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榷树:12万人走上街头送别,莱希在伊朗民众心目中地位如何?
最后更新: 2024-05-24 10:00:52观察者网:能否聊聊目前伊朗国内的政治格局?
邱榷树:我认为过去基于保守派、改革派的划分已经有些过时。四十多年前伊斯兰革命爆发时,社会上的宗教氛围依然盛行,当时也没有互联网,整个伊朗内部意识形态的中间线是相对偏右的。稍微偏左一点的人就可以算作改革派、开明派。
而随着年轻的一代人成长起来,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影响下,加上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包括社会上的宗教氛围也大幅衰退,如今伊朗政治的意识形态中间线不停向左移。民众突然发现,政坛已经不存在温和改良派,全都是保守派。这与三四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比如说在一些经济社会问题上,民众搞抗议游行反对投机,抱怨物价过高、生活成本上涨。但是莱希政府的回应态度同鲁哈尼政府的态度并没有区别。
一方面,这导致在伊朗的年轻人当中,对体制持冷漠看法的比例上升。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国家的发展中获得足够的好处,许多人选择移民海外,包括相当多的反对体制的人。另一方面,这导致了所谓温和改良派的基本盘衰亡。许多过去支持左派的选民感到失望,不愿意出来投票,其结果是选举投票率大幅下降,而保守派的得票比例相对提高,巩固了政治主导地位。这是伊朗民间政治氛围的变化。
至于外交层面,过去保守派、改革派的立场其实分歧不大,这主要是由伊朗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决定的。且不说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就是在之前巴列维执政时期,伊朗已经开始介入黎巴嫩和也门的政治,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并不是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才有的。
因此,我认为伊朗对中东事务的处理,包括在海外设置代理人等等议题,都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国家利益问题,只是现在的伊朗政府用所谓的什叶派意识形态去包装它。
观察者网:从您的描述中看,是否可以认为伊朗社会中的“对美幻想派”已经消失了?
邱榷树:围绕伊朗同美国就《伊核协议》博弈的问题,支持体制者认为应该维护《伊核协议》,这将有利于改善伊朗面临的国际环境与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是体制捍卫者当中最极端的一批人反对维护《伊核协议》,这批人将协议看做西方资本、意识形态渗透伊朗的幌子。
当然,现在伊朗的政府高层逐渐发现,就算不维护《伊核协议》,伊朗国家依然还能发展,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比较淡定了。
至于反对派,也就是主要流亡海外的那部分保皇派,他们在反对伊朗现政权的同时,也反对美国同伊朗达成《伊核协议》,理由是认为协议是美国向伊朗单方面让利。
在我看来,其实伊朗国内一直没有对美国抱多大的“幻想”。哪怕是伊朗的反体制人士,就算认为不应该跟美国对着干,也没有提出伊朗要亲美。他们就是主张伊朗应该自己管好自己。
观察者网:莱希被外界广泛视作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接班人”。关于莱希的突然去世是否会对伊朗政治稳定产生长期影响,在您看来,伊朗民众有多关心这个话题?
邱榷树:我认为伊朗民众并不关心这个议题,包括最高领袖的接班人问题。他们清楚,伊朗的政治体制中,最高决策层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体制的稳固比个人更重要,体制能选出替代者,替代者不能颠覆体制。所以不管决策层中谁去世了,伊朗的政权基本上都能平稳交接。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出席莱希等事故遇难者葬礼 图自:伊朗最高领袖新闻办公室
而在我看来,认为哈梅内伊在培养莱希做接班人,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如果哈梅内伊真的有心培养一名接班人,就不会安排他进入行政权力的中枢来当总统。行政权力是有党派性的,但是伊朗的最高领袖不能有党派倾向。
有人会说,哈梅内伊当初自己就是先做总统,然后成为最高领袖。但要记得,那个时候的伊朗政治体制和今天不一样,那时候的伊朗依然是总理内阁制,总理负责处理大大小小各种具体事务。但是现在的伊朗已经改为总统制,总统具有了党派性、负责处理具体事务。而最高领袖不能有党派倾向,就算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
当然,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同意哈梅内伊确实在培养莱希,但个人认为其目标并不是让莱希“接班”,而是把他培养成未来的专家会议或是宪法监护委员会负责人,类似于现在的艾哈迈德·贾纳提(专家会议议长、宪法监护委员会秘书)的职位。这些机构负责决定谁能参选总统,什么样的法律能够通过,等等。
观察者网:能否聊聊目前代行总统职务的原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他的能力、威望如何?
邱榷树:穆赫贝尔也是哈梅内伊的心腹,他与哈梅内伊的关系其实不亚于莱希同哈梅内伊的关系。
莱希过去的履历集中在宗教界、司法系统,很好地执行了体制的政策,并赢得决策层的信任。而穆赫贝尔更加低调,办事更加稳妥,同样赢得了最高领袖的信任。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包括如何加强体制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如何规避制裁等等,对伊朗的经济命脉领域有很好的把控,这是他赢得最高领袖信任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莱希可以被视作最高领袖在司法领域的“刀把子”,那么穆赫贝尔就是替最高领袖“管钱袋子”的那个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我没要求对华加税,反而被吓一跳”
2024-05-24 09:19 -
伊朗发布首份直升机事故调查报告
2024-05-24 07:42 伊朗局势 -
美众议长“执意邀请”他去演讲,国会吵翻了
2024-05-23 23:19 巴以恩仇录 -
“近300架波音飞机面临空中爆炸风险”
2024-05-23 23:19 波音危机 -
“不可接受,匈牙利不执行”
2024-05-23 23:12 巴以恩仇录 -
伊朗总统莱希的葬礼在马什哈德举行
2024-05-23 22:48 伊朗局势 -
普京签署总统令,允许使用美国在俄资产补偿俄方损失
2024-05-23 22:32 俄罗斯之声 -
“布林肯催了:美武器攻俄禁令,得赶紧解除啊”
2024-05-23 22:25 乌克兰之殇 -
“中国大到无法被忽视,投资者必须在那里做生意”
2024-05-23 22:02 -
15年来首次,“但若非中国,美议员懒得关注”
2024-05-23 21:16 非洲之窗 -
丁薛祥出席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
2024-05-23 20:40 -
他赴日再提目标:2045成为发达国家
2024-05-23 20:35 -
卢卡申科任命新任白俄总参谋长
2024-05-23 19:53 -
“波音推迟向中国交付”
2024-05-23 18:43 -
以色列同意恢复停战谈判
2024-05-23 18:25 巴以恩仇录 -
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在大西洋演习
2024-05-23 17:05 俄罗斯之声 -
伊朗总统莱希等直升机事故罹难者告别仪式在马什哈德举行
2024-05-23 16:59 -
俄军反腐持续,副总长、通讯总局局长被捕
2024-05-23 16:35 -
再次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是否意味对外资态度有所转变?商务部回应
2024-05-23 16:30 -
韩国再现“N号房”式丑闻,受害女性已达61人
2024-05-23 16:20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