%的海外销售都受惠于韩流的走红。这些数字背后透露出的,正是韩国国家层面上的长期支持。
《爱的迫降》剧照
其实在2007年前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韩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韩流并不是一个平滑的上扬曲线,这中间有很多起伏。但《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在2013年开始突然走红,确实是踩准了新一波媒介迭代的节奏。正是因为国家层面上的长期布局和支撑,当《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国内被验证和认可后,就迅速被推送到我国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期的新兴视频网站,才有了当时那一波韩剧的热潮。
不仅如此,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制定出适合不同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南美、中东、北非等作为新兴市场区域,已成为韩流下一阶段的重点培育对象。而在较为成熟的东亚地区,则强调与具体落地国的充分合作,日本和我国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北美和西欧市场,韩流则试图一步步融入到既有的成熟的商业模式架构和分工体系。
因此,韩流和奈飞,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二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利益交汇点:韩流要借助奈飞的渠道和话语权,奈飞开拓亚洲市场也要借助韩流的内容和套路,何况他们彼此在意识形态上又有相当的共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是谁给了方方“日记”春天?
2020-04-14 07:39 -
诡异退选背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究竟是怎样的社会主义?
2020-04-12 08:27 -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要关心中国有什么问题
2020-04-06 08:49 -
鄂货不带病毒,请搭把手来一单
2020-03-31 21:18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赵立坚微博新头像:真·魔法部之声!
2020-03-26 22:54 -
国际奥委会委员:东京奥运会推迟至明年
2020-03-24 06:35 东京奥运会 -
60天,已是冬去春归——上海医疗队支援武汉影像纪实
2020-03-24 00:25 上海观察 -
中国赴塞尔维亚专家组从广州出发
2020-03-21 19: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大闹火车站”的女演员刘露,新剧上线遭AI换脸吓坏观众…
2020-03-20 09:40 中国电视剧 -
五部门联合发文: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
2020-03-16 20:39 -
明明有分餐制传统,中国人为何最终选择了围桌会食?
2020-03-16 07:26 -
【战“疫”说理】完善社区治理,彰显制度优势
2020-03-14 12: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欧洲疫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2020-03-13 17:49 欧洲乱局 -
追个星怎么就追成了“互黑互撕”的“宫斗”?
2020-03-11 07:14 -
我为什么想写下日本主妇的“思秋”?
2020-03-08 09:20 节日谈 -
担心舆情杂音扰乱“军心”?怕是担心错了地方
2020-03-06 07: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们发掘了两处史前瘟疫遗址,得出了一些启示
2020-03-04 07:23 考古 -
洛阳汤馆复工,喝出了高考的感觉
2020-03-01 09: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东城出现近日武汉来京病例
2020-02-26 16: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冠中药方过多过杂,会让百姓和基层中医师迷茫
2020-02-25 07: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