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要美国接受中国的崛起,可能远不止五年
最后更新: 2023-12-25 09:46:16二战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局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对国际事务的积极介入。民国初期,美国的往来对象自然是国民政府。太平洋战事爆发后,因应抗日的需要,美国全面支持国民政府,但对于中国共产党,不但不排斥,甚至企图将之纳入支持范围之内,作为打败日本的团结对象。在日本投降、美苏冷战开始后,局面急速转变,美国改为支持撤退到台湾的国民政府,全面反共。在这情况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可以归纳为:
1. 冷战下的全面反共:新中国作为苏联的盟友,自然被美国视为对手、敌人。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建交,才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图自《外交政策》
2. 因应冷战,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这种思维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延续,即使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也没有放弃,完全消失,毕竟中国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因为历史原因及现时的情况,这种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在现今的美国社会有广泛的认同及支持,目前应是美国对华的主流态度。
3. 最后也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这实际上是以美国至上主义为出发点来处理对华问题,即美国认为自己的体制及文化是最好的、最先进的,应该作为全世界的领导及模范。更因为其目的、动机是崇尚的,故不应受到任何规限。这其实是一种大国沙文主义,这种沙文主义面对现实时要作调整的话非常困难,美国的上层现在正面对这样的情况。
美国目前的对华攻势
美国目前针对中国而发动的攻势,分布在几个主要方面,下文分别评估一下。
1. 科技:锁定在高端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这三方面。高端芯片因华为P-60手机的出现,美国败像已现,但中国离量产高端芯片尚远,这方面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但这短板只影响消费商品,对军工的作用不大,因为军用器不像手提电话,大小不是那么重要,不一定需要太高端的芯片。
但缺乏高端芯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有较大的影响。不过,人工智能目前的高速发展才刚刚开始,前景并不明确,可能是多方向发展,不是个零和游戏。故中美在这方面的竞争,最终鹿死谁手,很难预测,很可能是遍地开花,各领风骚。在量子科技上,目前在计算的应用上是美国领先。在通讯应用上,则是中国领先。故在这些范畴,谁人胜出,什么是胜出,可能也难以分辨。
2023年3月3日更新后实体清单涉华相关实体,来源: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2. 军事:中国在这方面采取的是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方针,立足自己的国力及科技,不受美国政策的影响。美国拖慢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中国在军事力量某些方面的发展会有一些间接的影响。中国不寻求在全球范围的军事领先,但中国在其周边地区的优势,美国也难以改变。在这范畴,也难以定出客观的胜败标准。
3. 贸易:因为全球化,中美在贸易上有大量往来,不少是互相倚赖、互相利用。两者在贸易上磨擦很多,分歧也不少,但难分高下,故此贸易不是决定两国竞争成败的因素。
4. 整体经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但在五到十年内总体超越美国是无可置疑的,虽然一些美国人在口头上对此不承认。对这样的前景,美国其实非常担心。其实,从购买力来看,中国则早在2014年已超越美国,现在已是美国的1.3倍。在实力比较上来看,购买力才是重要。
5. 地缘政治:这其实是个拉帮结派的问题,美国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本钱很多。美国近期孤立、打击中国的举动,也有一定成绩。不结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虽然通过“一带一路”、睦邻等,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有进展,但这些关系的政治内涵薄弱,远远比不上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及文化影响力。这方面我方会长期处于下风,当中存在很大的差距。
6. 软实力:中国在这方面仍然相当落后,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但这一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不会左右中美搏奕大局的结果。
综合上述的观察和分析,在中美这场斗争中,美方难以取得明确的胜利。对于什么是“胜利”,可能也没有清楚的指标。故现在的问题是: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情况下,美国才会接受现实,放弃一国独大的单边主义?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醒觉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醒觉,应始于华为在5G技术上的突出表现,时间约在2015年。当时美方的主流反应是承认自己已失位,在移动通讯这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中国。美国随之迅速制定应对策略,跨越5G, 直攻6G,企图取回领先地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则是既轻视,又有幻想。以为将中国纳入全球化的话,中产阶级就会在中国壮大起来,中国就会变成像美国一样的自由民主国家。美国现在已承认,这是个错误的推测与认知。
美国统治阶层长期有一种战略思维,即不能容许有同级数的竞争者(peer competitor)出现。什么是同级数的挑战国家?标准的定义是该国达到美国经济能量的三成。在2014、2015年时,面对中国的崛起,这种思维迅速成为美国高层的主识,认为一定要将中国压下去,不能让中国超前。所以特朗普展开贸易战,拜登上台不单止不收敛,反而加码。
美国人的民族特性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美国人崇尚竞争、好胜、不认输的性格,这令美国难以接受和中国平起平坐。但美国人同时有一弱点,即不能接受美国人死亡,如果某一政策引致不少美国人死亡,则无论这政策的目标有多崇高,也会迅速失去美国民众的支持。吊诡的是目前中美之间的斗争尚未有涉及人命,因此,美国与中国的斗争也就难以结束。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要点,是美国虽然是全球霸主,但一般民众对外交问题并不关心。最近的一个民调显示,只有3%的美国人将外交政策列为他们明年最关心的议题,是九个选项中最少人关心的一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统治阶层在对华政策这问题上,是牢牢地控制着美国民意动向的。
美国下一步会如何走?
中美领导人在旧金山的对话,被广泛认为令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大家同时都明白,中美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美国的一些多边主义者如接受中国崛起、主张共存的John Thornton、Stephen Roach等(也应该包括基辛格),积极建议及推动双方高层开展密切的对话,或共同建立常设的协调、沟通机制,但在目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建议得到美国高层接纳的可能性非常低。有变化的话要等到明年美国大选之后,还要看看大选是什么结果,以及中美之间未来的互动情况如何。
中美领导人在旧金山见面后,同意两国进行沟通、对话,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讨价还价”的互动,但针对的都是片面、具体的实务问题,不涉及双方的整体关系。对两国的整体关系,目前不可能用讨价还价的方式进行谈判,只能对诸如台湾、贸易、军事、科技、地缘政治等具体、个别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谈,过程也会是复杂、困难而漫长的。要处理双方的整体关系的话,首先要美方放弃一国独大的单边主义,改而接受多边主义,这才会出现谈判的可能性。
结语:多边主义的未来
从以上的观察及分析,可得两点结论。
首先,要美国接受中国的崛起,放弃对中国的打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估计不会少于五年,可能是十年到二十年。
其次,美国的打压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美国经由打压争取到时间,自强不息,再次变得“伟大”,能够维持其全球独大的地位。普遍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只有当前的美国当局例外。二是美国未能压倒中国的持续发展,本身元气大伤,同时未能解决内部的种种矛盾,最终被迫接受“美中共管”的倡议。
不过,对这种安排,中国很可能不接受,在Chiamerica这观点提出的时候,中国已经表示不会接受。这样的话,不可避免地全球将走向“多边”的局面。但也应该指出,多边是个极不稳定的结构。双边即两个头头的稳定性相对会好一些,但也不容易维持,难以长久。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经过进一步的动荡、变化后,出现三边(美、中、俄)或五边(美、中、俄、欧、印)的可能性很大。这将会是混乱局面的延续甚或恶化,而不是个由混乱到和平与稳定的前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埃及提出加沙停火新方案,以色列考虑“驱逐哈马斯领导人”
2023-12-25 08:59 巴以恩仇录 -
“美国首次直接指控”,伊朗:胡说八道
2023-12-25 08:24 伊朗局势 -
中国游客在日滑雪时身亡,我总领馆发声
2023-12-25 08:15 -
俄称击落乌军4架战斗机
2023-12-25 07:30 乌克兰之殇 -
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准备恢复红海航行
2023-12-25 07:03 -
以军袭击加沙中部迈加齐难民营,至少70人死亡
2023-12-25 06:36 巴以恩仇录 -
“新现象为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发挥更大作用打开大门”
2023-12-24 23:20 观察者头条 -
卡梅伦:有必要与中国接触
2023-12-24 20:55 不列颠 -
“美国今年‘烧’了9000亿美元,干这些…”
2023-12-24 19:27 美国一梦 -
“可能封锁地中海”
2023-12-24 19:24 -
突发!“一中国游客日本滑雪场摔倒后死亡”
2023-12-24 18:29 日本 -
“300多项改革、物价飙升…米莱上台后,阿根廷人更痛苦了”
2023-12-24 16:00 -
多个盟友“打脸”美国:没参加
2023-12-24 15:02 -
阿斯麦宣布将交付首批新型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机
2023-12-24 14:55 -
“乌克兰还是要帮的,可以向德国人加征‘团结税’…”
2023-12-24 14:16 -
伊朗否认美国指控:美以商船遇袭只不过证明“反抗势力”强大
2023-12-24 12:33 伊朗局势 -
“只有盟友才会收到我的新年祝福”
2023-12-24 11:30 俄罗斯之声 -
她被取消参选资格,曾呼吁“避免与西方分裂”
2023-12-24 10:41 俄罗斯之声 -
“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承诺实施停火”
2023-12-24 09:33 也门局势 -
对以色列的报复,“首次溢出红海”
2023-12-24 09:22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