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青青:安倍遇刺阴霾下的日本社会,风会往哪个方向吹
最后更新: 2022-07-10 10:28:09可以说,现在自民党内右翼保守势力的共主是安倍,而不是现任首相岸田文雄。那么问题来了,安倍死了之后谁来当这个共主,无疑会引发自民党内部的权力纷争,或是各大派阀的分配割据。而权力结构一旦进入重新调整期,又会打乱此前自民党党内已经形成的一些共识——目前党内主要是两位大佬,安倍和岸田,但未来这个共识会打乱,至于新一轮谁会起来谁又会下去,结果或好或坏,现在仍很难说。
当然,客观上,这对岸田的长期执政及其在自民党内的地位是有利的。实际上,早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就能看到形势的微妙。当时安倍虽然退居幕后,但为了牵制岸田文雄,他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高市早苗(现任自民党政调会会长),同时打压另一位竞争者河野太郎;他当时甚至为此亲自打电话施压或拜访,这足以见得背后的政治操弄和安倍的手腕。
但是,突如其来的刺杀事件,安倍的突然离世——尚未来得及做任何政治安排、也没有培养起明确的政治接班人,无疑是在自民党内留下一个权力真空。这个真空如何填补、如何被消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值得关注的事件。
岸田文雄在个人社交账号中发布与安倍晋三年轻时的合影表示悼念
除了自民党内部的不确定性之外,安倍这些年也身陷日本国内几个重大争议性案件或风波之中,如森友学园、加计学园、赏樱会等贪腐罪案,而这些案件到现在为止其实也没有完全了结,有些事件仍在被追究,媒体也不断有新料抖出来,期间甚至还有因涉及安倍贪腐案件的公务员莫名其妙自杀等等。这一系列事件,到目前没有确切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倍身上背着很多劣迹和包袱,还有一些需要被追究的责任,但随着他的离世,这些事情就很有可能被一笔勾销,或是成了一笔烂账。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安倍遇刺身亡一事,如果其发酵方向如外界所担心的那样,被右翼势力利用以达到他们的某些政治企图,有可能会进一步催生自民党以及相关政党加速“向右转”。
不过,就日本整个朝野板块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当前在野势力、尤其是中左翼势力,本身就缺乏向心力,既没有横向之间的联合,也没有纵向之间的传承,直接导致中左翼势力在日本政坛的式微。比如,日本社民党,如果这次参议院选举中不能保住三个席次,连政党存续都岌岌可危。
但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国会重要议题会被右翼政党所裹挟。在本次参议院选举中,中左翼政党能够发起政治攻击的点无非是物价和通胀问题,但在一些涉及安全保障的国防问题上、甚至包括修改宪法议题,他们的辩论底气十分低下。比如在是否需要上调日本防卫预算的问题上,中左翼政党只能提出不是不能讨论,但现在要提到2%,幅度太大了;可见,他们的立场已经很软弱了。
相较之下,反倒是那些被我们称之为日本政坛“小右”的政党会不会趁此进一步崛起,像前面提到的日本维新会,就是一个比自民党还要保守的右翼政党,安倍事件会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很值得观察。
这样的猜测并非无迹可循,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日本维新会的席位增长是最大的,并因此一跃成为第三大在野党。事实上,这次安倍前往奈良辅选,也就是近畿、关西一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自民党对日本维新会势力的担忧,虽然政治立场都是右,但也担心自己的一些核心选民被分走。这一势头在关西、近畿地区特别明显,像大阪、奈良、京都一带,日本维新会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由此再反过来看安倍遇刺,背后值得挖掘的东西就更多了。
2021年,日本举行第49届众议院选举,日本维新会共获得41个席位,几乎是改选前(11席)的4倍,跃居众议院第三大党。
社会上的风,往哪个方向吹?
目前安倍遇刺案件还在调查中,因为发生在奈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信息是奈良警方发布的,但从事情重要性来讲,主导权恐怕并不在奈良警方手中,比如是否会上升到警察厅这一层面,警视厅是否会派人参与等。
这里有一个细节可以稍微科普一下,日本针对这类极端犯罪事件或是国内恐怖主义事件,真正的管制主体应该是日本公安警察;如果大家看过名侦探柯南的话,就是安室透所在的组织。其实,公安警察这个体系在日本国内也是非常尴尬的存在,二战前有一个组织叫“特高科”,即特别高等警察,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压各种各样的社会异己分子,这一组织到二战结束后被解散了,但它的部分功能被日本公安警察所继承下来了。所以,日本公安警察某种程度上也在发挥类似的功能,但从这个事件中也能发现其本身漏洞不少。
从这一点上衍伸开来,或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撼动或是促使社会反思相关政府组织的权力架构。有两种可能的趋向,一是原先的这些政治保卫组织重新洗牌,涉及权力架构调整;二是加大日本国内的社会管制,比如对于他们所认为的极端群体加强监视等等,比如酝酿出台一些涉及社会管制的新法案,其实这在安倍执政时期已经预演过一次,就是所谓的“共谋法”,那未来再次推出类似的或者加强版“共谋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案子本身,也就是凶手到底是什么背景、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一次刺杀,如果只是一次“里根式”暗杀,那么事情相对单纯一些,可能主要是整个安保体制会出现变动,但如果凶手的个人经历跟某些政治团体有瓜葛,那么可能会让事情变得复杂,甚至被不断放大走向更为极端激进的方向,这是最令人担忧之处。
总体而言,放到当下世界范围内,这类事件可以被视为政治极化的产物。放眼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政治趋势、社会民意,极端化似乎已经成为主要趋势,其实日本也不例外。从政客到民间,互相攻击性的言行举止不断上演,日渐激进。从这一大趋势来看,安倍遇刺身亡对日本社会来说,恐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本月中旬,中巴海军将举行“海洋卫士-2”海上联合演习
2022-07-10 10:19 巴铁 -
布林肯将前往东京悼念安倍晋三
2022-07-10 09:58 -
斯里兰卡总统总理宣布将辞职
2022-07-10 09:43 观察者头条 -
山上徹也被移交检方,罪名改为杀人嫌疑
2022-07-10 09:20 日本 -
这届美洲峰会,为何让美国“后院”造反?
2022-07-10 08:55 这就是中国 -
加拿大政府为一战期间第二建设营遭受反黑人种族主义正式道歉
2022-07-10 08:09 -
美国新增感染38711例、死亡117例
2022-07-10 08:05 美国一梦 -
王毅:中澳关系遇困难,因澳前政府执意视中国为“对手”“威胁”
2022-07-10 07:38 中国外交 -
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去世,任内同中国建交、为首位访华墨总统
2022-07-10 07:36 -
乌克兰召回驻德、印度等大使
2022-07-10 07:34 乌克兰之殇 -
王毅会见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2022-07-10 07:21 中国外交 -
日本第26届国会参议院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2022-07-10 07:17 日本 -
斯里兰卡总统、总理将辞职
2022-07-10 07:17 -
-
称安倍遇袭是自民党咎由自取,日政坛大佬陷入争议
2022-07-09 21:08 -
李克强就安倍晋三逝世致唁电
2022-07-09 20:30 中日关系 -
国家破产,斯里兰卡示威者冲入总统官邸
2022-07-09 19:58 -
王毅晤德外长,用了孔子一句话
2022-07-09 19:34 中国外交 -
美媒竟给安倍配韩国国旗,网民全傻眼
2022-07-09 19:31 -
王毅同布林肯会晤:中方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
2022-07-09 18:08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24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178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29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7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17最新闻 Hot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扎心了!日方送特朗普礼物,中国造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驱逐4岁患癌儿童,“边境沙皇”辩护:没啊,只是驱逐了他们妈妈
-
1.9万元港币现金遭调包,海南酒店方致歉
-
“就算美国从第三国进口,兜兜转转,绕不开中国”
-
申强履新靖江市委书记,前两任均落马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