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宏斌:供需两侧双管齐下 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关键字: 两会降准中国经济供给侧需求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地方债务人民币汇率房地产近期中央宏观政策有变,稳增长开始放在显著重要的位置:2月29日,央行祭出降准大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此前二三线城市放宽房贷政策。万众期待的两会,又会如何定调2016年中国经济宏观政策?
两会召开前夕,观察者网在上海浦东采访了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当天屈宏斌刚刚参加完G20上海峰会。在金融圈从业20多年的屈宏斌,深深的纹路刻在眉宇之间,似乎显示,他是那种一直对中国经济忧心忡忡的学者。
事实上相反,屈宏斌说,如果今年供需两端政策双管齐下,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去年以来,屈宏斌一直在呼吁,当前中国应该“提升劳动生产率及技术,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坚定工业化道路不动摇,而非过早向服务业转型” 。
他也曾在去年6月份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提出,要避免和确保不从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正道上脱轨。因为当时的经济态势是,出口需求不好,工业增长乏力,但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这被主流舆论解释为调结构的目标和成果。
经济形势仍然未变,但2016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出现积极动向。屈宏斌对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及财政部长楼继伟在G20峰会上的所言的“稳健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扩大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增长等新说法,表示欢迎。这些表态曾被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解读为,2016两会中国经济宏观政策的定调。
屈宏斌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中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重视供给侧改革,不可偏废需求侧。采访完仅隔一天,2月29日,央行宣布降准。
在采访中,屈宏斌也回应了人们对宽松货币政策刚刚启动,一线城市房地产即出现疯长的担忧。他说,房地产的新动向值得重视,但我们要关注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力求在解决实体经济困难和防止资产价格上涨,之间寻找平衡。
此外,屈宏斌还提出了一揽子供需两端发力的政策建议。他认为,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落实,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以下是采访全文
稳增长仍需一揽子政策发力
观察者网:周小川2月26日在G20上海峰会的记者会上刚提到“稳健略偏宽松”的说法,29日就推出了降准政策。您怎么看?
屈宏斌:央行的降准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并为财政扩张提供支持,但稳增长仍需一揽子措施(货币,财政宽松及各项改革)共同发力。
观察者网:大家也注意到了,1月份信贷数据上涨得比较快,M2同比增速升至19月以来最高点。去年学界一直呼吁应该放松信贷加大刺激政策,从今年G20上海峰会期间周小川和楼继伟的讲话来看,2016年稳增长已经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复旦的张军教授解读,G20上周小川和楼继伟的表态,为这次两会政府报告对今年的政策定了调,你怎么看?
屈宏斌:首先,综合目前的各种因素,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全球最近最新的经济形势,包括你刚才提的G20对经济形势最新的判断,基本上还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而且金融市场近期的波动过度,那言外之意就是,中国经济还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具体一点比如说,外围因素,一方面随着美国加息周期开启,国际资本从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流出的趋势在进一步显现,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还不一致,总体而言全球经济的需求还很乏力,这表现为,我们的出口在2015年达到多年以来的新低。我们一月份出口负增长的幅度还在加大,达到-6.6%。
一方面有资本流出,另一方面出口增速下滑、下降的幅度也在增大。这说明了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就是全球经济的环境,比我们过去几个月的形势更加严峻。
另一方面,国内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在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GDP增速虽然全年在6.9%,但是四季度和三季度相比,增速放缓的趋势还在,并没有止跌回稳。
而且这是基于2014年11月份以来六次降息和五次降准(不包括2月29日最新一次的降准)的背景下的增速,这说明,我们经济下行的风险比想象中或大家预计的要大。
目前中央提出了总的基调是,从供需两端着力,要保持经济增幅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立, 也不可替代
观察者网:去年习大大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舆论一度聚焦供给侧,认为以往过于注重需求侧,现在仅靠刺激总需求,效果已经不明显了。所以现在要强调中长期的供给侧,你是怎么理解的?
屈宏斌:去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新提法,媒体和舆论很关注“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去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就细化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觉得这就说得很清楚了。
但是,由于“供给侧改革”是一个新提法,舆论在聚焦供给侧的时候,就容易厚此薄彼。
我想强调的是,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讲,我们需要的最佳选择就是,供需两侧的政策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废,这两边都需要有。
因为我们的总需求的确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下行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于国内,也来自于国际市场,这种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这两个也不可替代。
为什么说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相辅相成的呢?“供给侧改革”它主要是解决供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过快,这个主要是为未来中长期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奠定一个基础。
如果潜在增长率下来了,再刺激需求,我估计也不能保证未来中长期的增长。防止潜在增长率下降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进行。同时,为了推动供给侧改革,也需要短期的需求增长,将经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如果经济下行得过猛、过快,反而会不利于供给侧改革。
因为,有的供给侧改革有紧缩性效应,一味强调过供给侧改革,而需求侧没有跟上,经济下行风险就会加剧,反而会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比如经济硬着陆,供给侧的改革措施反而难以推进。
所以,还是当初李克强总理的提法,改革、调结构,会为稳增长增添后劲,稳增长会为调结构创造有利条件。套用这句话就是,供给侧改革会为短期的经济增长增添后劲,但是需求管理会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关注一线房价 但更要考虑当前主要矛盾
观察者网:那么,当前经济形势下,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应该重点要做点什么?
屈宏斌:首先我刚才说了这两个之间不对立,两个要双管齐下,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有通缩的压力,这要求大家不能忽视需求侧改革。那么怎么做?
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货币政策,我觉得仍然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尤其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的空间。
具体来讲,不仅仅是降息降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流动性管理的措施,比如说短期中期的借贷便利条件、公开市场操作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大债券市场,让债券市场在整个融资的结构中占比提高,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这些都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有利,因为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便宜的。
通过汇率贬值去稳增长,我们认为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政策选项之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28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3“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