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马钱德拉·古哈: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间最大的潜在矛盾……
从2019年7月到2021年1月,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和最富有的民主国家都出现了有威权倾向的魅力型民粹主义领导者。鲍里斯·约翰逊和特朗普现已卸任,但莫迪还在继续掌权。在我看来,莫迪对印度国家利益的威胁似乎比约翰逊之于英国、特朗普之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更大,这既源于结构性因素,也与莫迪个人密切相关。
正如前文所述,印度国内旨在遏制政客滥用权力的民主制度和机构比英国或美国的相关制度和机构更容易妥协。在英国,媒体、议会和公务员都试图挫败约翰逊的专制倾向。至于美国,即使特朗普试图在最高法院塞进更符合其个人政治倾向的大法官,下级法院仍保持独立;税务机关和其他监管机构也是如此。有影响力的媒体部门没有向特朗普政府屈服;大学仍然是自由讨论和异见的大熔炉。就连特朗普任命的副总统也认可2020年的选举结果,捍卫美国宪法的原则,这同时也是对特朗普的威权倾向表达不满。
印度的民主制度比起英国或美国而言更加脆弱。就其个人而言,莫迪对印度民主未来的威胁也远远大于约翰逊或特朗普。
莫迪在古吉拉特邦选举前大肆宣扬民族主义。图源:金融时报
首先,莫迪成为全职政客的时间比后两者长得多,在如何操纵公共机构为自己服务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
其次,莫迪对自己政治信仰的执着程度也远远超过约翰逊和特朗普。约翰逊和特朗普几乎完全被虚荣和个人荣耀吞噬,而莫迪一半是自恋者,一半是理论家。他身先士卒地践行着印度教多数主义的准则,这比特朗普的“白人至上主义”或约翰逊仇外的“小英格兰主义”(Little Englandism)要坚定、彻底得多。
第三,在制定和实现意识形态梦想的过程中,莫迪有国民志愿服务团作为工具和靠山。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组织实力和资源动员能力远远超过英美国内的任何右翼组织。事实上,如果莫迪政权延续的时间更长,破坏印度多元主义与摧毁印度民主将是其任内的两大“成绩”。
以上是我基于定性研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最后我再补充几个数字,以说明印度的民主标准近年来下滑的具体程度。在“自由之家”的政治和公民自由排名中,印度是过去十年内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21年从“自由”降至“部分自由”。在卡托研究所的人类自由指数中,印度从2015年的第75位跌至2021年的第119位。
在“无国界记者”组织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印度从2013年的第140位下降到2022年的第150位。最后,在世界经济论坛7月份发布的最新全球性别不平等报告中,在146个国家中,印度的总体得分排名为第135位,在健康和生存方面则排名历史最低的第146位。
我想用两个警告来结束我的文章,告诫人们不要轻率地屈从于魅力型权威。第一个警告来自安贝德卡尔(B.R. Ambedkar),在1949年11月印度制宪会议上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安贝德卡尔引用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米尔 (John Stuart Mill) 的话,警告公民不要 “将自己的自由放在伟人的脚下,或者给予‘伟人’以无上的权威,使其能够颠覆既有的制度”这一警告在印度比在英国更有警示力,正如安贝德卡尔 (Ambedkar) 指出的那样:
“巴克提”(bhakti,意为终身信奉一神),或者说“奉献之路”或“英雄崇拜”,在印度政治中发挥的作用之大,是世界任何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宗教中的“巴克提”可能是灵魂拯救之路。但在政治上,“巴克提”,或言“英雄崇拜”,注定是一条最终通往堕落和独裁的道路。
对超人莫迪的崇拜,就像此前对超人英迪拉的崇拜一样,表明安贝德卡尔认为“巴克提”或盲目的英雄崇拜将威胁印度民主的担忧是正确的。执政党将莫迪描绘成印度教的“弥赛亚”,兼复仇天使,这种叙事在印度拥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基础。人们不会想象到,一个自由国家的人民会如此狂热地崇拜一个活生生的人——但不幸的是,印度人确实可能如此。
第二句话要晦涩得多,但同样中肯出自1969年11月尼贾林加帕(S.Nijalingappa)写给英迪拉·甘地的一封信。
当英迪拉分裂国大党并将政党转换为为己谋利的工具时,尼贾林加帕正是国大党的主席。尼贾林加帕出生于1902年,成长于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时代,同时也参与了主张民主、非暴力和多元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在他成年后的很长时间内,国大党是一个权力分散的组织,拥有众多活跃的邦级和地区级单位。当时的国大党有很多领导人,而非集权于一人。
而当英迪拉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党和国家时,尼贾林加帕警告她说,“20世纪的历史充满了妄图取缔民主的悲剧案例,当一位领导人在民众的喝彩与民主组织的支持下上台执政时,他将成为政治自恋的受害者,并受到一小撮无良的阿谀奉承者的怂恿,这些人利用腐败和恐怖压制反对派,试图让公众舆论成为权威的回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其他独裁者的例子所显示的,个人崇拜总是对国家不利。历史学家已经对英迪拉·甘地个人崇拜导致印度民主遭受的损害作出了判断。有一天,尽管可能不会在我的有生之年之内,历史学家也将对莫迪个人崇拜如何影响印度的福祉做出类似的评估。
- 原标题:重磅 | 注意,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间最大的潜在矛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普京视察克里米亚大桥,亲自驾车驶过修复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罗斯之声 -
法国财长: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最好的回应是拥有欧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欧洲乱局 -
美国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国一梦 -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计划减产传闻:不实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
俄称两军用机场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两机受损
2022-12-06 06:54 俄罗斯之声 -
俄油限价令生效,克宫回应
2022-12-05 23:05 俄罗斯之声 -
侃爷:马斯克是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克隆人,马斯克:这是赞美
2022-12-05 22:03 -
“反对武装乌克兰!”罗马人又上街了,烧北约旗帜
2022-12-05 21:38 欧洲乱局 -
IMF负责人将来华讨论斯里兰卡债务重组?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21:22 中国外交 -
世卫组织称很高兴看到中国正在调整防疫策略,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9:55 抗疫进行时 -
驻日使馆: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2022-12-05 19:31 -
俄中部一机场发生爆炸,已致3死5伤
2022-12-05 18:02 俄罗斯与世界 -
“我从普京眼中看到一种怨恨”
2022-12-05 17:49 欧洲乱局 -
驻韩美军暴打韩国出租司机,打完就跑
2022-12-05 16:51 -
美副国务卿指责中方“经济胁迫”,中方驳斥
2022-12-05 16:23 中美关系 -
加外长称计划派更多军舰到台湾海峡,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6:23 中国外交 -
中方是否考虑加入美欧对俄原油限价?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5:57 中国外交 -
澳总理,阳性
2022-12-05 15:38 -
俄油限价令生效前夕,欧佩克+:维持减产
2022-12-05 14:28 能源战略 -
俄一濒危物种大量死亡:里海沿岸发现2500余头海豹尸体
2022-12-05 14:23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2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37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3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