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马钱德拉·古哈: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间最大的潜在矛盾……
【导读】 本文由印度知名历史学家拉马钱徳拉·古哈面向西方读者所作,集中关注当下印度出现的对莫迪的个人崇拜现象,讨论其兴起的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对印度民主制度的损害。
作者从西方化知识精英的立场出发,在“民主与威权”二元对立的框架内讨论这一问题。一方面,其揭示出的美西方舆论界就莫迪政权存在的巨大争议。特别是印度的西化知识精英纷纷在英语媒体上对莫迪政府发起激烈攻讦,这势必会对印度与西方的战略接近构成牵制。
另一方面,他还指出了印度民主制度的“去制度化”问题。长期以来,印度民主制度都是印度社会多样化利益表达与协调的制度性框架。随着印度的民主制度在莫迪时代“去制度化”的加深,其功能的削弱所带来的问题值得紧密追踪。
南亚研究小组编译此文,观察者网获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拉马钱德拉·古哈】
个人崇拜是无益的,只有理想或原则才值得被崇拜。——1937年4月圣雄甘地曾在他崇拜者的集会上如是说。
印度宣称自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其执政党印度人民党 (BJP) 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组织。自2014年5月以来,印人党和政府一直听命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个人意志,有时甚至需要为莫迪的异想天开买单。
印度国内围绕莫迪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崇拜现象,这表现在国家和政党的宣传以及媒体的颂词中,甚至印度主要的企业家、名人和体育明星都对莫迪具有显著变革性的领导力赞叹不已。
本文试图将对莫迪的崇拜置于比较和文化的语境中,展示这种崇拜产生的过程,及其对印度想象力的控制与对该国政治和社会未来的影响。本文结合了笔者作为印度历史学家的学术背景,以及作为印度公民的个人经历。然而,尽管笔者所阐释的内容是一种全球现象的印度变体,但可能也会使世界其他在威权或半威权政权下生活的人们产生共鸣。
1956年2月,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著名讲话中说,“把一个人抬高,把他变成一个具有超自然特性的超人,赋予此人以神的特质,是不允许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的。这样被视为‘全知全能’的人,其行为也将被认为是永远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盲目信仰。
历史上,意大利有对墨索里尼的崇拜,德国有对希特勒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都是在没有完全丧失民主的政体中出现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赢得了多数席位。而在此八年前,墨索里尼就试图通过选举赢得执政合法性,尽管选举投票本身一点也未体现自由与公平。然而在掌权后,二人都迅速取消了政治和个人自由,以此巩固个人及其所属政党的权力。
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掀起“腥风血雨”的一百年后,世界再次见证了威权领导人在具有某种民主历史的国家中崛起。这些当选的领导人部分包括:俄罗斯的普京、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匈牙利的维克托·奥尔班、巴西的博索纳罗、印度的莫迪,尤其是暂时失利但渴望重新掌权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这些领导人对于国家治理有个性化的独特理解,并且极具个人魅力。他们试图把自己标榜为独一无二的国家救世主,坚信自己的统治可以让国家更加繁荣、更加强大、也更能发扬他们所声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总之,他们能够构建围绕自身的个人崇拜。
在认识到这种个人崇拜具有普遍性同时,本文将重点关注印度国内对莫迪的崇拜,选取莫迪作为案例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种崇拜发生在我最熟悉的印度,而我在工作及生活中参与了我们国家的民主历史。
第二,印度很快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同世界其他国家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相比,对莫迪的个人崇拜可能产生更深层次、更可怕的后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个人崇拜产生于一个至今仍拥有相当健全的民主程序和长期民主传统的国家。在2014年5月莫迪掌权之前,印度在各方面都践行着比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欧尔班领导下的匈牙利和博索纳罗领导下的巴西更持久的民主。2014年大选是印度第16次全国投票,从1952年起,这种民主选举几乎未曾中断。
印度各邦的立法机构也同样举行了定期的、基本上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正如历史学家苏尼尔·希尔纳尼(Sunil Khilnani)所指出的,在印度选举中的选民比在英国和美国等自称更先进的传统民主国家中的选民总数多得多。
2014年之前,印度也有活跃的公共辩论文化、适度的新闻自由和相当独立的司法机构。印度虽然称不上一个完美的民主国家,但也没有一个民主国家是绝对完美的。(在我2007年出版的《甘地之后的印度》一书中,我自己曾将印度描述为“50-50的民主国家”。也许北欧的一些国家可以被视为“70-30的民主国家”。)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新闻
在正式讨论对莫迪的个人崇拜之前,我想先谈谈历史上对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的崇拜。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的女儿。1971年3月,英迪拉·甘地和国大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同年12月,印度在印巴战争中取得了对巴基斯坦的决定性胜利,这部分归功于英迪拉的坚决果断领导。
英迪拉被誉为印度神话中征服一切的女神杜尔迦的现代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党、政府和国家的意志,她代表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个人形象塑造也是其政治盟友大力推动的结果。国大党领袖D.K 巴鲁阿(D.K. Barooah)宣称,“印度即英迪拉,英迪拉即印度。”巴鲁阿为赞美英迪拉创作了一副印地语对联,意为“英迪拉,我们向您的早晨和晚上致敬;我们赞美您的名字和伟大成就。”
在1975年6月举行的一次有100万人参加的集会上,国大党领导人宣读这些颂词之后不久,英迪拉就开始实施紧急状态,在此期间,英迪拉政府逮捕了所有反对派政客、工会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对新闻界进行严格审查,并且取缔了个人自由。然而不到两年后,英迪拉的民主良知迫使她重新举行民主选举,在选举中她和她的所属政党失去了权力。
现在,将巴鲁阿的短诗与印人党领袖纳达在莫迪71岁生日之际向莫迪致敬的长篇诗进行比较。这些颂词在2021年9月发表在印度最广泛阅读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上:
“莫迪已经成为了一个改革者,他真诚关注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然后通过公共话语和积极参与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他)相信通过良善的道德和社会价值实现我们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他总是带头解决国家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不达到目标决不放弃。莫迪是唯一一个对民众有激励作用的领导人,他的号召力让整个印度团结起来。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的呼吁得到了每位公民的虔诚响应。他的成功是他本人献身于人民福祉的结果。他唯一的夙愿是让印度成为‘世界的导师’(Vishwa guru)。”
- 原标题:重磅 | 注意,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间最大的潜在矛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普京视察克里米亚大桥,亲自驾车驶过修复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罗斯之声 -
法国财长: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最好的回应是拥有欧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欧洲乱局 -
美国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国一梦 -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计划减产传闻:不实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
俄称两军用机场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两机受损
2022-12-06 06:54 俄罗斯之声 -
俄油限价令生效,克宫回应
2022-12-05 23:05 俄罗斯之声 -
侃爷:马斯克是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克隆人,马斯克:这是赞美
2022-12-05 22:03 -
“反对武装乌克兰!”罗马人又上街了,烧北约旗帜
2022-12-05 21:38 欧洲乱局 -
IMF负责人将来华讨论斯里兰卡债务重组?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21:22 中国外交 -
世卫组织称很高兴看到中国正在调整防疫策略,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9:55 抗疫进行时 -
驻日使馆: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2022-12-05 19:31 -
俄中部一机场发生爆炸,已致3死5伤
2022-12-05 18:02 俄罗斯与世界 -
“我从普京眼中看到一种怨恨”
2022-12-05 17:49 欧洲乱局 -
驻韩美军暴打韩国出租司机,打完就跑
2022-12-05 16:51 -
美副国务卿指责中方“经济胁迫”,中方驳斥
2022-12-05 16:23 中美关系 -
加外长称计划派更多军舰到台湾海峡,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6:23 中国外交 -
中方是否考虑加入美欧对俄原油限价?外交部回应
2022-12-05 15:57 中国外交 -
澳总理,阳性
2022-12-05 15:38 -
俄油限价令生效前夕,欧佩克+:维持减产
2022-12-05 14:28 能源战略 -
俄一濒危物种大量死亡:里海沿岸发现2500余头海豹尸体
2022-12-05 14:23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9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3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67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0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