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龙备:捷克外交就是想取悦美国主人,令人遗憾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13:42观察者网:中欧关系还有一个纽带是“一带一路”倡议。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在非洲和拉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欧洲遭遇了一些坎坷和起伏。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
2022年中欧班列线路图(图源:百运网)
杜龙备:中欧在许多领域包括一些新领域肯定会有合作,但也会有更多的筛选,更多的政治考量。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20年前,它被认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大国,根据购买力平价统计,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因此,对中国的态度实际上将建立在更对等的基础上。
刚开始与中国合作时,欧洲的心态是相当等级化的,是富有的欧洲人在帮助中国。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因此,这意味着之前欧洲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现在将不得不更加关注。这也意味着,中国希望被外界承认作为一个大国或超级大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大国也有大国的更多责任。
观察者网:我在波兰期间主持了“‘一带一路’为中波关系注入新动力”智库媒体对话会。波方非常坦率地说,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波兰并没有从“一带一路”合作中获得很大的收益。您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欧合作有什么样的建议?他们特别提到了应推动“软实力合作”,即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一些关于软实力发展的合作。您怎么看?
杜龙备:在我看来,文化领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克服一些在双方都普遍存在的偏见。
然而说回经济领域,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一个长期问题是中国市场准入的问题。因为欧洲市场是相对开放的,有明确的规则和管理制度,但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外来者来说要困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有欧洲人抱怨合作中获得的利益是相当不对称的,欧洲人虽然也获利,但他们认为中国人获利更多。因此欧洲更希望看到的是放宽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准入,使合作利益更对称,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带一路’为中波关系注入新动力”智库媒体对话会,韩桦(前排右二)致辞(图源:《欧洲时报》)
观察者网:当中国在德国有超过2000家企业时,在波兰只有大约80家企业,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准入也应该是相互的。
杜龙备:捷克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前总统泽曼是中国在中欧的好朋友之一,他非常强调欢迎更多的中国投资。简单地说,中国可能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因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其实是经过筛选的,中国在欧洲通常是为了投资高新技术。它不像中国在非洲或亚洲的投资,后者追求的是当地资源。
很明显,德国到处是高科技,使它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目标。中欧国家的高科技较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投资者对中欧不太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个原因更能解释所谓的障碍或活力,而不是那些政治障碍。
观察者网:中国对来自西方国家的障碍也不是坐以待毙,6月28日刚刚通过了《对外关系法》,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如此全面的外交政策法案。您如何看待这部法律?
杜龙备:我还无法对它进行深刻的分析,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它的作用。从第一眼印象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份有用的文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意图和中国模式。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目前外界对中国的意图有很多误解。因此,在这项立法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外交决策的体制结构和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就像是对美国发出的信号。
文本里有几条是关于制裁的,提到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将采取制裁措施。中国已经在这样做了,在这一点上,我想提醒中国可以参考一个“反面教材”:西方的制裁方式。西方制裁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通常都太简单粗暴了。应该受到制裁的几乎没受影响,反而波及不少无辜。如果制裁措施明智合理,且精准打击的话,就能发挥作用。如果制裁措施太过简单粗暴,实际上不仅损害了被制裁的国家,而且还损害了实施制裁的国家,比如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
我理解中国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实施制裁,但我认为需要深思熟虑所实施的制裁是否足够的稳准狠,不应采用太简单粗暴的方式。
观察者网:在未来,也许会有中国自己的制裁方式,就像您说的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制裁。
杜龙备:在我看来,我认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裁措施,的确是一项挑战。
美国是阻止俄乌冲突结束的主要阻力
观察者网:您曾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加入北约不会给瑞典和芬兰带来持久性安全,还大大损害了其与俄罗斯的关系。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杜龙备:芬兰加入北约,还有仍在推行的瑞典加入北约,将使波罗的海地区变得高度军事化。直到最近,人们一直同意,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化程度是很低的。鉴于芬兰放弃中立,北约驻芬兰部队可能会靠近俄罗斯边境,我们可以预计俄罗斯会采取类似的行动,实际上会越来越靠近芬兰边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在某一地区军事力量高度集中,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会使局势更不稳定,实际上反而更难改善安全状况。
因此,尽管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芬兰人感到害怕,因为战争就在他们的边界附近,但这并不是对威胁的正确反应。在国际政治中,我们经常谈论“安全困境”,即你所做的事情本意是要改善自己的安全,但此举激起了对手的反应,最终你的安全实际上是受到了损害,而不是得到了改善。在我看来,芬兰加入北约就是安全困境的一个典型例子。芬兰希望更安全,但通过挑起军事化,它将变得更不安全。
北约成员国地图,淡蓝为即将加入的瑞典(图源:CBS新闻)
观察者网:如果是您置身其中,您会如何建议芬兰和瑞典?他们确实因俄乌冲突感到紧张和焦虑。
杜龙备:芬兰和瑞典有很多人能够认清形势,所以他们不需要外面的人提供那么多建议。我只想提及他们的历史。芬兰采取的外交中立模式保证了其主权、和平发展,以及自1950年代到1990年代合理的社会福利水平。那为什么不坚持这一模式呢?为什么现在要试图改变呢?因此,我只想告诫他们,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到目前为止,你们遵循的模式是成功的,为什么要放弃?
观察者网:芬兰已经加入北约,马上就轮到瑞典了。对于芬兰来说,如果减少边境的军事部署,安全形势是否会好一些吗?他们能选择吗?
杜龙备:既然他们加入北约,这本身就会造成问题,实际上会使安全困境升级。任何其他做法,包括增加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部署,都会进一步恶化安全困境。因此,他们的举动越少越好,但一定程度上伤害已不可避免。
观察者网:也许长期的解决方案是每个人都开始谈判,帮助结束这场战争。
杜龙备:这对各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